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八单元达标检测卷》2套附答案
三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次月考达标检测卷(第七、八单元)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35
分
)
1
.根据拼音写词语。
(7
分
)
早晨,
拉开
chuāng
lián(
)
,
p>
举目
yuǎn tiào(
)
p>
,
大山
lǒng
zhào(
)
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如仙境一般。
山
城
也
渐
p>
渐
从
ché
n
shuì
(
)
中
p>
苏
醒
过
来
,
zò
n
ɡ
hé
ng(
)
的马路
上车辆越来越多,附近的街市传来了商贩的
yāo he(
)
声,城市不再沉寂,很快就
huī
fù(
)
了生
机勃勃的景象。
2
.
[
易错
]
请把下列每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有错的选项字母填在
后面的
括号里。
(3
分
)
(1) A.
雇
佣
p>
(gù
)
B
.惊讶
(yà
)
.
.
C
.驱
赶
(
qū)
.
(2) A.
尼
姑
(ní
)
.
p>
D
.污秽
(suì
)
.
B
.
牛犊
(dú
)
.
D
.翻译
(yì
)
.
B
.愧<
/p>
对
(kuì
)
.
D
.渺
小
(
miǎo)
.
(
)
(
)
(
) <
/p>
C
.牲畜
(xù
)
.
(3) A.
奔驰
(chí
)
.
p>
C
.禽
兽
(qí<
/p>
ng)
.
3
.
[
易错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p>
(2
分
)
A
.灯塔
板登
默不作声
B
.铃铛
钮扣
养尊处优
1
/
24
C
.船艄
阻档
手忙脚乱
D
.秽物
螺丝
一本正经
4
.
[
易错
]
下
面量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
(2
分
)
A
.一辆石桥
B
.一根手指
D
.一片晚霞
C
.一条运河
5
.下列
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
A
.妈妈是个大厨师,做起菜来手忙脚乱
。
....
B
.他每天养尊处优
,自己几乎不干活。
< br>....
C
.他是个开车新手,怎能不操纵自如
?
....
D
.爸爸经常锻炼身体,所以膘肥体壮
。
p>
....
6
.“乃呼儿出”中“乃”的意思
是
(
)<
/p>
。
(2
分
)
A
.就,于是
C
.也许
B
.但是
D
.你
7<
/p>
.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
。
(
2
分
)
水面上渐渐
< br>______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A
.沉寂
C
.安静
B
.幽静
D
.宁静
8
.
[
疑难
]<
/p>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
A
.我们要养成正确洗手。
B
.在我们家我是第一个首先学会七步洗手法的人。
C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D
.通过学习《金字塔》一课,使我
了解了金字塔的壮观与神秘。
2
/
24
9<
/p>
.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
A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
设问
)
B
.荷兰,是水之国,花
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
排比
)
p>
C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
p>
过于他们了。
(
拟人
)
D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
灵活,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比喻
p>
)
10
.
