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教案、教学设计
醋溜藕片-
20
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7
幅作品。请学生半分钟欣赏讨论辨析,回答问题:
(
1
)
哪几幅是西方绘画作品?
(
2
)
你是怎么区分的?
学生回答
这三幅作品有什么艺术特点
?请同学一分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展示
1
运用焦点透视法再现真实的自然场景
5
运用光影
明暗创造一种理想美
6
采用对景写生方式
表现色彩绚丽的艺术形象。
再请学生欣赏回答
(
1
)
属于中国画的是哪几幅?
(
2
)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同用笔墨、线条创造意境美
(
3
)
这四幅作品中属于现代中国画的作品?学生回答
这两幅作品其他
5
幅作品相比较又有什么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历史原
因是什么?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请你们综合历史学科,思考讨论后说一说
20
世纪的社会历史事件。
从
1840
年开始,那个马可波罗笔下辉煌的帝国,膝盖残废了,常常跪
在西方强权面前哆嗦。这一跪就是
109
年,一个世纪那么长。
1
、
20
世纪初中国封建社会解体,
2
、新文化
运动,新旧文化的冲突
谈到中国近
代史,中国人的心中,有无数的淤血团,其中,所谓
“
东亚
p>
病夫”这起辱华事件,就是这样的淤血团之一。
可是,如果用放大镜去审视近代史,我们却不难发现,这件事
,与我们
一向理解的似乎还不太是一回事。
1896
年
10
月
17
日,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登载了某位英国记者<
/p>
所撰写的一篇批评大清国国政颟顸、不思进取的文章,原文中含有如下
的英语词句:
“
… …
There are
four sick people of the world-- Turkey
,
Persia
,
China
,
Morocco……China……Sick Man of the
East……”
令你大跌眼镜的是:
在近代中国,最早称呼中国为
“
病夫
”
的,其实还并
不是什么“
帝国主义者
”
,而是一个中国人,这个人的名字叫
严复。
严复于
1895
年
3
月发表于《直报》的文章《原强》,文中有以下两处称呼
中国为
“
病
夫
”
:
1917
年,陈独秀就曾提出:
p>
“
我国美术之弊,盖莫甚於今日。诚不可极
加革命也。
”“
若想把中国画改良,断不能不采用洋画写实的精
神。
”
同期康
有为也提出:
“
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
< br>中西融合
:
1
、以写实改造中国画
2
、以构图和色彩改造中国画
代表人物:徐悲鸿
蒋兆和
林风眠
请学生回答熟悉的画家是谁?
徐悲鸿
展示徐悲鸿《愚公移山》,
引导学生欣赏其裸体、肌肉、力量与笔墨结合的新的艺术形象。
请学生
总结徐悲鸿的艺术风格:
写实与水墨技法结合形神兼备。(利
用图片对比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能更好的体会和理解写实改良中国画这一知识点。)
展示《李白行吟图》、《
泰戈尔像》
请学生两分钟欣赏讨论,
说出两幅作品在造型、空间、色彩等方面的不
同(提示:观察背景、神情、眼睛
鼻子
颧骨
耳垂
胡子等部位)
根据图片和提示学生可以说出两幅作品的不同特点
图片展示徐悲鸿与泰戈尔的合影,总结:徐悲鸿用写实手法再现了泰戈
尔形
象。导出西画
“
写实手法
”
对中国笔墨的革新,至此学生对于西画的写
实手
法与中国画的笔墨技法相融合这一重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以一段中日战争的视频导入蒋兆和的《流民图》
真实的难民、残破的中国!惨烈的战争要求画家要以写实的技
法再现真
实的场景,以激发人们抗日的决心!作品意义深远。
(点出融合型画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同时还把
教学难点内容进行了渗透。)
展示金农的《自画像》与蒋兆和的《阿
Q
像》,做比较鉴赏,
请学生回答两位人物形象的不同?
教师补充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