化学小故事
推敲的近义词-
1
、温室效应是怎么回事
冬天我
们能吃上新鲜蔬菜,这是因为菜农们建造了温室,它有保暖作用,使蔬菜
花卉在冬季也能
正常生长。
为什么温室能保温呢?因为,
它的屋顶全是玻璃的,
玻璃有一种
特殊的功能,它能让太阳光的短波辐射通过,而不能
让地面的长波辐射通过。
这样太
阳光可以通过玻璃照射到温室内,
使温
室内地面温度升高,
而温室内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则
不能通过玻
璃逃逸到室外,从而使温室内的温度远高于温室之外,这种作用叫温室效应。
对于地球表面来讲,
大气也有温室效应。
因为,大气层本身就像一个大玻璃罩一样,把地球
严密地包了起来,
才使地球表面有了现在这样的温度。
若是没有大气层,
地球表面的温度将
下降33℃,因此
说大气层对地球表面有温室效应。
大气中温室效应最强的是温室气
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水汽等
。其中二氧化碳作用最强,大气的温室效应有一半以上是由
它造成的。
< br>由于砍伐森林及燃烧煤、
天然气、
石油等,
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迅速增加,
因而使温室效应将更为加剧。温室效应
已成为受到世界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2
、铁桥坍塌、巨轮断裂
1938
年
3
月
14
日,比利时的哈塞尔特城被包
围在寒冷的气氛中,温度低达摄氏零下
十五度,
刺骨的寒风吹到
人的脸上如针扎一般生疼生疼的。
只有阿尔伯运河的水在欢快地不
知疲倦地流淌着,
不时地弹奏除轻柔悠扬的乐曲。
横跨在运河
上的阿尔伯钢桥,
显得格外雄
伟、壮丽,就像是哈塞尔特称忠诚
的卫士,日复一日的屹立在这里。桥上,人来人往,川流
不息。这一切,构成了阿塞尔特
城一幅特有的动人画卷
……
突然,
从桥上传来了惊天动地的金属断裂声,紧接着是桥身剧烈抖动,桥面出现了裂
缝。人们惊
恐万状,人和车辆争先向桥的两侧奔去
……
。在不到两分钟的时
间内,桥折成了
几段,坠入河中。
1954
年寒冬腊月,英国一艘吨位为
3.2
万吨的大型油轮
――“
世界协和
号
”
正航行在爱
尔兰的海面上,突然,
船身钢板发生了断裂,然後,迅速地沉没在汪洋大海之中,造成船沉
人亡的重大事故。经
调查发现,这艘巨轮的钢板因含某种元素过多而导致钢板性能差。
你知道上述事故的原因吗?
3
、举步艰辛
传说七百年前,成吉思汗乘坐的铁骑登上一座山(今内蒙古白
云鄂博地区),这匹往
日驰骋山岳如同平川的千里驹,这时却举步艰辛,四条腿象灌了铅
似的难以抬动,
……
若干
年后,
人们终于解开了这个谜,
原来白云鄂博地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某种矿,
你知道他是什
么矿吗?
4
、阿摩尼亚
在北非沙漠的绿洲上,有座供奉阿莫神的庙宇,沙漠中普遍使
用骆驼粪做燃料,连神
圣的庙宇也只好屈首俯就,
由于长期烧骆
驼粪,
使庙宇的墙和天花板上蒙上一层烟灰,
灰中
含一些象盐一样得白色晶体,
不时散发出阵阵刺鼻的气味,
< br>当地人称它为
“
阿摩神之盐
”<
/p>
,
1874
年,
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单独收集了这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现它易溶于水,
溶液
呈碱性,后来,人们根据它是从
“
阿摩神之盐
”
来的,称它为
< br>“
阿摩尼亚
”
你知道
“
阿莫尼亚
”
是
什么吗?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
、石雕麻面
驰名世界的土耳其马索罗斯王庙,奥林匹克宙斯神像,我国北
京的黄寺石塔、颐和园
的石舫、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和华表,都是用大理石雕成的,似玉非
玉,精美别致。但遗憾的
是随着斗转星移,这些闻名于世的建筑物已受到腐蚀,出现麻面
(表面出现凹凸不平),你
知道为什么会出现麻面吗?
