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4》思考练习题分析
财险公司-
《中国古代文学
4
》思考练习题
1.
明代对中国文学作出的最宝贵的贡献是什么?
(1)
兴起了编著章回体通俗小说的热潮。
(
2
)戏曲创作被推向了继元杂剧之后的
又一高潮
。
(
3
)
诗文
方面,
各流派作家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文学的变革做出了
努力
。
(
4
)
白话
短篇小说的繁荣和民间文学的流行于整理。
等都明显地体现了新
的时代特征。
总之,
明代中期以后,
与
整个农业文明向着工商文明迅速转变的历
史潮流相适应,文学急剧地向着世俗化、个性化
、趣味化流动,从内在精神带审
美形式,都鲜明而强烈的大上了这种转变的色彩。
2.
明代通俗文学兴盛的标志是什么?
3.
简述明代“四大奇书”所展示的长篇小说艺术发展历程。
p>
这主要表现在:
成书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过渡到个人独创;
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
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表现题材从着
眼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
注目于日常生活、
家庭琐事;
p>
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
到寻常的平民百姓;
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特征性的性格到用多色、
动感的笔触去刻画人物个性;
情节结
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较差;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
语化、方言化。
4.
解释“历史演义”
。
所谓“历史演义”
,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
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次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
学理想。
5.
简述《三国志演义》的基本思想倾向。
(
1
)
《三国志演义》把蜀国的刘备
、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
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
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奸邪权诈、推行
暴政的代表,
至于孙吴方面
只是陪衬而已,
因此具有明显的
“拥刘抑曹”
< br>的倾向。
(
2
)形成原因:①陈寿《三国志》中第一次以曹魏为正统地位,裴松之注也是。
②东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第一次以蜀汉为正统。
③唐代以及北宋司马光
《资
治通鉴》以曹魏为正统。
④南宋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以蜀汉为正统。⑤而在
民间流传的故事中
,向来就有“拥刘抑曹”的倾向。
1
6.
简
答:
《三国志演义》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
《三国志演义》塑造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
(
1
)
《三国志演义》
突出甚至夸大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舍弃性格中的次要
方面,
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
如
奸诈雄豪的曹操、
忠义勇武的
关羽、
仁
爱宽厚的刘备、
谋略超人的诸葛亮、
浑身是胆的赵云、
心胸狭窄的周瑜、
宽厚老实的鲁肃、老奸巨猾的司马懿……
(
2
)小说在塑造这种特
征化性格的人物时所采用的手法,主要有
:
①出场定型。
p>
如写刘备
“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
的非常言
行,
曹操少时诈
“中风”
以诬叔父等,
都可以说是一种性格的“亮相”
。
②
反复皴染。围绕着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的加以强化、深化,
使其性格在
单一中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如写曹操之凶残(
P28
)
p>
③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
P28
)
④善用对比、
烘托等手法。
寄托着作者主要理想的
刘备之仁,
就是在与曹操之奸
的对比中进行刻画的。
7.
简述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的异同。
(
1
)共同点是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
2
)不同点:前者一
般是从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公案”
、
“朴刀、杆棒,及发
p>
迹变泰之事”
或
“说铁骑儿”
之类发展起来,
而后者是由
“讲史”
话本演化而成;
前者以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
后者着眼于全面地描写一代兴
亡或几朝历史;
前者的
故事虚多于实,
甚至主要出于虚构,
后者比较注重依傍史
实。
这些不同也就使前者有可能突破历史事实的制约,
跳出帝王将相、
君国大事
的圈子,将目光移向民间日常
的生活和普通的人。
8.
简析《水浒传》的忠义观。
(
1
)
《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
,甚至就叫《忠义传》
。
《水浒传》<
/p>
所写的是一首忠义的悲歌,
“忠义”的它的主题。
(
2
)最能体现作者这一编
写主旨的是宋江这一形象。
(
3
p>
)
《水浒传》在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忠仗义”的同时,深刻的揭
露了上自
朝廷、
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
< br>恶霸豪绅的
“不忠不义”
。
(<
/p>
P41
)
揭示了
“奸
逼民反”的道理,反映了忠义之士难以报国的悲剧性现实。
2
(
4<
/p>
)
《水浒传》所宣扬的“忠义”中既有“为君”
< br>,符合封建统治集团利益的一
面,也包含着“为国家出力”的爱国精神;对“义”
字的强调既反映了下层群众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与追求,
也
包含着维护弱势群体,
舍己为人,
伸张正义,
< br>渴望平等的精神。
9.
p>
简答:
《水浒传》是怎样塑造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的?
