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教案
戊戌变法六君子-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朗读、背诵四首诗。
2
.把握诗作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诗词的能力。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过程与方法
1
.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
p>
.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
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朗读、背诵四首诗,积累古诗名句。
2
.理解诗歌大意和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意境,理解诗歌主旨。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
1
.杜牧
(803
—
852)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
(
今陕西西
安
)
人,唐代文学家。其
诗文多指陈或
讽喻时政之作。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笔调多清俊生动。
后人称杜甫
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代表作有《清明》
《赤壁》
《
过华清宫》
《江南
春》
《题乌江亭》等
。
2
.李商隐
(
约
813
—
约
858)
,字义山,号玉谿生,原籍怀州河内
(
今河南沁阳
)
,晚唐诗<
/p>
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
为传诵。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代表作有《夜雨寄北》
《登乐游
原》
《无题》
《锦瑟》等。
二、朗读指导
p>
1
.烟笼
/
寒水<
/p>
/
月笼沙,夜泊
/
秦淮
/
近酒家。
< br>商女
/
不知
/
< br>亡国恨,隔江
/
犹唱
/
后庭花。
2
.宣室<
/p>
/
求贤
/
访逐臣
,贾生
/
才调
/
更无伦。
可怜
/
< br>夜半
/
虚前席,不问苍生
/
p>
问鬼神。
三、全诗翻译
1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笼罩着迷蒙的烟雾,
皓月
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上。
入夜时,我将小
舟停靠在秦淮河畔临近
酒家的地方。
金陵城里的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
黍离之悲
,
竟
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
2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
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p>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
谈至深夜,汉
文帝向前移动坐席靠近他,可惜皇帝不关心民生却只关心鬼神。
四、合作探究
(
p>
一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br>
1
.
《泊秦淮》是杜牧游经金
陵夜泊秦淮时所作。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
歌艳曲,
触景生情,
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
讽刺
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
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
/p>
2
.
《贾生》
是一首托古讽今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人通
过讽刺汉代帝
王虽能求贤却又不知真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皇帝看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一心求仙访
道而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
二
)
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
.简析《泊秦淮》一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
“
烟笼寒水月笼沙
”
——
互文见义。<
/p>
“
烟
”
和
“
月
”
既
“
笼寒水
”
又
“
笼
沙
”
。两个
“
笼
”
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
出秦淮
河两岸朦胧、凄清的景象。
2
.
p>
《贾生》第三句中的“可怜”一词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示例:
“
可怜
”
是可惜、
可悲的意思。
表
达了诗人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
之情,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
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
三
)
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
.
《泊秦淮》这首诗即景感怀。诗人目睹当时的唐王朝国势
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