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案
丹东美食-
1
窦娥冤(关汉卿)
一、三维目标:
p>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
识和作者关汉卿。
2
、培养
学生对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朗读,自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封建
社会吏治腐败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二、教学重点:
了解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疏通文意,掌握剧情
三、
教学难点:
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
四、课时安排:
四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社会上流行一句口头禅:
“真是比窦
娥还冤哪!
”窦娥是什么人?她因为什么受冤?冤到什么程度?什么使她受冤?
今天我们就来鉴赏品味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
。
(二)文学文化常识:
1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
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
,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
、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2
、元代杂剧和关汉卿
元曲分散曲和元杂剧。散曲分小令(一宫调一曲子)和套曲(
一宫调数曲子)
;杂剧由散曲+“科”+“白”构成;
散曲只有
唱而杂剧是“唱+演”
。
(
1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
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
/p>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
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
2
似于现代
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
,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
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
节,介绍人物。杂剧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
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
,分别称为“末本”或“旦
本”
。
②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
/p>
配角有副末(次主角)
、外末(老年男子)
、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p>
净:俗称“大花脸”
,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
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
,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
、卜儿(老妇人)
、
孤(官员)
、徕儿(小厮)
。
(京剧主要是有四个行当:生、旦、净、丑。
生行中有老生、武生、小生
、红生、娃娃生;旦行中有青衣(正旦)
、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
;
净行中有正净
(重唱功
)
、架子花(重工架)
、武二花、摔打花、油花;
丑行中有文丑、武丑等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
、曲牌
(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
调和每套曲
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每一宫调各有它所属的曲牌,常用曲牌就有五百只以上。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
,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戏剧角色背
着舞台上其
他人物对着观众说的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曲白
相生,方尽剧
情之妙”
。
(
2
)了解
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
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
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
、
马致远《汉宫秋》
、郑光祖《倩女离魂》
、白朴《墙头马上》
。
<
/p>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
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
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
< br>60
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
15
部。
《窦娥冤》
《救风尘》
《望江
亭》
《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
悲剧之一。
1956
年,关汉卿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
名人之列,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
p>
十大古典悲剧:马致远《汉宫秋》
p>
、纪君祥《赵氏孤儿》
、高则诚《琵琶记》
、冯梦龙《精忠旗》
、孟称舜《娇红记》
、
李玉《精忠谱》
、洪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p>
、方成培《雷峰塔》
(三)初步感知课文:对照落实前面讲的元杂剧知识。
3
重点落实找出戏剧语言、角色、宫调、曲牌的表现样式。
(学生找后)明确:括号里面的小字是科介,括号外的小字是
宾白,不带括号的大字是唱词。
【正宫】是宫调,如
【端正好】
、
【滚绣球】
等是曲牌名。
本文第三折共出现
10
个曲牌,
< br>都属于正宫调。
本文出现的角色有卜儿(蔡婆)
、
冲末(窦天章)
、正旦(窦娥)
、净(赛卢医
)
、副净(张驴儿)
、孛老(张父)
、
外末(监斩官)
第二课时
【预习检测】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嗟(
)怨
罪愆(
)
衔(
)冤
亢(
)旱
刽(
)子手
提(
)防
湛湛(
)
阡陌(
)
偃(
)旗
鼓三通(
)
苌(
)弘
盗跖(
)
2
.解释加粗的词语
怎不将天地也生(
)埋怨
不提防遭刑宪(
)
错勘(
)贤愚枉(
)作天
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
)
我窦娥向哥哥行(
)有句言
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
)些纸钱
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
官吏每(
)无心正法
断送(
)出古陌荒阡
兀的(
)不是我媳妇儿
(二)合作学习: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
、快速浏览课文,为窦娥制作一张
简要的年谱,包括发生的主要事件和生活状况(不幸遭遇)
三岁:
七岁:
17
岁:
约
18
岁:
20
岁:
小结
:
由此
可见,窦娥的一生,是
的一生。
明确:
1.
三岁丧母;
2
、父女分离;
3
、与夫成亲;
4
、丧夫打击;
5
、流氓欺压,贪官
污吏的毒刑和判决。
生
悲惨的一
4
2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窦娥在临刑前
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这其中
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
______
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
)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
四个人物分别是
________
、<
/p>
________
、
________<
/p>
、
________
。
< br>
(四)浏览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楔子部分的情节:
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
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
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序幕)<
/p>
第一折的情节: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
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
俩分别嫁给
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
家中住下。
(开端)
第二折的情节: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
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
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
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
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
打成招判了死刑。
(发展)
第三折的情节:
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
窦娥激
愤之下指天骂地,
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
六月
飞雪、
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
(高潮)
(五)教师补充第四折的情节:窦
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
窦天章查
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结局)
课堂小结:
(六)学生质疑:
(熟悉课文内容,重点是课文中的字词意义,学案上的基础知识和讲
解)
第三课时
(分析第三折)
(一)品读精彩段落,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1
、根据
1
0
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
明确:
10
个曲牌有
3
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
弦,催人泪下。
第一层是[端正好
]
[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是
[
倘秀才
]
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是
[
p>
耍孩儿
]
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
发下三大誓愿。
2.
朗读[端正好]
[滚绣球]
,并思考问题
①指导朗读,正宫调高亢激越。
<
/p>
②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