《水浒传》
作为一部英雄传奇体小说的典范,
p>
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
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
(
1
)首先,它能将性
格相近的一类人物写的各各不同。①“全在同而不同处有
辨”
,
能将众多的英雄写的性格鲜明,比如写李逵莽撞,有时候也写他真率,写
他蛮横;写鲁智
深粗豪,有时候又写他的机智,写他的精细。②创造类型相同的
人物,
< br>描写冲突相似的情节,
以犯中求避,
相互映衬,
在对比中凸显其个性特点。
(
2
)同时,小说在写某些人物时,能通过对人物行动和斗争的描写,展示其性<
/p>
格在环境的制约下有所发展和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林冲。
(
p>
P45
)
(
p>
3
)传奇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小说以夸张的笔法增饰人物,使人物具
有超凡气
势和非凡特质,传奇色彩鲜明。
(
P46
)
10.
比较《水浒传》与《儒林外史
》结构的异同。
(拓展题目,不作考试要求。
)
11.
简述茶陵派、前七
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的文学主张。
(
1
)茶陵派:成化、弘治年间,以李东阳为主的茶陵派兴起。主张
p>
:
针对台阁体
卑冗委琐的习气,提出诗学汉
唐的复古主张,以为“汉唐及宋,格与代殊。逮乎
元季,则愈杂矣。今之为诗者,能轶宋
窥唐,已为极致,两汉之体,已不复讲。
”
并反复强调诗与文不
同体。
(
P62
)
(
2
)前七子:比茶陵派大约晚
二三十年,活动在弘治至正德年间,对台阁体和
茶陵派都不满意,
提出
“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
的主张
,
故又被称为秦汉派。
(
P69
)
(
3
)
后七子
:
以李攀龙、<
/p>
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从整体上看,
复古主张很大程度上
承接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
在学古问题上特别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
于强
化和具体化。
(
P72
)
(
4
)唐宋派:嘉靖年间,文坛上又有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
的另
一文学复古流派——唐宋派。
该学派分别将李梦阳、
何景明等前
七子师法秦
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提倡唐宋文风,标榜唐宋八大家为效法的“正统”<
/p>
,强
3
调文
以明道。
(
P77
)
< br>
(
5
)公安派
:
在晚明文坛,出现了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
安派。他们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观的理论主张,
“性灵说”是
一个
著名观点。他们推崇“独舒性灵,不拘格套”
,就是从诗歌
创作角度,强调真实
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反对各种人为的约束以及“粉饰
蹈袭”
。
(
P177
< br>)
(
6
)
竟陵派
:
以钟惺、
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在文学观念上受到过公安派的影响,
提出重“真诗”
p>
,重“性灵”
。竟陵派重视作家个人情性流露的体现,提出求古人<
/p>
“精神”所在。
(
P180
)
12.
徐渭的代表性剧作是什么?他在明代剧坛上的地位?
(
1
)代表剧作
:
p>
《四声猿》
,作为一组杂剧,包括了《狂鼓史渔阳三弄》
、
《玉蝉
师翠乡一梦》
、
《雌木兰替父从军》
、
《女状元辞凰得
凤》
4
本短戏。
(
2
)
地位
:
①徐渭在明代剧坛上有着深远影响。
他的杂剧创作活泼畅快
、
汪洋恣
肆,
呈现出尘规尽扫、
独备一格的气度。
②他的作品从不避人间烟火与市井气息,
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有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
带有甚为浓
厚的
民间文学色彩。
③他对所谓的巍巍正统与赫赫权威勇于揭露
、
善于讽刺,
嬉笑怒
骂,谑而有理,开
辟了讽刺杂剧的新路。④他又精通声律,
《女状元》杂剧全用
南
曲,也具备开创意义。凡此种种,都使徐渭在杂剧剧坛上独树一帜。
13.
