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春(有关春节的习俗及诗词)

玛丽莲梦兔
580次浏览
2021年02月16日 12: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波浪符号-

2021年2月16日发(作者:绝命之谷)


迎新春(有关春节的习俗及诗词)




(






《迎新春》



挂灯笼那个贴对联




欢天喜地迎新年



异乡儿女候鸟一般



无论路途的近和远



风风火火忙回家



村头的柳树前



都是亲人的期盼



几包年货不显眼



孝敬爸爸一包烟



孝敬妈妈水果甜



兄弟姐妹人有份



发红包



过大年



访朋友



祝新年



拜年忙



迎大年



许心愿



太平年



说几句吉祥的祝福



家乡的年味喜悦满面



山欢水笑迎春节



喜笑颜开又一年




挂灯笼那个贴对联



男女老少迎新年



腊月人们喜迎大年



不论天气的暖和寒



急急忙忙赶大集



热闹的街道边



全是商贩的货摊



灯笼红红挂满街



爆竹声声响连天



挥毫泼墨写对联



商贩顾客真忙乱



置年货



过大年



做豆腐



备新年



搓糍粑



迎大年



炸年料



太平年



喝几口酿造的米酒



家乡的年味滋润心田



山欢水笑迎春节



欢欢喜喜又一年



有关春节的习俗及诗词



除夕



中国的春节,

< br>作为除旧迎新的节日,


时间相当长,


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三 ,


天空中就似乎


弥漫了节日的气息。


这 种节日的气氛,


在保持传统风俗较好的地方,


甚至会持续到二月 二龙


抬头的时候,


但欢度春节的高潮,


应该说是自除夕始一直到上元之夜。


除夕与新年之际,



味着生命流逝的界碑,


最容易引发诗人的生命意识,

< br>引发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所谓


“旧


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又值春风渐进之际,所谓“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也就最


为容易引发寂寞情怀“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见中唐姚合《除夜二首·其一》)检

< p>
索唐宋诗人的春节诗作,


不惟可以通晓唐宋时代之春节民俗,


而且可以审视诗人的心灵世界。





为何叫做除夕,光阴过去为除,


《诗 经·唐风·蟋蟀》就有:“蟋蟀在堂,岁聿其


莫。今我不乐,岁月其除。”这大概是有关 除岁之“除”最早的使用。朱熹解释说:“聿,


遂;


莫,


暮;


除,


去也。


”< /p>


说当蟋蟀在堂的时候,


一年之岁忽已晚矣。


终岁劳苦,


不敢少休,


而当此除岁迎新之际,应该纵情欢乐,


“当此之时而不为乐,则日月将舍我而去矣”。这也


就是中国春 节何以如此之长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





有关春节的民俗,


较早的记载见于南 朝梁宗懔的


《荆楚岁时记》



其中的庭 前爆竹,


以次拜贺,进屠苏酒,插桃符等等,在唐宋诗词中都屡屡得见,而且还有许多新 的补充,如


初唐之际杜审言的《除夜有怀》:


“故节当歌守,新 年把烛迎。„„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


横。


< br>描写了除夜的把烛迎新、


宵阑见斗横之通宵不寐的守岁以及兴尽闻壶覆的射壶游戏 等


等。


射覆是古代近乎占卜的游戏,


在 覆器下放置东西使人猜测,


故曰射覆。


猜谜语式的酒令,


也被称为射覆;李商隐在《隋宫守岁》诗中说:


“沉香甲煎为庭燎,玉 液琼苏作寿杯。”燃


起名贵的沉香,


庭院中火炬灯烛照得一片通 明,


举起玉液琼浆美酒,


来祝贺新的一岁之开始。


这些习俗,直到今天大多保留着。





唐人以“除夕”“元日”等春节为题目的诗作,当以白居易的 为多。其中的原由,


大抵是由于诗歌发展到中唐,


原本以山水意 象为主体的近体诗一变而为摹写日常生活的以文


为诗,如同王国维所说“诗至唐中叶以后 ,殆为羔雁之具矣”,说诗歌到了中唐,就像是春


秋时代相互见面礼聘应酬的羔羊大雁一 类的礼物



《礼记》



“凡贽,


„„卿羔,


大夫雁。





这种说法,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初盛唐诗,近体诗刚刚形成,山水意象兴起,故作诗极为凝


练,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而中唐时代的韩愈、白居易等,以散文方式写诗,白居易又


