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
5
鲁滨逊漂流记
(<
/p>
节选
)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鲁滨逊漂流记》
是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是书中的主人公。
鲁
滨逊因乘船遭遇大风失事,
漂流到荒岛,
一个人在荒无
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
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课文按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塑造了一
个不畏艰险、机
智坚强、
聪明能干的硬汉形象。
本课是小说的梗概及节选,
重点写鲁滨逊在岛上
艰难、
惊险的经历。运用对比阅读的方式,比较梗概及原文节选的区别。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鲁滨逊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
准备:
1.
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完成预学案。
2.
阅读原著。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
猜人物,聊小说。
(
出示《鲁滨逊漂流记》中
鲁滨逊的图片
)
同学们,你们看过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吗?说说你的理解。
故事的情节生动曲折,细节逼真,塑造了
鲁滨逊这个不畏艰险、机智顽强、
聪明能干的主人公形象,富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社会意
义。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
课文《鲁滨逊漂流记》就是由该书的梗
概和节选片段组成的。所谓梗概,即大略
的内容。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小说的作者。
2.
知作者,解背景。
丹尼尔·笛福
(1660
—
1731)
,
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
到二十多岁的时候他
已是一个体面的商人。在年近六十时,
笛福
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
把自
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
倾注在人物身上,
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
文学加工,
创作了这部妙趣横生、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传记体小说《鲁滨逊漂
流记》
,为自己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誉。这促使他数月后便推出
了该
书的续集,并在短短五年内一鼓作气写出
《辛格顿船长》
《摩尔
·弗兰德斯》
《罗克萨娜》等好几部小说。
< br>设计意图:
通过人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继而引导
学生关注小说作者,
自然而然地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
自读梗概,整体感知: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
(
让学生认真
地自读梗概内容,边读边记,整体把握故事内容。
)
2.
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
出示词语,指名读。
流落
凄凉
寂寞
恐惧
宴会
倒霉
忧伤
书籍
处境
理智
控制
心平气和
倾覆
抛弃
重见天日
防御
侵袭
深重
困境
焉知非福
(2)
教师强调:
字音强调:“剔”是一声;“袭”是二声。
字形强调:“贷”的上半部是“代”,不是“化”。
形近字比较记忆:宴—晏、籍—藉、覆—履。
3.
了解并交流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
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
p>
还收留了一个野
人,取名“星期五”,“星期五”成了他的好帮手。
28
年后,他在一艘有叛变
的船只上救
了船长,回到英国。
4.
概括一下鲁
滨逊是如何在荒岛上生存下来的,以及他经历了哪些事。
可以从衣食住行、怎么脱险等方面去归纳。
(1)
搭帐篷、围栅栏等;
(2)
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等;
(3)
插树枝作防御,防野人袭击;
(4)
救“星期五”;
(5)
解救船长,回到英国。
5.
为梗概内容起小标题:
流落荒岛
建房定居
畜养种植
救“星期五”
回到英国
6.
你发现梗概的特点了吗?
(
省去具体的情节,用简要的文字,
概括大致的
内容或情节。
)
设计意图
:
在阅读比较长的文本时,学生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很重要。对于
中心问题
“
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
”
,可以在阅读中进行归纳总
结。
< br>
三、小组交流,发表观点。
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br>设计意图:
有了上一环节内容的铺垫,
这一部分着重训练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
口头表达能力。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
p>
学生观察写字表,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左侧两点水不要写散了。
霉:要注意保持整体上的平衡感。
聊:注意右边的写法,是“卯”。
贷:上下结构,上半部是“代”,不是“化”。
覆:上半部不是“西”,要注意第四、五两笔是竖。
2.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籍”“聊”“覆”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
察。
3.
学生再次观察写字表,先描
红,再练写两个。
4.
利用实物投影
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
:
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字书写指导,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