解释“传奇”
。
(
1
)传奇最早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元稹《莺莺传》曾
提名为《传奇》
,袁铡
所撰小说集亦提名为《传奇》
。
(
2
)
“传奇”也是宋元话本小说中的一类,宋人罗烨《醉翁谈录
< br>.
小说开辟》记
载话本小说的题材,说:
“有灵怪、烟粉、传奇、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
神仙。
< br>”
(
3
)元末明初,
“传奇”往往又指元杂剧。元钟嗣成《录鬼簿》在列举了一批元
杂剧作家之后,云:
“右前辈编撰传奇名公,仅止于此。
”
(
4
)
明嘉靖之后,
“传奇”
一般是不
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曲作品的总称。
杰出的作品有汤显祖《牡丹亭》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等。
14.
明代剧坛上有哪两大流派?
4
一方面是以沈璟为领头人的吴江派曲学家群体的产生,
p>
另一方面是以汤显祖为楷
模的“至情派”剧作家风格的融聚,这两大
戏剧流派的形成与竞争,是明代后期
传奇繁荣的重大标志,也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大盛事
。
代表作品:
(
1
)吴江派曲学家群体:沈璟《义侠记》
、冯梦龙《西楼记
》等。
(
2
)
“至情派”剧作家群体:汤显祖“临川四梦”
《牡丹亭》
p>
、
《南柯记》
、
《
邯郸
记》
、
《紫钗记》
;孟称舜杂剧《桃花人面》等六种,传奇有《娇红记》
《二胥记》
等。
15.
简述汤显祖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地位。
16.
简析《牡丹亭》中杜丽娘性格的三度发展。
< br>杜丽娘是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主人公,其性格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
1
)由唯
唯诺诺的官宦之家的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
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
一度发展。
(
2
)
一度发展是如此的迅捷,
升华
的如此强烈,
梦醒之后的反差又是如此之大,
以致杜丽娘不得不
燃尽生命全部能量,
病死于寻梦觅爱的徒然渴望之中。
但杜丽<
/p>
娘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能为情死,
还表现在面对阎罗王时敢于据理
力争,
表现在
身为魂魄而对情人刘梦梅的一往情深,以身相慰,
最终历尽艰阻,为情而复生,
与刘梦梅在十分简陋的仪式下成婚。
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二度发展与升华,
所谓
“一灵咬住”,决
不放松,“生生死死为情多”。
(
3
)杜丽娘性格的第三度发展,表现在对经历劫难、终得胜利成
果的保护与捍
卫。
面对爹爹再三弹压状元夫君的淫威,
回应老父亲在金銮殿上指着嫡亲女儿
“愿
吾皇向
金阶一打,立见妖魔”的狠心,杜丽娘慷慨陈词,连皇上也为之感动,甚
至亲自主婚,<
/p>
“敕赐团圆”
。作者正借此表达了对生死之恋与浪漫婚姻的礼赞。
17.
为
什么说《西游记》通过孙悟空这一形象宣扬了“三教合一”化了的心学?
(
1
)
《西游记》想通过孙
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三教合一”化了的心学是一清二楚
的。
心学
的基本思想是
“求放心”
“致良知”
,
即是使受外物迷惑而放纵不羁的心,
回归到良知的自觉境界。<
/p>
小说特别选用了
“心猿”
这一典型的比喻
躁动心灵的宗
教用语来作为孙悟空的别称。
5
(
2<
/p>
)一些回目和诗赞也非常直接和明白地表现了这一寓意,回目如“灵根育孕
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一回)
,
“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
(第
九十九回
)
等不少就是用修心炼性的术语所构成的。
在诗赞中,
说美猴王道:
“借
卵化猴完大道,
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
外合明知作有形
”
(第一回)
;
“猿猴道体配人心,<
/p>
心即猿猴意思深……马猿合作心和意,
紧缚牢拴莫外寻”
(第
七回)
。
(
3
)再从全书内容的构架来看,大致由三个
部分组成:一、孙悟空大闹天宫;
二、被压于五行山下;三、西行取经成正果。这实际上
隐喻了放心、定心、修心
的全过程。
18.
