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萌到你眼炸
572次浏览
2021年02月16日 11: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半角字符-

2021年2月16日发(作者:英国传统美食)


7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 br>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


知道以元为单位,


以米为单位的 小数的实际含义,


并能识别小数,


会读小数;

< br>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能正确比较小数的


大小 。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


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p>
3.


通过设置情境教学,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


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 高。



4.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分析 推理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 一般方


法,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


以米为单位的小


数与分米、


厘米的互相改写,

< br>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正确计算小


数位数 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指导】



1.

< br>注重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测量长度单位的结果不是整米数,


物品的价格不


是整元数,


这些都是生活中用到小数的最常见的 情况。


本节课选用从学生已有的


“元、角、分、米和分米”的经 验出发,紧密结合“买文具”这一具体情境,使


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又让学生充分 感受到小数的现实作用。



2.


体现数 学教学的朴素与真实。从“数学课本的单价是多少?”引出“小数


的认识”



“小数的读法”



“小数 的写法”



“小数的意义”等知识内容,很有数学


味。



3.


注重学生的主体 性发挥。


教学中小数的认识及小数特征的探索,


力求在学


生自我观察、


自主思考、


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 成,


教师应在其中起到引导者及合


作者的作用。



4.


在课堂设计中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

< p>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律,


从对小数 的理解到对小数特征的体会,


应具有层次性。


重视培养学生的思 考


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


5


课时:



认识小数(


1


)………………………… …………………………………


.1


课时



认识小数(


2


)………………………… …………………………………


.1


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


)…………… …………………………………


.1


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


)…………… …………………………………


.1


课时



练习课…………………………………………………………………


.1


课时





1


课时



认识小数


(1)


教学内容:



认识小数(教材第


91~92


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


知道以元为单位,


以米 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 小数。



2.


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 ,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3


.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


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重点难点:



1.


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 /p>


2.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 小数与分


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


出示文具标价牌。



师: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



书包


48


元圆珠笔


3. 50


元日记本


3


元铅笔


0.20


元文具盒


15


元橡皮


0.15



小刀


1.5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标价牌)



2.


区分整数和小数。



师:


大家仔细看看,


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 么?谁愿意来分分?


(指


名一学生上黑板分)

< br>


书包


48


元圆珠笔

< p>
3.50




文具盒


15


元铅笔


0.20




日记本


3


元橡皮


0.15




小刀


1.5




师:左边的这组数


48



15



3


,都是我们学过的 ,它们都是整数,你还能举


出整数的例子么?



3.


引出课题:认识小数。



师:


右边的这组数不是整数,


它们也有自己的名 称,


叫做小数。


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 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认识小数)



师:观察一下,这些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



生:都有个小圆点。



师:对了,这个 小圆点叫做小数点,一起说说它的名字。


(生齐读)



师:别看它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


右边是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



【新课讲授】



1.


读小数。



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


,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

< p>
几个)



1.5


这个小数 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学生回答: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 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总结:

< br>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


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


数。



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


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


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


数的读法读,


而小数部分要 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教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


读读。


(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



2.


写小数。



小数会读了,那小数怎么写呢?



写小 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


先写整数部分,


再写小数点,


最后写小数


部分。


(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 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请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 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


(学生自由练写,老


师巡视)

< p>


3.


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


)出示王东量 身高的情境图,王东身高


1



3


分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


示呢?接着向学生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 的一位小数。



教师用手在米尺上比划一分米,问学生这是多长?


< p>


1


:一分米。




2



10


厘米。



十厘米也等于


1


分米。把米尺怎么分才可得到一分米呢?


< br>生:把一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 br>1


分米。



那你会用分数来表示一分米是多少米么?


生:


1


分米


=1/10

< p>
米。



师:这要用到我们以前学的分数的知识,今 天,老师告诉大家,


1


分米还可


以是< /p>


0.1


米。那你知道


3

< br>分米是多少米么?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



生:


3/10


米,


0.3


米 。



6


分米呢?


8


分米呢?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教师在米尺上比划


1



米,并提问:这又是多少长呢?(


1


厘米长)



把米尺怎么分才能得到一厘 米呢?用分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呢?那用小数会


表示么?



学生回答:


把一米平均分成


100

< p>
份,


其中的一份就是


1


厘 米;


用分数表示是


1/100


米;用小 数表示是


0.01


米。




3


厘米呢?