[
p>
疑难
]
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
A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p>
B
.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C
.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
是猴子……
D
.我不知道《金字塔》
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得来
的。
< br>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
A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
·
吐温的作品。
B
.“狗不叫了,圈
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
房的挡板。”这句话是动态描写。
C
.“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锋利
的刀刃插入石块
之间的缝隙。”这句话体现出金字塔建筑工艺精湛。
D
.《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上动物们的悠闲
和安详,
也描写了人们挤奶、运奶时的平和与从容,突显了荷兰牧
场的宁静之美。
3
/
24
12
.根据要求写句子。
(7
分
)
(1)
《
杨
氏
之
子
》
这
一
课
最
< br>能
体
现
杨
氏
子
“
甚
聪
惠
”
的
句
p>
子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论
语》中有关“君子”和“小人”不同之
处的两句话: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3)
《乡村四月》中描写乡村繁忙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
(35
分
)
(
一
)
屎壳郎建奇功
(13<
/p>
分
)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的农牧专家去澳大利亚考察。他们在羊毛
产地,先听了饲养科技学术讲座,然后又进行实地考察。在饲养场看
到
无边无际的羊群时,中国专家都十分惊讶。而后又为另一种景象所
惊呆了:扑头盖脸的苍
蝇不计其数,团团围住参观者嗡嗡乱碰,大家
瞠目而视,心中十分不解。
牧场主人十分尴尬,他无奈地解释道,因为杀虫剂对牲畜有不好
的影响,所以他们不能用杀虫剂对付蚊虫,但又想不到更好的办法,
这就使得
苍蝇蚊虫成灾。在中国考察团回国之前,牧场主人请教中国
专家是否有有效的方法解决这
种问题。
这是个难题,当时的专家一时也想不到好的办法,团
长便答应回
国请示农业部长后,再做正式答复。考察团回国后,专家们绞尽脑汁
4
/
24
认真
研究着
“
苍蝇
”
问题,反复实验过多种药品,都未达预期效果。
当专家们无
计可施时,一位年轻的农民提议用
“
屎壳郎搬家
”
来
解决这一问题。他认为以生态方式处理牲畜粪便能
使牧场变得洁净起
来,从而减少苍蝇蚊虫。这一提议得到专家们的肯定,于是大家开始<
/p>
筛选最合适的屎壳郎品种。后来选种结束,实验室开始大批量繁殖培
养屎壳郎,
经审批正式出口澳大利亚。
第一批屎壳郎抵达澳大
利亚后,
牧场主人便开始治理实验。这些屎壳郎们辗转来到实验牧区,在澳大
利亚的农场里开始进行
“
搬家
”
工作,没几天牲畜的粪便就被屎壳郎
们搬运一空。随着粪
便的减少,苍蝇蚊虫也大大地减少了。这完全是
屎壳郎的功劳,而中国农民和专家也赢得
了外国人的赞许。
(
有删改
)
13
.牧场蚊虫成灾的原因是什么?
(
)(2
分
)
A
.药物杀灭不了那些蚊虫。
B
.牧场的主人没有理会那些蚊虫。
C
.牧场太大,羊群太多,难以治理干净。
D
.担心杀虫剂对牲畜有不好的影响,不敢使用。
14
.下列关于屎壳郎“搬家”的意思表述
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
)(2
分
)
A
.清理牲畜粪便。
B
.清理苍蝇蚊虫。
C
.改善土地环境。
D
.把家搬到另一个地方。
15
.第三自然段“这是个难题”中的“难题”具体是指什么?
(3
分
)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
/
24
16
.
你认为用“屎壳郎”解决苍蝇蚊虫成灾的问题有什么好处?<
/p>
(3
分
)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屎
壳郎建奇功”指的是什么?
(3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
二
)
阿尔卑斯的精灵
(
节选
)(22
分
< br>)
大山如同一个男人,
它一定在某时某地表现出自己的
威严和博大。
要想见识下这个名叫
“
阿
尔卑斯
”
的男人的豪气,就去大钟山!驾车
从它宽阔的山谷盘旋而上,
好似驾机升空。
这就一定会经历
一种奇观。
开始,无边的森林一层层地落下去,整个身体就像从巨大无比的浓绿
的染料桶里缓缓升起。阳光把窗外的绿色反射到车里,连白色的衬衣
也会
令人惊奇地淡淡发绿。
这时,
来自斜上方一种强烈的光愈来愈亮
。
那不是太阳,而是白雪。有些白雪与天上的白云连成一气。等到路边
< br>的草坑与石缝里忽然出现一块块白雪,车子至少已经在一千五百米以
上。随后便是
白雪愈来愈多,从地上到树上。我发现自己正从一个绿
色的世界升入一个银白又纯净的世
界。原来大自然如此地升华!
