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朱家生版+课后题目参考答案+第一章
月亮的诗词-
《数学史》朱家生版
+
课后题目
参考答案
+
第一章
11
数本
(1)
p>
班
郭奇
2011041047
1.
数学的起源于世界古老文明产生的
关系
11
数本(
1
)班
郭奇
2011041047
“数学”
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是无处不在,
他作为人类思
维的表达形式,
反映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的意志、
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
完美境界的追求。
“数学”与我们
身边的其他学科也有着密切联系。
例如在天文学方面、医学方面、经济学方面等等。大到
天文地理,小
到生活琐事,数学的魅力可谓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然而关于数学的起源,
却有着一个古老而神奇的传说。
相传在非
常非常遥远的古代,
有一天在黄河的波
涛中突然跳出一匹
“龙马”
来,
马背上
驮着一幅图,
图上画着许多神秘的数学符号,
后来,
从波澜不
惊的河水中又爬出一只“神龟”来,龟背上也驮着一卷书,书中则
阐
述了数的排列方法。马背上的图叫“河图”
,乌龟背上的书叫
做“洛
书”
,当“河图洛书”出现后,数学也就诞生了。
当然,
这个也只不过是个传说罢了。
数学作为最古老的一门学科,
他的起源可以上溯到一万多年以前。但是
,公元
1000
年以前的资料
留存下来
的极少,
迄今所知,
只有在古代埃及和巴比伦发现了比较系
p>
统的数学文献。
远在一万五千年以前,<
/p>
人类就可以相当逼真的描绘出人和动物的
形象,
< br>这是萌发图形意识的最早证据。
后来就开始逐渐对圆形和直线
型的追求,
从而成为数学图形的最早的原型。
在日常的生活
实践中又
逐渐产生了记数的意识和系统。
人类摸索过许多种记数
的方法,
例如
用石块记数,
结绳记数等
,
最后逐步发展到现在我们所用的数字。
图
11
数本
(1)
班
郭奇
2011041047
形意识和记数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又产生了度量的意识。
<
/p>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来看,
人们对数学本质特征的认识也在不断<
/p>
变化和深化着。
欧几里得说过
“数学的根
源在于普通的常识,
最显著
的例子是非负整数。
”他的算术来自于普通常识中的非负整数。而且
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对于数的科
学探索还停留在普通的常识。因此,
十九世纪以前,
人们普遍认
为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
经验学科,
因为
那时的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随着数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从十九世纪中叶以
后,数学是一门演绎科学的观点逐渐占据主导地
位。
这种观点在
布尔巴基学派的研究中得到发展,
他们认为数学是研
究结构的科
学,
一切数学都建立在代数结构、
序结构和拓扑结构这三
种母结之上。
与这种观点相对应,
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开始,
许多人认为数学是
研究
模式的学问。数学家怀特海在《数学与善》一书中说到:
“数学
的本质特征就是,在从模式化的个体作抽象的过程中对模式进行研
究,
< br>数学对于理解模式和分析模式之间的关系,
是最强有力的技术。
< br>”
1931
年,歌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的的证明,宣告了
公理化逻辑演绎
系统中存在的缺憾。
人们此时又想到了数学是经
验科学的观点。
著名
数学家冯·诺依曼就认为,数学兼有演绎科
学和经验科学两种特性。
波利亚则认为:
“数学有两个侧面,他
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的科学,
但他也是别的什么东西。
”
然而,
人们对数学还有些其他的理解。
p>
有人认为
“数学是一种文
化体系”
,
“数学是一种语言”
数学活动是社会性的。<
/p>
他是在人类文明
11
数本
(1)
班
郭奇
2011041047
发展
的历史进程中,
人类认识自然,
适应和改造自然,
完善自我与社
会的一种高度智慧的结晶。
数学对人类
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关键性的影
响。也有人认为,数学是一门艺术,
“和把数学看做一门学科相比,
我更喜欢把他看做是一门艺术”
数学家在理性世界指导下所表现出的
经久的创造性活动,
具有
和艺术家的相似之处,
这是真实的而并非臆
造的。
而我渐渐认为,
数学是贯穿于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
我们的生活
无处不用到数学,
他不单
单是艺术、
是语言等。
而是很多种事物的结
合体,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帮助我们的一种工具。
对于中国
数学的起源来说,
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在殷墟出
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百、千、万,出现
的最
大的数字是三万。可见,中国数学的起源也是相当之早的。
在
古代,
算筹是一种计算工具,
这种计算方法叫筹算。
筹算产生
的年代已不可考,
但可以肯定得是,
p>
在春秋时期筹算已经是很普遍的
计算方法了。
直到十五世纪元朝末年才逐渐为珠算所代替。
中国古代
数学就
是在筹算的基础上取得其辉煌成就的。
在几何学方面,
早在夏<
/p>
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距、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了
勾股定理。然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尤其
是对于正名和一些
命题的争论直接与数学有关。
一些学派还总结和概
括出与数学有
关的许多抽象概念。
秦汉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
经济和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
古代数学体系正
是形成于这个时期,
它的主要标志是算术已成为一个
11
数本
(1)
班
郭奇
2011041047
专门的学科,以及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著作的出现。
《九章算术》
是战国、
秦、
汉封建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
的总结,就其数学成就来说,堪称是世
界数学名著。就其特点来说,
它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
与古
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
《
九
章
算术》
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采用按类分章的数学问题集的形式;
算
式都是从筹算记数法发展起来的;
以
算术、
代数为主,
很少涉及图形
性质;
重视应用,
缺乏理论阐述等。
这些特点
是同当时社会条件与学
术思想密切相关的。
秦汉时期,
一切科学技术都要为当时确立和巩固
封建制度,
以及发展社会生产服务,
强调数学的应用性。
最后成书于
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
,排除了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名家<
/p>
和墨家重视名词定义与逻辑的讨论,
偏重于与当时生产、
生活密切相
结合的数学问题及其解法,这与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是完全一
致的。
《九章算术》
在隋唐时期曾传
到朝鲜、
日本,
并成为这些国家当
时的
数学教科书。
它的一些成就如十进位值制、
今有术、
盈不足术等
还传到印度和阿拉伯,
并通过印度、<
/p>
阿拉伯传到欧洲,
促进了世界数
学的发展
。
16
世纪末以后,西方初等数学陆
续传入中国,使中国数学研究
出现一个中西融合贯通的局面;
鸦
片战争以后,
近代数学开始传入中
国,中国数学便转入一个以学
习西方数学为主的时期;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近代数学研究才真正开始。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数学开始传入中国。首先是英
< br>人在上海设立墨海书馆,
介绍西方数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后,
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