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描写训练教学设计
过年送礼送什么-
动作描写训练教学设计
刘志刚
一、教学目标:
1
< br>、知道动作描写的概念、作用和一些基本技巧。
2
p>
、通过对具体语段的品析感悟,体会到动作描写各种技巧的显著效果。
3
、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在练习中初步形成动作描写的技
能。
4
、培养追求准确、生动的描写
效果的意识与习惯。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写记叙文,通常只会做简略的叙述,而不会做细致生动的人物形
象刻画。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人物描写指导训练,包括:外貌描写、神态
描
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和
语言描写方面的训练,学生对于人物描写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还
不能把人物动作写细致
、写生动,难以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究其原因,
就是观察不够仔细,表述不够准
确,不善于修饰渲染。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
了本节课,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和实际训练
,使之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技能。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领悟动作描写的技巧,训练动作描写的技能。
2
、难点:在训练中实现知识迁移,形成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写记叙文,人物描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此前,我们学过了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和语言描写,今天,我们来学习动作描写。
(二)
、了解概念及作用:
1
、屏幕显示“动作描写”概念,齐读:
p>
“动作描写就是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
2
、屏幕显示“动作描写”作用,齐读:
“动作描写能具体表现事情的发生过程,生动地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思想
感情,突出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善用动作描写,能给文章增色很多。
”
3
、结合语段,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
(
1
)
、双腿
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
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
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秋天的怀念
》
这段文字,表现我瘫痪之后变得“暴怒无常”
,写了“砸”
、
“摔”两个动作,
< br>就显得生动形象了。
1 <
/p>
(
2
)
、我狠命
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
”母亲扑过<
/p>
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
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
这
段话,写母亲劝慰我的动作,一个“扑”
,一个“抓”
,生动地
表现了母
亲对我的关爱。
(三)
、技法训练:
1
、
诀窍一:认真观察,细化动作
(
1
)
、讲解要领。
看得清楚,才能写得细致。具体来说,我们要注
意观察人物头部、躯干、
胳膊、手、腿、脚等部位的姿势和动作,并且清楚细致地描述出
来。
(
2
)
、品读感悟。
齐读两个语段,比较它们的表达效果。
①她走过去把蝴蝶逮住了。可是一不小心,蝴蝶又飞走了。她很生气。但
很快,她又追
赶另一只去了。
②她弓着背,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走到蝴蝶
旁,猛地探身,双手一捧,
就把蝴蝶逮住了。可是,一不小心蝴蝶飞走了。她又急又气,
噘着小嘴,双手
往腰上一插,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只去了。
”
引领学生体悟:同样是写“捉蝴蝶”
,前一段写得很粗略,没有写出具体的
动作,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生动;后
一段则分别写出了弓背、踮脚、探身、捧、
蹦蹦跳跳等具体动作,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栩
栩如生。很显然,看得清,写得
细,效果才好。
(
3
)
、
< br>实战训练:我来做,你来写
教师做出下面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 br>背着手走到一位同学旁边,俯下身子看他的练习本,然后点点头,向大家
伸出右手
,竖起大拇指
。
学生描述出老师的动
作后,老师指定两人读一读,大家评价写得是否细致。
2
p>
、
诀窍二:仔细推敲,选准动词
能写细致,只是初步要求。要准确地描述动作,还得注意第二个诀窍——
仔细推敲,选准动词。
(
1
)
、讲解要领。
齐读福楼拜的一段名言。
法国作家福
楼拜曾教导莫泊桑说:
“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
要说明它,<
/p>
只有
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
只有一个形容词。
我们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获得这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为止。不能满
足于差
不多,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这段话告诉我们:要不断推敲,找出最适合的词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