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语文教案鲁班造伞_语文S版
逝去的日子-
语文
S
版二年级下册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
“律学”
“算学”和“书学”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
,这
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
“武事”
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
“教授”
< br>和“助教”
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
/p>
“律学”
“医学”
“武学”等科目的讲授
者;
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
要协助国子、博士
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
其教书育人的
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
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
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
科的“助教”
,其身价不谓显
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
“博士”
“讲师”
,还是“教授”
“助教”
,其今日教师应具有
的基本概
念都具有了。
第
14
课《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
鲁班造伞
师”
之
概
念,
大
体
是
从
先<
/p>
秦
时
期
的
“
师
单元
第四单
学科
元
语文
年
级
二
年
级
p>
第
1
页
/
共
19
页
长、
师
傅、
先
生”
而
来。
其
中
“
师
傅”
更
早
则
意
< br>指
春
秋
时
国
君
的
老
师
。
《
说
文
p>
解
字》
中
有
注
曰
:
“
师
第
2
页
/
共
19
页
< br>
教
人
以
道
者
之
称
也
”
。
“
师”<
/p>
之
含
义,
现
p>
在
泛
指
从
事
教
育
工
作
或
是
传
< br>授
知
识
技
术
也
或
是
某
第
3
页
/
p>
共
19
页
方
面
有
特
长
值
得
学
习
者
。
“
老
师”
的
原
意
并
非
由
“
老”
而
形
容<
/p>
“
师
”
。
“
老”
在
旧
语
义
中
也
是
第
4
页
< br>/
共
19
页
一
种
尊
称,
隐
喻
年
长
且
学
识
渊
p>
博
者
。
“
老
”
“
师”
连
用
最
初
见
于
《
史
记
》
,
有
“
荀
卿
最
为<
/p>
老
师”
之
第
p>
5
页
/
共
19
页
说
法。
慢
慢
“
老
师”
之
说
也
不
再
有
年
龄
的
限
制,
老
少
皆
可
适
用。
只
是<
/p>
司
马
迁
笔
下
的
“
老
师”
当
第
6
页
/
共
19
页
然
不
是
今
日
意
义
上
的
“
教<
/p>
师
”
,
其
只
是
“
老”
和
“
师”
的
复
合
构
词,
所
表
达
的
< br>含
义
多
指
对
知
识
第
7
页
/
共
19<
/p>
页
渊
博
者
的
一
种
尊
称,
虽
能
从
其
身
上
< br>学
以
“
道
”
,
但
其
不
一
定
是
知
p>
识
的
传
播
者。
今
天
看
来
,
“
教
第
8
页
/
共
19
页
师”
的
必
要
条
件
不
光
是<
/p>
拥
有
知
识,
p>
更
重
于
传
播
知
识。
课
题
p>
情
感
态
度
1
、认识“创、晒、观、奋、湖、亭、珠、匠”
6
个生字
和
价
值
观
并会写。
目标
2
、过程与方法:
学
习
目
标
(
p>
1
)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p>
(
2
)感悟鲁班的聪明才智。
①理解课文内容;
②把握造伞的过程。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创造意识。
学会使用动词,学会本课生字词。
第
9
页
/
共
p>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