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培优平行四边形辅导专题训练附详细答案
张津梁-
一、平行四边形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
.
(
1
)、动手操作:
如图
①
:将矩形纸片
ABCD
折叠,使点
p>
D
与点
B
重合,点
C
落在点
∠
A
BE
=
20°
,那么
< br>(
2
)、观察发现:
小明将三角形纸片
ABC
(
AB
>
AC
)沿过点
A
的直线折叠,使得
AC
落
在
AB
边上,折痕为
AD
,展开纸片(如图
②
);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
点
A
和点
D
重
合,折痕为
EF
,展
平纸片后得到
p>
△
AEF
(如图
③
).小明认为
△
AEF
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
由.
的度数为
.
处,折痕为
EF
,若
(
3
)、实践与运用:
将矩形纸片
ABCD
按如下
步骤操作:将纸片对折得折痕
EF
,折痕与
AD
边交于点
E
,与
BC
边交于点
F
;将矩形<
/p>
ABFE
与矩形
EFCD
分别沿折痕
MN
和
PQ
折叠,使点
A
、点
D
都与点
F
重合,展开纸片,此时恰好有
MP
=
MN
=
PQ
(如图
④
),求
∠
MNF
的大
< br>小
.
【答案】(
1
)
125°
;(
2
)同意;(
3
)
p>
60°
【解析】
试题分析:(
1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
个锐角互余求得
∠
AEB=70°
,根
据折叠重合的角相
等,得
∠
BEF=<
/p>
∠
DEF=55°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
到
∠
EFC=125°
,再根据折叠的
性质得到
∠
EFC′=
∠
EFC=125°
;
(<
/p>
2
)根据第一次折叠,得
∠
BAD=
∠
CAD
;根据第
二次折叠,得
EF
垂直平分
AD
,根据等角
的余角相等,得
∠
AEG=
∠
AFG
,则
△
AEF
是等腰三角形;
(
3
)由题意得出:
∠
NMF=
∠
AMN=<
/p>
∠
MNF
,
MF
=NF
,由对称性可知,
MF=PF
,
进而得出
△
MNF
≌
< br>△
MPF
,得出
3
∠
MNF=180°
求出即可.
试题解析:(
1
)、
∵
在直角三角形
ABE
中
,
∠
ABE=20°
,
∴
∠
AEB=70°
,
∴
∠
BED=110°
,
根
据折叠重合的角相等,得
∠
BEF=
∠
DEF=55°
.
< br>∵
AD
∥
BC
< br>,
∴
∠
EFC=125°
,
再根据折叠的
性质得到
∠
EFC′=
∠
EFC=125°
.;
(
2
)、同意,如图,设
AD
与
EF
交于点
G
由折叠知,
AD<
/p>
平分
∠
BAC
,
所以
∠
BAD=
∠
CAD
.
由折叠知,
∠
AGE=
∠
DGE=9
0°
,
所以
∠
AGE=
∠
AGF=90°
,
所以
∠
AEF=
∠
AFE
.
p>
所以
AE=AF
,
即
△
AE
F
为等腰三角形.
(
3
)、由题意得出:
∠
NMF
=
∠
AMN
=
∠
MNF
,
∴
MF
=
NF
,
由折叠可知,
MF
=
PF
,
∴
NF
=
PF
,
而由题意得出:
MP
=
MN
,
又
∵
MF
=
MF
,
∴
△
MNF
≌
△
MPF
,
∴
∠
PMF
=
∠
NMF
,而
∠
PMF
+
∠
NMF
+
∠
MNF
=
180°
,
即
3
∠
MNF
=
180°
,
∴
p>
∠
MNF
=
60°
.
考点:
1
.
折叠的性质;
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
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4.
等腰三角形的
判定
2
.
操作:
如图,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ABCD
p>
,点
P
在射线
BC
上,将
△
ABP
沿
AP
向右翻折,
得到
△
AEP
,
DE
所在直线与
AP
所在直线交于点
< br>F
.
探究:(
1
)如图
1
,当点
P
在线段
BC
上时,
p>
①
若
∠
BAP=3
0°
,求
∠
AFE
的度数;
②
若点
E
恰为线段
DF
的中点时,请通过运算说明点
P
会在线段
BC
的什么位
置?并求出此时
∠
AFD
的度数.
p>
归纳:(
2
)若
点
P
是线段
BC
上任意一点时(不与
B
,
C
重合),
∠
AFD
的度
数是否会发
生变化?试证明你的结论;
猜想:(
3
)如图
2
,若点
P
在
BC
边的延长线上时,
∠
AFD
的度数是否会发生变化?试在
图中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结论.
