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名称的由来
非主流家族-
“几何”名称的由来
学过数学的人,
都知道它有一门分科叫作
“几何学”
,
然而却不一定知道
“几
何”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
.
在我国古代,这门数学分科并不叫“几何”
,而是叫作“形学”
.
“几何”二
字,在中文里原先也不是一个数学专有名词,而是个虚词,意思是“多少”
.比
p>
如三国时曹操那首著名的《龟虽寿》诗,有这么两句: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这里的“几何”就是多少的意思.那么,是谁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
的专
业名词来使用的,用它来称呼这门数学分科的呢?这是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徐光
启.
徐光启(<
/p>
1562
-
1633
年)出生在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徐家汇)一个小
商人的家里.
< br>当时的法华汇还不是城市而是乡村,
四周都是种满庄稼的农田.
< br>徐
光启小时候进学堂读书,就很留心观察周围的农事,对农业生产有着浓厚的兴<
/p>
趣.二十岁考中秀才以后,他在家乡和广东、广西教书,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
常常默对孤灯,
广泛阅读古代的农书,
钻研农业生
产技术.
由于农业生产同天文
历法、水利工程的关系非常密切,
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又离不开数学,他又进
一步博览古代的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著作
.
1594
年,徐光启在韶州(今广
东韶关)教书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来中国传
播天主教的耶稣会土郭静居.
在郭静居那儿,
他第一次见到一幅世界地图,
知道
p>
在中国之外竟有那么大的一个世界;
又第一次听说地球是圆的,
p>
有个叫麦哲伦的
西洋人乘船绕地球环行了一周;
还第一次听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
远镜,能清楚地观测天上星体的运行
.所有这些,对他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新
鲜事.从此,他又开始接触西方近代的自然科
学,知识更加丰富了.
明朝末年,
宦官专权,
政治黑暗,
人民的生活非常
痛苦,
农民起义到处发生;
正在东北崛起的满洲贵族,
又不时对明朝发动进攻,
整个社会处在动荡不安的状
态.
象所有正直的知识分子一样,
徐光启富于爱国的热忱,
他希望能够利用科学
技术帮助国家富强起来,使天下的黎民过上
“丰衣食,绝饥寒”的安定富裕的生
活.
因此,
他认为不仅应该认真总结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还应该很好地学习西
方先进的自然科学,取长补短,使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同郭静居交往的时候,
徐光启听说
到中国来传教的耶稣会会长利玛窦精通
西洋的自然科学,就到处打听他的下落,想当面向
他请教.
1600
年,他得到了
利玛窦
正在南京传教的消息,即专程前往南京拜访.
利玛窦是意大利人,原名叫玛太奥·利奇.他从小勤奋好学,对数学、物理
学
、天文学、医学都很有造诣,而且擅长制作钟表、日晷(
gui
鬼,日晷是古代
一种测定时间的仪器)
,善于绘制地图和雕刻.
三十岁从神学院毕业,利玛窦被
耶稣会派到中国来传教.
他为了
便于同中国人交往,
刻苦学习中国的语言、
文字
和古代文化,
换上中国的服装,
按照中国的礼节和风俗
习惯进行活动,
还为自己
取了利玛窦这样一个中国名字.
徐光启见到利玛窦,
对他表示了仰慕之情,
希望向他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
利<
/p>
玛窦看他是个读书人,
也想向他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
并热衷发展他为天主
教徒,就同他交谈起来.他们从天文谈到地理,又
谈到中国和西方的数学.临别
的时候,
利玛窦对徐光启学习西方
自然科学的请求未置可否,
却送给他两本宣传
天主教的小册子.
一本是《马可福音》
,讲的是耶稣的故事,另一本是《天主实
义
》
,是利玛窦用中文写的解释天主教义的书.徐光启心里明白,这是要他先加
入天主教,
然后才肯向他传播西方的科学知识.
后
来,
他经过三年之久的慎重考
虑,为了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就
全家加入了天主教.
加入天主教的
第二年,四十二岁的徐光启考中进士,担任翰林院庶吉士的
官职,在北京住了下来.而利
玛窦在同徐光启见面的第二年,也来到了北京.他
向明神宗贡献礼品,
< br>得到明神宗的批准,
在宣武门外置了一处住宅,
长期留居
下
来,进行传教活动.徐光启在公余之暇,常常去拜访利玛窦,你来我往,彼此慢
慢熟悉了,开始建立起较深的友谊.
1606
年,徐光启再次请求利玛窦传授西方
的科学知识,
利玛窦爽快地
答应了.
他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
的著作
p>
《原本》
做教材,
对徐光启讲授西方的数学
理论.
利玛窦每两天讲授一次,
徐光启总是准时到达,不论是朔
风怒吼,还是大雪纷飞,从不间断.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徐光启完全弄懂了欧几里得这部著作的内容,深深
地为它的基本
理论和逻辑推理所折服,认为这些正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不足之
处.
他感到,
我国的古代数学虽然也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
但千
百年来一直受
到经验实证的限制,
未能很好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
法.
如果能把欧几里得的这部
著作介绍过来,
< br>对我国数学的发展将是很有好处的.
于是,
徐光启建议利
玛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