6
、
“
p>
阿那吉纳
”
号的沉没
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
“<
/p>
阿那吉纳
”
号货轮正在向日本海岸行驶。
突然,货轮上响
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船漏水了。
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会漏水呢?是货轮跟其他船只相撞还是
触及了水底暗礁?都不
是,是钢质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
7
、硫化氢:
很臭的
厕所不宜待久了,里面充满了硫化氢气体,会使人窒息死亡。
8
、女儿国之迷
《西游记》
中描写了唐僧一行
西去取经路过女儿国的
故事
。
笔者不相
信真有
其事,如果果真如此,那么怎能繁衍生代?种族灭绝,也不存在了。
这里借“女儿国”之名,来说明
p>
化学
土元素对生男育女确有影响。
曾在广东有某一山区的村寨里,前数年连续出生的
尽是女孩,人们急了,
照这样下去,这个地区岂不会变成女儿国了吗?有的人求神佛,也
济于事。
有们位风水
老者开言到:
“地质队在后龙山寻矿,把龙脉破坏了,这是坏
了
风水的报应啊!”于是,迷信的村民,千方百计地找到了原来在此地探矿的地
质队,闹着
要他们赔“风水”。地质队又回到了这个山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终于找到了原因。<
/p>
原来是在探矿的时候,
钻机把地下含铍的泉水引了出来,
扩散
了铍的污染,
使饮用水的铍含量大为提高,
长时间饮用这种水,
而导致生女而不
生
男。经过治理,情况得到了好转,在“女儿国”里又出生男孩了。
9
、问渠哪得清如许
许久以前,有个蒙族奴隶,受王爷之命去狩猎。随
着弓弦响声,一头梅花
鹿应声中箭。受了伤的梅花鹿,奋力跃进一处泉水里,挣扎着游上
彼岸,竟没事
似的,一溜烟逃得不见的踪影。
凶残的王爷,
硬说奴隶故
意放走了梅花鹿,
打断了他的双腿,
扔到野外去
喂狼,
这个奴隶发出阵阵悲怆的啸声,
拖着断腿在草原
上爬行,
他找到了那处泉
水,头无力的垂下,浸在水里,本能地
吮吸着甘甜的泉水。奇迹出现了,他觉得
伤口不那么痛了,一会儿便坐了起来,他用泉水
洗涤伤口,几天后,断腿居然接
好。这个成吉思汗的后代,彪悍的身躯站了起来„„
p>
这是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广泛流传
的阿尔山宝泉的
故事
。
这虽然是一种神奇的传说,
但
现代
化学
家们发现矿泉水中溶解了大量的矿物
< br>质元素,对多种疾病是有特殊疗效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生理上不可缺少的矿物质
化学
元素,有十五种之多。
钙能强筋壮骨,
调适心跳频率、
血凝速度和神经传导等功能;<
/p>
还可消除紧张,
防止失眠。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质,睡前喝杯热奶
,可催你进入梦乡。成人每天
需八百毫克钙,孕妇需一千二百毫克。缺钙的人,骨骼易折
。
人体血液中,
起输氧作用的血红素,
就是一种含铁的物质。
缺铁
会引起贫血,
使人气短、晕眩、倦怠,精力无法集中,影响工作和学习。芹菜等蔬菜、鸡
蛋以
动物的肝脏里,都含有大量的铁,但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口服一些维生素
E
,
作为补充。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十一、二岁的孩子,女孩往往比
男孩高许多。这是为
什么呢?这个年龄的男孩,
体内的锌元素,
全部供性器官发育,
再没有余力顾及
骨
骼的增长了。
但青春期已过,
男孩个儿突然超过女孩很多。
p>
“二十三蹿一蹿”
,
这句俗语是有一定道理
的锌还能防止动脉硬化、皮肤疾病。缺锌可引起侏儒症、
皮肤病等;
癌症的成因,
也与缺锌有关。
应多吃一些富锌的食品,
p>
如海味、
豆类、
动物肝脏等。
每天还可吃
15
至
30
p>
豪克的硫酸锌或葡萄糖锌,
以补偿人体发育之
不足。
钠、钾的作用,早
为人们所熟知;氟可促进血红蛋白的形成,可使钙在骨骼
和牙齿中积聚;碘可防治甲状腺
肿,镁能使肌肉富有弹性;铬、硒等稀有元素,
可使人长寿„„
人们为什么能生命不息?是矿物质
化学
元素的功劳。
有人称颂矿物质
化学
元
素是生命的源泉,
一点也不过分
。
这正是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来水。
”
10
、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
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
曾获得诺贝尔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玻尔被
< br>迫离开将要被德国占领的祖国。
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
他决定将诺
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柜
面上。后来,