【答案】(
1
)
①45°
;
②BC
的中点,
45°
;(
2
)不会发生变化,证明参见解析;(
3
)不<
/p>
会发生变化,作图参见解析
.
【解析】
试题分析:(
1
)当点
P
在线段
BC
上时,
①
由折叠得
到一对角相等,再利用正方形性质求
出
∠
DAE
度数,在三角形
AFD
中,利
用内角和定理求出所求角度数即可;
②
由
E
为
DF
中
点,得到
P
为
BC
中点,如图
1
,连接
BE
交
AF
于点
O
,作
EG
∥
AD
,得
EG
∥
BC
p>
,得到
AF
垂直平分
BE
,进而得到三角形
BOP
与三角
形
EOG
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
BP=EG=1
,得到
P
为<
/p>
BC
中点,进而求出所求角度数即可;(
2
)若点
P
是线段
BC
上任意一
点时(不与
B
,
C
重合),
∠
p>
AFD
的度数不会发生变化,作
AG
⊥
DF
于点
G
,如图
1
(
a
)所
示,利用折叠的性质及三线合一性质,根据等式的性质求出
∠
1+
∠
2
的度数,即为
∠
FAG
度数,即可求出
∠
F
度数;(
3
)作出相应图形,如图
2
所示,若点
P
在
BC
边的延长线上
时,
∠
AFD
的度数不会发生变化,理由为:作
AG
⊥
DE
于
G
,
得
∠
DAG=
∠
EAG
,设
∠
DAG=
∠
EAG=α
,根据
∠
p>
FAE
为
∠
BAE
一半求出所求角度数即可.
试题解析
:(
1
)
①
当
点
P
在线段
BC
上时,
∵
∠
EAP=
∠
BAP=30°
,
∴
∠
DAE=90°
﹣
30°
×2=30°
,在
△
ADE
中,
AD=AE
,
∠
DAE=30°
,
< br>∴
∠
ADE=
∠
AED=
(
180°
﹣
30°
)
÷2=75°
,在
△
AFD
中,
< br>∠
FAD=30°
+30°
=6
0°
,
∠
ADF=75°
,
∴
∠
AFE=180°<
/p>
﹣
60°
﹣
75
°
=45°
;
②
点
E
为
DF
的中点时,
P
也为
BC
的中点,理由如下:
如图
1
,连接
BE
交
AF
于点
O
,作
EG
∥
AD
,得
EG
∥
BC
,
∵
EG
∥
AD
,
DE=EF
,
∴
EG=
AD=1
,
∵
AB=AE
,
∴
点
p>
A
在线段
BE
的垂
直平分线上,同理可得点
P
在线段
BE
的垂直平分线上,
∴
AF
垂直平分线段
BE
,
∴
p>
OB=OE
,
∵
G
E
∥
BP
,
∴
∠
OBP=
∠
OEG
,
∠
OPB=
< br>∠
OGE
,
∴
< br>△
BOP
≌
△
< br>EOG
,
∴
BP=EG=1
p>
,即
P
为
BC
p>
的中点,
∴
∠
DA
F=90°
﹣
∠
BAF
,
∠
ADF=45°
+
∠
BAF
,
∴
∠
AFD=180°
﹣
∠
DAF
﹣
∠
ADF=45°
;(
2
)
∠
AFD
的度数不会
发生
变化,作
AG
⊥
DF
< br>于点
G
,如图
1
(
a
)所示,
在
△
ADE
中,
AD=AE
,
AG
⊥
p>
DE
,
∵
AG
p>
平分
∠
DAE
,即
∠
2=
∠
DA
G
,且
∠
1=
∠
BAP
,
∴
∠
1+
∠
2=
×90°
=45°
,即
∠
FAG=45°
,则
∠
AF
D=90°
﹣
45°
=45°
;(
3
)如图
2
所示,
∠
AFE
的大
小不会发生变化,
∠
AFE=45°
,
作
AG
⊥<
/p>
DE
于
G
,得<
/p>
∠
DAG=
∠
E
AG
,设
∠
DAG=
< br>∠
EAG=α
,
∴
∠
BAE=90°+2α
,
∴
∠
FAE=
∠
BAE=45°+α
,
∴
∠
FAG=
∠
FAE
﹣<
/p>
∠
EAG=45°
,在
< br>Rt
△
AFG
中,
∠
AFE=90°
﹣
45°
=45°
.
