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概论
海滨邹鲁-
《数学史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24ZX002
课程名
称
(
中文
)
:
数学史概论
课程名称
(
英文
)
:
学分:
3
总学时
:
54
适应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选修)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统计
实验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数学史是师范
本科数学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它自己的产生
和发展的历史,
数学史就是研究数学的发生、
发展过程
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讨论的
是数学概念、
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及其与社会政治、
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
数学是非常古老而又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科学,
其历史的足迹也就更漫长而艰辛。
数学的每
一阶段性
成果都有着它的产生背景:
为何提出,如何解决,如何进一步改进。这其中体现的
思想方法或思维过程对数学专业的学生,
甚至是对教师来说,
无论是知识的丰富,
还是其创
造能力的发挥都是
重要的。
讲授本课程要贯彻
“
夯实基础,
拓宽视野,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
”
的教育方针,
依据
p>
“
有用、
有效、先进
”
的教改指导原则,对原教材要进行彻底清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上,同时深刻理解本课程与初等数学的内在联系以指导中学数学的教学。
二、课程基本要求
<
/p>
数学史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历史上的数学成果和影响数学发展的各种因素,如“数学年
代”
;数学各分支内部发展规律;数学家列传;数学思想方法的历史考
察;数学论文杂志和
数学经典著作的述评。
该课程要培养学生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
使学生了解数学思想的形成过
程,并指导当前
的工作,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数学史的教育功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数
学史的分期阶段,
对数学的发展各时期有一个大致
的了解;
p>
了解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了解古希腊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产生的
积极影响;
要
求学生基本掌握中国数学史的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
数学家与成果,特别是西方数学传入后,
中西数学合流产生的影响,
较为详细地了解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要。
基本掌握外国数学史的
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成果;要详细了解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掌握代数学、
分析学、几何学
的主要发展历程以及在这些发展过程中近代哪些数学家起
了决定性的作用;
了解数学与社会
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
关系。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第
0
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
教学要求:通过“引论
”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关于数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内
容、
研究方法,
以及数学史分期的标准;
熟悉关于外国数学史和中
国数学史具体的分期模式,
了解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和数学史研究的概况;
逐步学会运用数学史的资料、
数学史的
研究成果
于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之中。
二、主要内容
1
、数学史的意义。
2
、什么是数学——历史的理解。
3
、关于数学史的分期。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数学史的分期;
难点: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教学内
容要点:(
1
)、最初的数与形的概念;(
2
)、河谷文明与早期数学。
第
1
章
p>
数学的萌芽(公元前
6
世纪前)
一、目的要求
教学要
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个关于数概念的形成、数域的扩展的一
般规律;了
解关于数的科学(即数论)的发展历程;了解丢番图方程和大衍求一术的特色,
学会运用
于教学之中。
二、主要内容
1
、数与形概念的产生
2
、河谷文明与早期数学
3
、埃及数学
4
、美索不达米亚数学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识数、记数、数域的发展;难点:大衍求一术。
第
2
章
古代希腊数学
一、目的要求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
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个关于数学公理化方法产生、发展的重
要历史进程和一般规律;了
解关于欧几里得的简历和《几何原本》的内容、结构及其特色;
了解非欧几里得几何学的
范例及其特征。
二、主要内容
1
、论证数学的发端
2
、泰勒斯与毕达哥拉斯
3
、雅典时期的希腊数学
4
、黄金时代——亚历山大学派
5
、欧几里得与几何《原本》
6
、阿基米德的数学成就
7
、阿波罗尼奥斯与圆锥曲线论
8
、亚历山大后期和希腊数学的衰落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公理化方法;
难点:非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创立。
第
3
章
印度与阿拉伯数学
一、目的要求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
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个关于印度和阿拉伯数学的特色,及其
在现代数学中的重要影响;
初步了解阿拉伯在保存和传播希腊、
印度甚至中国的文化,
p>
最终
为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准备学术前提方面
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主要内容
1
、印度数学
2
、古代《绳法经》
3
、
“巴克沙利手稿”与零号
4
、
“悉檀多”时期的印度数学
5
、阿拉伯数学
6
、阿拉伯的代数
7
、阿拉伯的三角学与几何学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巴克沙利手稿”
;难点:
“悉檀多”时期的印度数学。
第
4
章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
一、目的要求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关于中国传统数学的特色,
及其在现代数
学中的重要影响;
初步学会翻译中国古
代数学文献,
要求准确地用现代数学的术语、
符号表
示古代典型的算法模型,并能分析其天元术原理;加强弘扬中华古代文明的意识。
< br>
二、主要内容
1
、
《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
2
、古代背景
3
、
《周髀算经》
<
/p>
4
、
《九章算术》
5
、从刘徽到祖冲之
6
、刘徽的数学成就
7
、祖冲之与祖暅
< br>8
、
《算经十书》
9
、宋元数学
10
、从“贾宪三角”到“正负开方”术
11
、中国剩余定理
12
、内插法与垛积术
13
、
“天元术”与“四元术”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古算;
难点:古文的注释。
第
5
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
一、目的要求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
习,要求学生必须了解中世纪欧洲;熟悉有关数学成就
二、主要内容
1
、中世纪的欧洲
2
、中世纪欧洲主要数学成就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世纪欧洲;难点:中世纪欧洲主要数学思想。
第
6
章
解析几何学的产
一、目的要求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要求学生了解解析几何产生的时代背景;
< br>了解笛卡尔研究
解析几何的出发点;了解笛卡尔和费尔马的数学思想与现代解析几
何的异同。
二、主要内容
1
、解析几何的产生背景
2
、笛卡尔与他的《几何学》
3
、费尔马与他的解析几何
4
、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解析几何的
产生背景与发展;难点:笛卡尔、费尔马和解析几何。
第
7
章
微积分的创立
一、目的要求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
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关于微积分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和
一般规律;熟悉欧洲的“不
可分量原理”的应用,并能分析其中的利弊;熟悉牛顿和莱布尼
兹不同的推导过程。
p>
熟悉分析基础严密化的历史进程,
以及相关数学家的重要工作;
p>
了解分
析学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二、主要内容
1
、半个世纪的酝酿
2
、牛顿的“流数术”
3
、流数术的初建
4
、流数术的发展
< br>5
、
《原理》与微积分
6
、莱布尼茨的微积分
7
、特征三角形
8
、分析微积分的建立
9
、莱布尼茨微积分的发表
10
、其他数学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