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古诗的练习题
雪景描写-
七年级下册古诗练习题
一、山中杂诗
1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p>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p>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
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
2
、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
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
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
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p>
3
、
“
竹中窥落日
”
中的
“<
/p>
窥
”
字可否改为
“
望
”
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
;“望”则是向
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p>
4
、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
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
竹里馆
1
、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
“
诗中有画
”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
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
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
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
,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
< br>、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三、
峨眉山月歌
1
、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
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
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
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
友的思念之情。
2
、用生动的语言描
绘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
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
动,月影也随
着江水前行。
3
、说一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中<
/p>
“
入
”“
流
p>
”
的妙处。
“入
”和“流”两个动词连用,意思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
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5
p>
、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
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
情。
四、
春夜洛城闻笛
1
、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它表达
了诗人听到《折柳曲》
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
、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
折柳
”
是全诗的关键:
“
折柳”的寓意是
“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
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
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
“
暗
”
和
“
满
”
的表达效果。
“
暗
”
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
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
忧;
“
< br>满
”
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
、
“
折柳
”
在
诗中指《折杨柳》曲,
“
柳
”
与
“
留
”
谐音,所以古人常借
“
柳
”
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
的留恋之情,
请
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
“
柳
”
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
五、逢入京使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
、
“
凭君传语报平安
”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1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
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
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
禁掩
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
、
一二句
“
龙钟
”“
泪不干
”
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
/p>
“
凭君传语报平安
”
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
你
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
口信,真切地表达
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
安”二字,却是家人最
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p>
六、
滁州西涧
1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我单单喜爱这
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
鹂鸟的叫
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
的荒
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
、
在诗人笔下,
幽
草的寓意是什么?
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
坦然、
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3
、人们历来称赞
“
野渡无人舟自横
”
中的
“
舟自
横
”
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
字的妙处吧。
“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
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
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
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
精神内涵。
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隐逸的忧伤情怀。
七、江南逢李龟年
1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p>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抒发对
时
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2
、
“
落花时节
”
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
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
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
< br>、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
/p>
A.
诗的前两句中,
“
< br>寻常见
”“
几度闻
”
,
既写出李、
杜交往之密、
友谊之深,
又从一个侧面表现
“
开<
/p>
元盛世
”
的繁华。
B.
诗的最后一句中,
“
落花时节
”
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
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
诗的前两句
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
全诗既流露出对
“
开元盛世
p>
”
的留恋,又流露出
“
风景依旧,人事全非
”
的感慨。
4
、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八、送灵澈上人
1
< br>、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
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
似乎
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
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3
、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p>
4.
体会一下
“
苍苍
”“
杳杳
”
的妙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