特别主张通俗晓畅,


写诗近乎写日记,


写书信,


盖因诗体变革的初 期,


其意义往往更多在于


冲决,尚未找到适中的方式,因此白居 易的春节诗作,虽然数量极多,但却并不是太好。其


中稍稍好看些的,如写于

< p>
60


岁的《除夜》:“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


尽天明后,


便是平头六十人。



洋溢着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生命仍然存在的恬然自得,


是那

种“七十期渐进,万缘心已忘”的闲适和“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三年除夜》)的

< br>惬意。


写于


49


岁的

< p>
《除夜》


好些:


“岁暮纷多思,

< br>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


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吾前非。”特别是前两句,虽然仍然是个体化


的语境,


但因为有了


“天涯渺未归”


的悲哀和


“岁暮纷多思”


的国人于除夕之夜共同的感受 ,


也就有了些感人之处,但其余六句,却仍然显得枯燥而缺乏动人的力量;写于


53


岁的《除


夜寄微之》:“共惜盛时辞阙下, 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写出了白居易与元稹“一事无成 百不堪”的共同人生经历。此外还有“万里经年别,孤灯此


夜情”(《除夜寄弟妹》), “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庾楼新岁》),“家寄关西


住,身为河北游。萧条岁除 夜,旅泊在洺州”(《除夜寄洺州》)等,都是白居易春节诗中


的佼佼者。





白居易之前之后的一 些诗人,都有些春节好诗,如孟浩然的《除夜》:


“迢递三巴


路 ,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


岁华新。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 /p>


“云海泛瓯闽,


风潮泊岛滨。


如何岁除夜 ,


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


君为失路 人。


平生复能几,


一别十余春。



《除夜有怀》



“帐里残灯才去焰,


炉中香气尽成灰。”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因为写了 除夕夜所闻所见的个


案情景而感人。


“乱山残雪夜,

< p>
孤烛异乡人”



在工整的对仗中展示凄凉与孤独的 心境,


“渐


与骨肉远,


转于奴仆亲”< /p>



则展示了久在异乡漂泊的怪异现象,


在 平淡的怪异现象的诉说中,


展示无奈的心境;


“如何岁除夜,< /p>


得见故乡亲”



写出意外的惊喜。


除夕,


按照国人的风俗,


一般是自家团聚的日 子,


而漂泊异乡的诗人,


不能与家人团聚,

在岁除之夜得以邂逅故乡乡


亲,已经是莫大的惊喜了。





盛唐与中唐时期还有一些更为有名 的描写春节除夕的诗作,如高适的《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 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其动人之处在


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 受放置在具有欢乐色彩的除夕之夜,



“愁鬓”


的生


命体验置于


“明朝又一年”


时间流逝的临界点,


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


应,遂使其起到增其一倍的效果。元稹的“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迭叙

新年”


(《除夜》),写出除夜之夕对亡妻所爱之思念。而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 春入旧


年”



更为具有盛唐气象,


更为具有普遍意义,


将次北固山下的具体场景升华为一幅阔大雄


奇的海日除夕图,


含蓄了生命新旧交替的哲理诗魂:


初生的海日在残夜中早已孕育,


春天的


生命在旧年中就 已然存在。这是令后人涵咏不尽的妙趣所在。





因此,


如同王国维所论,

< p>
“诗人对于宇宙人生,


须入乎其内,


又须出乎其外 ”



“入


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大凡好诗,往往要有小我,有小我方才具体亲


切,同时,也需要从小我中 跳脱出来,升华到大我的境界。宋人作诗,一方面存在着如同王


国维批评的“羔雁之具” 的问题,但也有许多将抽象与具象、小我与大我结合很好的诗作。


如苏洵极少作诗,但也 有两句一时为人传诵:


“佳节每从愁里过,壮心时傍醉中来。”苏洵

一生多宦游四方,


虽为散文大家,


却蹉跎科场,

< p>
累试不第,


此两句就书写了诗人除夕佳节中


壮志不 酬的心态,


它不是一年一节的摹写,


而是人生许多次除夕醉酒浇 愁的浓缩。


由于这种


壮志难酬的景况具有普遍意义,

< p>
因此,


在书写了自我情态的同时,


也就为普天下具 有相类感


受者倾诉了他们的情怀,因之具有了大我的普遍意义。



蟋蟀



《诗经


·


唐风》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 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 士休休。



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


·


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


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守岁




·


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 /p>


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除夜有怀




·


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 /p>


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除夜




·


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 /p>


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


孟浩然


波浪符号-


波浪符号-


波浪符号-


波浪符号-


波浪符号-


波浪符号-


波浪符号-


波浪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