6

< p>
厘米呢?……(可多举几个例子,多叫几个同学回答)


18


厘米你会转化么?(


18/100


米,


0.18


米)



< p>
2


)巩固练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上学期征订校服的时候,服装厂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量了身高:



胡址珊


1



2 8


厘米杨昆


1



40


厘米仇鑫


1


< br>2


分米



你能把它们写成以米为 单位的小数么?(指名上黑板写,完成后校对)



4.


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




1


:自动铅笔上标有


0.5

< br>毫米的字样。




2

< p>
:饮料上也有。




3< /p>


: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



教师 评价并补充:人体正常体温最高可达


37.5


摄氏度,篮球运动 员姚明的


身高是


2.26


米。



【课堂作业】



教材 第


92


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教材第


94~95


页“练习二十”第


1



2



3



4


题。



教学板书:




1


课时


< /p>


认识小数(


1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一个数字——一位小数



两个数字——两位小数



1

< p>
分米


=1/10



=0. 1




3


分米


=3/10



=0.3




1


厘米

< br>=1/100



=0.01


米< /p>



3


厘米


=3/ 100



=0.03




18


厘米


=18/100< /p>



=0.18





教学反思:









2


课时



认识小数(


2




教学内容:



认识小数(教材第< /p>


93


页及相关习题)


< br>


教学目标:



1.

< p>
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2.


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会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分析推理 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


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



重点难点:



1.


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2.


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

< br>同学们,


看黑板上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


(贴出小长方形 的卡片□□□和


□□□□)指着卡片,提问:如果这些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数,你觉得哪个 数会较


大?为什么?



(整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



2.


接着在两个方框中间都点上小数点,


提问:


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较大?



□□


.


□□□


.


□□



学生猜测大小(预设


2


种 情况:后面大;不能确定)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


究的内容:< /p>


“简单小数的大小比较”并板书课题。



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点,


将整数 的大小比较


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有机的衔接,


以几张卡片作为 切入点,


有效地把握了学生


学习的知识起点,明确了探究方向, 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



【新课讲授】



1.


出示跳高成绩单。



老师这里有一张从我们校运动会上带来的跳高成绩记录单,


你能给他们排出< /p>


名次吗?



小明:


0.8


米小刚:


1.2


< p>


小强:


1.1


米小林:


0.9




学生反馈:小刚跳得最高。



2.


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你能把他们的成绩化成分数来比较吗?



独立思考后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预设:



A


. 一位一位地比,从整数部分比起,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B


.从小数单位比,


1.2


里面有


12



0.1



1.1


里面有


11



0.1



12



11


大。



C


.把米转化为分米,


1.2



=12


分米,


1.1



=11


分米,


12



11


大。



3.


你能排出其他几个人的名次吗?(引发学生的猜测)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A.


从小数单位比,


1.2


里面有


12



0.1

< br>,


1.1


里面有


11

< p>


0.1



0.9


里面有


9



0.1< /p>



0.8


里面有


8



0.1



12



11



9



8


,因此第一名是小刚,第二名是 小


强,第三名是小林,第四名是小明。



B


.将米转化为分米,


1.2



=12


分米,


1.1



=11


分米,


0.9



=9


分米,


0.8



=8


分米,


由于< /p>


12



11


>< /p>


9



8,


因此第 一名是小刚,


第二名是小强,


第三名是小


林,第四名是小明。



通过


1.2< /p>



1.1


的大小比较,

< br>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


使学生体验到


解决问题策 略的多样化,


让学生经历了


“从原来单一的结合具体内容”


拓展到


“从


数位比、从小数单位比、从具体 单位比”等不同策略来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使


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地知其然,又知其所 以然。



4.


反馈后提问:这么多方法 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分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5.


方法应用。



1


)举例:同桌悄悄地写一个一位小数,然后一起来比较 一下大小。比较


后提问:



A.


要想写一个较大的小数,你应该怎样考虑?



B.


要想写一个较小的小数,你又应当怎样考虑?



【课堂作业】



教材第


93


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遗憾?



【课后作业】



教材第


95


页“练习二十”第


5


、< /p>


6



7


题。



教学板书:




2


课时



认识小数(


2




简单小数的大小比较



1.2



=12


分米


1.1



=11


分米

< br>


0.9



=9


分米


0.8


< br>=8


分米



由于


12



11



9



8



因此第一名是小刚,第二名是小强,第三名是小林,第四名是小明。




教学反思:













3


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


< p>


教学内容:



简单的小 数加、减法(教材第


96


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 br>1.


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


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


能根据 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地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半角字符-


半角字符-


半角字符-


半角字符-


半角字符-


半角字符-


半角字符-


半角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