考点:
1.
正方形的性质;
2.
折叠性质;
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p>
.
3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
AOBC
是矩形,点
O
(
0<
/p>
,
0
),点
A<
/p>
(
5
,
0
),点
B
(
0
,
3
).以点
A
p>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矩形
AOBC
,得到矩
形
ADEF
,点
O
,
B
,
C
的对应点分别
为
D
,
< br>E
,
F
.
(
1
)如图
①
,当点
D
落在
BC
边上时,求点
D
的坐标;
p>
(
2
)如图
p>
②
,当点
D
落在线
段
BE
上时,
AD
与
BC
交于点
H
< br>.
①
求证
△
ADB
≌
△
AOB
;
②
求点
H
的坐标.
(
3
)记
K
< br>为矩形
AOBC
对角线的交点,
S
为
△
KDE
的面积,求
S
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
果即可).
【答案】(
1
)
D
(
1
,
3
);(
2
)
①
详见解析;
②
H
(
17
,
3
);(
3
)
5
30
3
34
30
3
34
≤
S
< br>≤
.
4
4
【解析】
【分析】
(
1
)如图
①
,在
Rt
△
ACD
中求出
CD
即可解决问题;
(
p>
2
)
①
根据
HL
证明即可;
②
,设
AH=BH=m
,则
HC=BC-BH=5-m
,在
Rt
△
AHC
中,根据
AH
2
=HC
2
+AC<
/p>
2
,构建方程求出
m
即可解决问题;
(
3
)如图
③
中,当点
D
p>
在线段
BK
上时,
△
DEK
的面积最小,当点
D
在
BA
的延长线上
时,
△
D′E′K
的面积最大,求出面积的
最小值以及最大值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
1
)如图
①
中,
∵
A
(
5
,
0
),<
/p>
B
(
0
,
3
),
∴
OA
=5
,
OB
=3
,
∵
四边形
AOBC
是矩形,
∴
AC
=
OB
=3
,
OA
=
BC
=5
,
∠
OBC
=
∠
C
=90°
,
∵
矩形
ADEF
是由矩形
AOBC
旋转得到,
∴
AD
=
AO
=5
,
在
R
t
△
ADC
中,
CD
=
∴
BD
=
BC
-
CD
=1
,
∴
D
(
1
,
3<
/p>
).
(
2
p>
)
①
如图
②
中,
AD
2
AC
2
=4
,
由四边形
p>
ADEF
是矩形,得到
∠
< br>ADE
=90°
,
∵
点
D
在线段
BE
上,
∴
∠
ADB
=90°
,
p>
由(
1
)可知,
AD
=
AO
,
又
AB
=
AB
,
∠
AOB
=90°
< br>,
∴
Rt
△
ADB
≌
Rt
< br>△
AOB
(
HL
).
②
如图
②
中,由
△
ADB
≌
△
AOB
,得到
∠
BAD
=
∠
BAO
,
又在矩形
AOBC
中,
OA
∥
BC
,
∴
∠
CBA
=
∠
OAB
,
∴
∠
BAD
=
∠
CBA
,
∴
BH
=
AH
,设
AH
=
BH
=
m
,则
HC
=
BC
-
BH
=5-
m
,
在
Rt
△
AHC
< br>中,
∵
AH
2
< br>=
HC
2
+
AC
2
,
∴
m
2
=3
2
+
(
5-
m
)
2
,
p>
∴
m
=
17
,
5
17
,
<
/p>
5
∴
BH
=
p>
∴
H
(
17
,
3
).
5
1
1
•
DE
•
DK
=
×3×
2
2
(
3
)如图
③
中,当点
D
在线段
BK
上时,
△
DEK
的面积最小,最小值
=
(
5-
34
30
3
34
)
=
,
2
4
当点<
/p>
D
在
BA
的延长
线上时,
△
D
′
E
′
K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
=
(
5+
1
1
×
D
′
E
′×
KD
′=
×3×
2
2
34
30
3
34
)
=
.
2
4
30
3
34
30
3
34
≤
S
< br>≤
.
4
4
综上所述,
【点睛】
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变换等< p>
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 p>
问题.
4
.
如图
1
,在
△
ABC
中,
AB
=
AC
,
AD
⊥
BC
于
D
,分别延长
AC
至
E<
/p>
,
BC
至
F
p>
,且
CE
=
EF<
/p>
,
延长
FE
交<
/p>
AD
的延长线于
G
.