简析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
(
p>
1
)孙悟空:①具有自由与反抗精神:孙悟空本是花果山上的一只石
猴子,他
出世后,
就在仙山福地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大闹龙宫、
冥府,
自称齐天大圣,
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大闹天宫,把那些天兵天将打得落花
流水,把玉皇大帝吓得惊惶失措。
②智慧与勇气兼备:孙悟空神通广大,在取经路上总是一马当先,奋勇无敌,还
善于
运用各种巧妙的战术来战胜妖魔,
或变成苍蝇探听情况,
或变成
妖魔的亲友,
或夺取他们的法宝,或捣毁他们的巢穴。有勇有谋,无往而不胜。
③具有顽强的人性色彩:孙悟空有情有义,
爱憎分明,坚韧不拔地追求理想。他
仇恨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
帮助受苦受难的群众,
对唐僧重情重义,
即使被误解
赶走也始终牵挂着师傅,在取经途中顽强拼搏,翻山越岭,擒魔捉怪。
④顽皮活泼,乐观幽默:孙悟空调皮活泼,唐僧称其“泼猴”
,猪八戒常常被他
戏弄。在西行途中始终保持乐观精神,从不说放弃,面对危机,总是靠
努力化险
为夷。
19.
为什么说《金瓶梅》是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
1
)
“寄意于时俗”
,描写现实生活与平凡人物。
《金瓶梅》描写的现实不再是朝<
/p>
代兴衰、英雄争霸的大事,而是家庭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人物也不是帝王将相、
英雄豪杰、
神仙鬼怪,
而是生活中的平凡人物。<
/p>
这标志着我国的小说艺术进入了
一个更加贴近现实、面向人生的新
阶段。
6
(
2
)用冷静、客观的笔触,着意于暴露现实世界的假、恶、
丑。如第三十三回
写韩道国刚当西门庆的伙计,在大街上吹牛,说与西门庆“三七分钱,
掌巨万之
财。督数处店铺,甚蒙敬重”
。这对《儒林外史》
p>
、
《官场现形记》等有很大影响。
(
3
)
以写普通人为
中心。
《金瓶梅》
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另一大进步是注意多色<
/p>
调、立体化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如奴才来旺的妻子宋慧莲,长得俏丽,聪慧,但
又浅薄、淫荡,贪钱财,爱虚荣,与西门庆通奸,发现来旺遭陷害,自己背欺骗
时,觉得愧对丈夫,也愧对自己,以上吊来反抗。
(
p>
4
)建立起真切反映现实生活的复杂性的网状结构。如第十四回至第
十九回,
主干情节是李瓶儿与西门庆偷情至嫁娶。
但又写了其他
独立事件,
如李瓶儿为潘
金莲拜寿,吴月娘为李瓶儿作生日,西
门庆梳笼李桂姐等等。
(
5
)语言通俗生动,以“家常口头语”铸成一篇市井的文字。如第八十六回写
王婆揭潘金莲老底时说:
“你休稀里打哄做哑装聋!自古蛇钻窟窿蛇知道,各人
干的事儿个人各人心里明”
。
《儒林外史》<
/p>
、
《红楼梦》刻意用“京白”来将口语净
化都是受到了《金瓶梅》的影响。
20.
简析西门庆这一人物形象。
西门庆是《金瓶梅》的主人公。
首先
,他是一个罪恶累累、欲壑难填、不得好死的恶棍。在传统的道德观念和重
农抑商的思想
的影响,
他作为新兴商人的代表被放在了被批判的位置。
一味的
最
求金钱,
不信因果报应,
永不满足。
他凭借着发迹有钱,
靠勾结衙门,
不法
经商,
拼命敛财。又凭借着金钱贿赂官场打通关节,越攀越高。他在官商勾结,权钱交<
/p>
易的世界里,肆无忌惮的淫人妻女,贪张枉法,杀人害命,无恶不作。从这里可
以看出被金钱腐蚀了的封建官僚机器已经腐烂了。
其次,精明能干。他不仅靠勾结官府,非法买卖而获利,而且
又凭借着胆识和善
于经营而赚钱。在短短的五六年间,有一生药铺起家,竟拥有了五家商
号,成为
了家资巨万的豪商。
再则,他仗义疏财,热情好客,广交朋友。
21.
简析“三言”
“二拍”所表现的重商倾向。
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
商人,
作为当时商品经济中最活跃的分子和市民的主要代
表,在“三言”“二拍”中作为正面主人公而频频亮相。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