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
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
在眼皮底下,
他们却一无所知。
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办法啊!<
/p>
战争结束后,
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
并重
新铸成奖章。
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
因为,
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无限
的热爱和无穷
的智慧。
那么,
玻尔是用什么溶液使金质奖章溶解呢?原来他用的溶液叫王水。
王水
是浓硝酸和浓盐酸按
1
:
3
的体积比配制成的的混和溶液。
由于王水中含有硝酸。
氯气和
氯化亚硝酰等一系列强氧化剂,
同时还有高浓
度的氯离子。因此
,王水的氧化能力比硝酸强,不溶于硝酸的金,却可以溶解在
王水中。
< br>
这是因为高浓度的氯离子与金离子形成稳定的
络离子
[AuCl4]
-,从而使金
的
标准电极电位减少,有利于反应向金溶解的方向进行,而使金溶解。
11<
/p>
、
化学
元素之最
人体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约占人体总重量的
65
%。
目前提得最纯的元素是半导体材料硅。其纯度已达到
12
个“
9
”,即:
99.9999999999
%。杂质含量不超过一千万亿分之一。
熔点最高的元素是碳,
< br>要使碳熔化,
需要
3727
℃
的高温。
熔点最低的是氦,
在
-271
.7
℃时就可熔化。最富延展性的是金,
380
克金拉成细丝,
可以由北京沿
铁路线延伸到上海。
用金压成的薄片,
5
万张
叠加到一起,才有
1
毫米厚。
导电性最好的是银,相当于汞的
59
倍。
最昂贵的金属是锎,
1
克锎价值
1000
万美元,为黄金价格的
50
多万倍。
12
、硝酸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硝酸不仅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化工原料,而且也是制造
的重要战争物资。
归初制造硝酸
的方法是普通硝石法,
即是硝石与硫酸反应,
来制取硝酸的。
但是硝石的贮量有限,因此硝酸的产量刀受到限制。
早在
1913
年之前,人们发现德国有
屐世界大战的可能,便开始限制德国进
口硝石。这样理以为世界会太平无事了。
1914
年德国终于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
战,人
们又错误地估计,战争顶多只会打半年,原因是德国的硝酸不足,火药生
产受到了限制,
由于人们的种种错误分析,
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战蔓延开来,
p>
战争
打了四个多年头,
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夺去了人们无数的生命财产。
德国为什么
能坚持这么久的战争呢?是什么力量在支持着它呢?这就是
化学
,
德国人早就对
合成硝酸进行了研究。
1908
年,德国
化学<
/p>
家哈柏首先在实验室用氢和氮气在
600
℃
200
大气压下合成了
氨,产率虽只有
2
%,这也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后由布
什提高了产率,完成了工业化设计、建立了年产
1000
吨氨的生产装置、用氨氧
化法可生产
3000
吨,硝酸,利用这些硝酸可制造
3500
吨烈性
TNT
。这项工作已
在大战前的
1913
年便完成了。这就揭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谜。
13
、能用来织布的石头
石头是我们
随处可见的东西。盖房于会用到它;铺马路会用到它。可是,你
听说过吗?坚硬的石头也
能像棉花一样用来织布?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用棉花是怎样织布的。原来在每一朵雪白的花絮里,
有着许许多多
一根根极细的细丝,
这种细丝叫做纤维。
布就是利用这种纤维纺
织
而成的。
大约在
4500
年以前,古代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
亚人,开始有目的地用石
头来烧制玻璃。
石头织布也可以说是石
头制玻璃的发展。
因为石头织布首先就是
将砂岩和石灰等轧碎,
放到窑炉里去,
再加进一些
化学
原料,
用高温把它们熔化
成液体,
然后把它拉成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和玻璃虽然原料相同,
< br>但由于玻璃纤
维细得有时连肉眼都看不见,所以增强了曲挠性能,像雪白的蚕丝那
样能纺纱,
织成布。这种布叫做玻璃布。由于它具有耐高温、耐潮湿、耐腐蚀等许多特性
。
因此,它越来越多地在电气、化工、航空、建筑等部门代替原来所用的棉布和绸
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