(
1
)
求证:
AE
=
EG
;
(
2
)如图
2
,分别连接
BG
,
BE
,若
BG
=
BF
,求证:
BE
p>
=
EG
;
(
3
)如图
3
,取
GF
的中点
M<
/p>
,若
AB
=
5<
/p>
,求
EM
的长.
【答案】(
1
)证明见解析(
2
)证明见解析(
3
)
【解析】
【分析】
5
2
(
1
)根据
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得:
∠
CAD
p>
=
∠
G
,可得
p>
AE
=
EG
;
p>
(
2
)作辅助线
,证明
△
BEF
≌
△
GEC
(
SAS
),可得结论;
(
3
)如图
3
,作辅助线,构建平行线,证明四边
形
DMEN
是平行四边形,得
EM
p>
=
DN
=
1
AC
,计算可得结论.
2
【详解】
证明:(
1
)如图
1
< br>,过
E
作
EH
< br>⊥
CF
于
H
,
∵
AD
⊥
BC
,
∴
EH
∥
AD
,
∴
∠
p>
CEH
=
∠
CAD
,
∠
HEF
=
∠
G
,
p>
∵
CE
=
EF
p>
,
∴
∠
CEH
=
∠
HEF
p>
,
∴
∠
CAD
=
∠
G
,
∴
AE
=
EG
;
(
2
)如图
2
,连接
GC
,
∵
AC
=<
/p>
BC
,
AD
⊥<
/p>
BC
,
∴
p>
BD
=
CD
,
p>
∴
AG
是
BC
的垂直平分线,
∴
GC
=
GB
,
∴
∠
G
BF
=
∠
BCG
,
∵
BG
=
BF
,
∴
GC
=
BE
,
∵
CE
=<
/p>
EF
,
∴
p>
∠
CEF
=
180
°
﹣
2
∠
F<
/p>
,
∵
BG
p>
=
BF
,
∴
∠
GBF
=
180°
﹣
2
∠
p>
F
,
∴
∠
GBF
=
∠
CEF
,
∴
∠
CEF
=
∠
BCG
,
∵
∠
BCE
=
∠
CEF+
∠
F
,
∠
BCE
=
∠
BCG+
∠
GCE
,
∴
∠
GCE
=
∠
F
,
p>
在
△
BEF
p>
和
△
GCE
中,<
/p>
CE
p>
EF
GCE
F
,
CG
BF
∴
△
BEF
≌
△
GEC
(
SAS
),
p>
∴
BE
=
EG
;
(
3
)如图
3
,连接
p>
DM
,取
AC
的中
点
N
,连接
DN
,
由(
1
)得
AE
=
EG
,
∴
∠
GAE
=
∠
A
GE
,
在
R
t
△
ACD
中,
N
为
AC
的中点,
< br>
1
AC
=
AN
,
∠
DAN
< br>=
∠
ADN
,
< br>
2
∴
∠
ADN
=
∠
AGE
< br>,
∴
DN
∥
GF
,
在
Rt
△
GDF
中,
M
是
FG
的中点,
∴
DN
=
1
FG
=
< br>GM
,
∠
GDM
=
∠
AGE
,
2
∴
∠
GDM
=
∠
DAN
,
∴
DM
< br>∥
AE
,
∴
四边形
DMEN
是平行四边形,
∴
DM
=<
/p>
1
AC
,
p>
2
∵
AC
=
AB
=
5
,
∴
EM
=
DN
=
5
.
2
【点睛】
∴
EM
=
本题是三角形的
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
质,等腰三角形
的性质和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
线,并熟练掌握全
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特别是第三问,辅助线的作法是关键.
5
.
在
ABC
中,
AD
B
C
于点
D
,点
E
为
AC
边的中点,过点
A
作
AF
/
/
BC
,交
DE
的延长线于点
F
,连接
CF
.
1
p>
如图
1
,求证:
四边形
ADCF
是矩形;
2
如图
2
,当
AB
AC
时,取
AB
的中点
p>
G
,连接
DG
、<
/p>
EG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
和字母的条件
下,请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不包括矩形
ADCF
)
.
【答案】
(1)
证明见解析;(
p>
2
)四边形
ABDF
、四边形
AGEF
、四边形
GBDE
、四边形
AGDE
、四边形
GDCE
都是平行四边形.
【解析】
【分析】
(
1
)由
△
AEF
≌
△
CED
,推出
< br>EF=DE
,又
AE=EC
,推
出四边形
ADCF
是平行四边形,只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