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
宜兴教育信息网-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
教学课题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
科目
语文
一、课程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2017
年版)
提出:
“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
通读全书,
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
观点和作
者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
反复阅读和思考,
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本堂课完成的是“勾画圈点,争取
读懂”“反复阅读和思考,
探究本书的语文特点和论述逻辑”这样的目的和任务。它以学
生预习的初次批注为前提,以学生的
初读感受作为教学起点,以批读的位置、形态、类型
、方法、对象等作为抓手指导学生阅读和答题,
真正践行学习是学习者的学习。“在阅读
过程中,探索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
的经验”,这种阅读教学符合课
程改革新理念,能体现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既能见单篇之精
彩,亦可见日久之功。
二、教材分析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的代表作,是他根据
20
世纪
40
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
所
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整理而成,他把中国乡土社会的特征与其他社会体系特征特别是
< br>“西洋社会”
的特征加以比较
,
提出了刻画中国乡土社会的概念。
这本书由
14
篇文章构成
“论文集”
,
在五
六万字的规模下容纳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概念。它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但又并非严格意义上
的具有严密体系的学术专著。因此需要逐篇精读,厘清概念,继而全面、深刻地理解全书观点,梳
< p>理内容体系和逻辑结构。《
<
乡土中国
>
整本书阅读任务书》通过目标导向、任务描述、批读提示、
原著信息、核心概念、主要观念的梳理,阅读导引、批注﹒心得的启迪,以及课后思考与探究共同
p>
发力,力求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解决问题。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整本书
阅读的第二节导读课,针对单篇单章节的精读。学生此前多未接受批读训练,
没有形成批
读习惯,批读较不规范。如果有批读,也大多呈现为感悟式批读,批读方法和类型较单
一
,对象不明确。韩愈《进学解》中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
< br>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本课旨在锻炼学生提要钩玄的能力,并能总结方法,学
以致用,达到能力
的迁移和和习惯的保持。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理解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
感知了解批读成果和批读方法
体现审美鉴赏、思维发展、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
重庆南开中学
孙小韵
教学重点:
资料展示,了解批读;
师生互动,展示批注;
资料推动,完善批注;
评价总结,提升批注;
学以致用,课外批读。
教学难点:
师生互动,展示批注;
评价总结,提升批注。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类比法、多媒体(
ppt
、实物展台)、
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p>
教师材料:
《
<
乡
土中国
>
整本书阅读任务书》,重庆出版社,
< br>2018
年
9
月
《
<
乡土中国
>
整本书阅读任务书教学
指导》,重庆出版社,
2018
年
11
月
学生材料:
《
<
乡土中国
>
整本书阅读任务书》,重庆:重庆出版社,
2018
年
p>
9
月
学生学案
教学环境:
学生
4
——
6
人组成小组
七、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
教学活动一:感知批读
画有画批,帖有帖批,现代生活中亦常见批读。
活动意图
以图片展示
和解读的方
式激发学生
时间
10
分钟
教学活动二:了解批读
批读在中国古已有之
,
谓之评点。
早在唐代
,
就有了诗的评点
,
宋代
批读的兴
出现了文的评点
p>
,
后来又出现了小说评点。
张竹坡、
金圣叹、
李卓吾
(
即
李贽
)
、
毛纶
和毛宗岗父子以及脂砚斋在明清时代大规模地评点小说
,
趣,并
从中
发掘经典批
并且创下一门学派
,<
/p>
留下千古妙语
,
珠玑灿烂,以致文坛上无
书不评,
读的一般方
蔚然大观。
李卓吾
评点的
《水浒》
、
金圣叹评点的
《水浒》
和
《西厢》
、
法。
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
》、张竹坡评点的《金瓶梅》、脂砚斋
评点的《红楼梦》
,
p>
再加上无数的诗话、词话、曲话
,
都可谓“
批注式
阅读”的集大成者。
具体呈现:
(
1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
p>
2
)毛泽东批读
24
史
同步总结和整理批读的一般类型
(
比较概念图、树状图、思维导图)
2
重庆南开中学
孙小韵
通过问题导
教学活动三:实践批读
10
分钟
向和批读实
么
(一)以《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为例,本课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
?
p>
(二)综合各式批读类型,自主批读
(三)交流小组批读成果,解决问题
践,让学生
落实批读
教学活动四:提升批读
通过学生自<
/p>
15
分钟
(一
)学生:展示笔记,介绍本小组对“差序格局”这一概念的理解。
主批读、交
教师:展示笔记,进行补充、修正与完善。同步介绍学案上的
技能链接板块(见附录)。
(二)提供百度百科
释义,帮助学生体会:经过批读,对概念把握的
准确性和全面性。
流批读,教
师示范,进
一步体会如
何
借
助
批
p>
读,更好地
理解文章。
教学活五:总结批读
通过质疑与<
/p>
比较,让学
生更能理解
5
分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