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安装工程-
《陋室铭》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一篇文章
——
《陋室铭》
。
(师板书课题、作者)
(一)
、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
请周林浩同学为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在朝廷担任监察御
史职务。
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
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到
安徽和县当了一名小小的通判。按朝廷规定,
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厅的房子。
但是,
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
认为<
/p>
刘禹锡是被贬之人,
便故意刁难,
安排他
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子居住。
对
此,刘禹锡毫无怨言。刘
禹锡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文采非凡,他就根据住地景
观写了一幅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的对联贴在门上。做贼心虚的
< br>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这次
的
房子面积虽然小了些,但是位于德胜河边,岸柳婆娑。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
怡然自乐。
于是,他又撰写了一幅对联:
“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
策知县闻讯后,
下令撵刘禹锡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
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
住。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三次。他在愤激之中,有
话如鲠在喉,
倾吐为快,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
,并请柳
公权碑刻竖于门外。
师结:
周林浩的
故事讲得声情并茂,
既向我们呈现了策知县势利小人的丑陋
嘴脸
,
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刘禹锡旷达的胸襟、
安贫乐道的情趣、
p>
高洁傲岸的节操。
其实这个故事也是《陋室铭》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
(在这里,
需要提醒大家一个文言
文学习方法
1.
借助注释、
工具
书、互联网,了解写作背景——年代久远、与作者、与文本碰撞、从
而
产生共鸣,
才有可能沐浴着古典文学的芬芳,
达到阅读文言文的
最
佳境界。
)
(二)
、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1
、课文熟读成诵。
2
、疏通文意;识记文中“名、灵、乱、劳、德馨、鸿儒、之”等文言词语
p>
1
的用法;掌握“互文、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
/p>
3
、
了解“铭”用韵、多用对偶的文体特
点;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
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简介作者、解题
1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师补充:
课外读背八首诗中,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提示学生
< br>背诵《秋词》
,其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反前人悲秋的寂<
/p>
寥,
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秋高气爽里、
鹤飞
冲天的动人景象,
从中我们不难体会诗
人
昂扬乐观
的生活态度和他作为一个读书人
诗情画意
的情怀。这样的古典诗词,
我们爱读、也爱品,从中也能汲取成长的力量,
是吧。
2
、
(
看题目,陋室铭
)
< br>
简介“铭”这种文体。
.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演变成一种文
体。这种文体的特点——通常情况下都是用韵的。<
/p>
师补充:
通过预习,同学们都知道,本
文押韵的字是:名、灵、青、
丁、经、
形、亭;那么,韵脚就是
:
ing
。
二、初识陋室(
过渡语
:本文只有
81
个字,却是“铭文”中的长者,下面就
让我们步入时光隧道,跟
随刘禹锡的脚步
初读课文,
踏上拜访陋室的旅程。
)
1
、哪个同学愿意起来
朗读一下课文?(吴婷婷)
2
、
p>
评价吴婷婷的朗读:读的好不好?好在哪?
(
字音正确、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停顿准确自然,重音把握准确、语速把
握好——
对,文言文的诵读,语速要慢,才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语调呢
?
最后一句话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要表达一种更肯定的语气,吴婷婷是不是这
点处理得不太好啊。那应该怎样读?吴婷婷再试读一遍?嗯,这样就好了。咱
同学自己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读。再齐读一下!
)
(综合刚才同学们的分析,
老师总结了文言文学习的第二种方法
——
2.
文言文诵读的方法——在准确流利、
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仪
态大方的基础上,要把握好节奏、重音、语调、语速)
3
、
[
多媒体
]
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读音及朗读节奏<
/p>
4
、师范读
5
、学生自读
6
、齐读
7
、读了这多遍后,有没有能背过课文的同学?
试背
(刘小策)
。
p>
8
、
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的
美,除了因为这篇文章用韵了,
还因为文章中有大量的对偶句。
你能找出文中的对偶句么?
师结:看来“铭”这种文体,不
仅用韵,还经常多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朗
读和背诵时都要好好体会。
三、
走进陋室
(
过渡语:在初步认识陋室的基础上,
现在让我们走进陋室吧!
)
师讲解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