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10惊弓之鸟 (2)
古朗月行全诗-
10
、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
思。
2
、理解更羸最后说的
4
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
、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 br>
4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懂得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
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
明确,
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的。
教具学具:
课件《惊弓之鸟》。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看课件《惊弓之鸟》中读一读部分。
1
、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
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
的内
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做出
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朗读课
文。
2
、播入课件《惊弓之鸟》中“课文朗读”部分。
二、指导自学。
1.
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
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
读通每个句子,注意
在长句中用“
/
”标出句中的停顿。
(3)
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
自由朗读。要求:
(1)
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
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
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
w
è
i
。
“更羸”人名,读作<
/p>
g
ē
ngl
é<
/p>
i
。
“嘣”象
声词,后鼻音,读作
b
ē
ng
。
“悲惨”的惨,平舌音,读
c
ǎ
n
。
“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
y
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
p
ī
n
。
2
、
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
,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
、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
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
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
、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
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
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
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
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
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
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
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
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
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
< br>1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
/p>
(
2
)“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
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
之鸟”的意思?
(
3
)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
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
< br>4
)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
p>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
、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 br>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
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
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
2
、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
/p>
(
1
)“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
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
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
5
自然段。)
(
2
)朗读前指导:读课文
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
样读的
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
3
)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
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
的情形为“→”“直往上飞”:↗;“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
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