到了两千五百米,走出车子,干
脆就在大雪的世界里。尽管终年
的积雪厚厚的遮盖着群山,但大山还是清晰地显示出它雄
健的形态与
骨气。让我惊讶的是,在那些极远又极冷的雪谷冰峰之间,哪来的一
些又长又细的痕迹——从这边陡直的雪坡上断断续续一直向西,直到
远处
的迷雾中——原来是滑雪的人们留下的!他们用这些匪夷所思的
6
/
24
行为
在这冰雪之巅书写了自己的无畏。我的心不由得一动,似乎我碰
到这大山的一种魂灵。<
/p>
阿尔卑斯山引以为豪的是克里姆尔瀑布。延绵千里的沉默的大山
只有在飞瀑流泉这种地方
オ
得以开口说
话。它咆哮呼号,如雷般爆发。
而且远在数里之外,就把喷发出的水珠如同牛毛细雨一般
散布在空气
里,并乘风而来,凉丝丝地扑在我的脸上。
面对这一如大雪飞动的克里姆尔瀑布,我知道,它来自大钟山那
些冰峰
雪岭。几天后我又在一个远远的地方找到它的归宿——那就是
闻名世界的萨尔茨堡湖。<
/p>
天边的雪山是瀑布的父亲,大地上的湖泊是瀑布的母亲。
p>
如果跳过瀑布,湖泊是雪山终极之地。为此,那些白皑皑的雪山
全都
静卧在这纯蓝而透明的湖水中休憩。
使我不解的是,这湖心近
一百多米深的湖水,水质怎么能保持着
饮用的标准?
在这里,任何一汪引自山泉的木槽里的水,任何一条游动着浅黑
色鳟鱼的
溪流,全都可以放心地痛饮一番。究竟是谁维护着大自然的
本色与纯洁?
在克里姆尔瀑布对面的路边摆着一件艺术品。一头蓝色的大牛身
上画满透明的水滴。牛是萨尔茨堡的象征,水滴表示对每滴水的珍惜
与爱护。
对于热爱艺术的阿尔卑斯山民来说,这件十分醒目、优美和
富于想象的艺术品胜过无数空
洞的标语口号。所以在整个阿尔卑斯山
的山区里看不见一条标语。
他们喜欢用美的语言传播思想。
那天晚上,
7
/
24
我们
的驻地诺基尔森镇正举办一年一次的水节。在镇上一间用原木搭
建的俱乐部里,先是几位
本地的音乐家演奏几支与水相关的乐曲,然
后由一位邀请来的研究水的学者,向百姓们介
绍关于水的知识和保护
水源的最新的科学技术。他们把水的知识灌输给在水的源头生活着
的
人们。
(
有删改
)
18
.阿尔卑斯山引以为豪的是什么?
(
)(2
分
)
A
.巨大的雪山
B
.绿色的森林
D
.萨尔茨堡湖
C
.克里姆尔瀑布
19
.阿尔卑斯山萨尔茨堡的象征
是什么?
(
)(2
分
)
A
.牛
B
.湖泊
C
.森林
D
.雪山
20
.“这就一定会经历一种奇观。”这“奇观”指什么?
p>
(
)
。
(2
分
)
A
.看见无边的绿色森林
B
.树的绿和雪山的白构成的景象
C
.白皑皑的雪山与白云连成一气
<
/p>
D
.由绿色的世界升入银白又纯净的世界
21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句不同的是哪一句?
(
)(2
分
)
A
.天边的雪山是瀑布的父亲,大地上的湖泊是瀑布的母亲。
B
.延绵千里的沉默的大山只有在飞瀑流泉这种地方才得以开口
说话。
C
.
而且远在数里之外,就把喷发出的水珠如同牛毛细雨一般散
布在空气里。
8
/
24
D
.无边的森林一层层地落下去,整个身体就像从巨大无比的浓
绿的染料桶里缓缓升起。
22
.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3
.“使我不解的是,这湖心近一百多米深的湖水,
水质怎么能保持
着饮用的标准?”请联系上下文回答作者这句话里的疑问。
(3
分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4
.“在这里,任何
一汪引自山泉的木槽里的水,任何一条游动着浅
黑色鳟鱼的溪流,全都可以放心地痛饮一
番。”从句中两个“任
何”你体会到什么?
(4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5
.
[
疑难
]
你认为“阿尔卑斯的精灵”指什么?
(4
分
)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
(30
分
) <
/p>
26
.
[
疑难<
/p>
]
以“妈妈真辛苦”为主题,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几句
话。
(5
分
)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24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7
.你一定去过不少地方,欣赏了不少美丽风景,
请把你熟悉的一处
景致写出来,要求写出它的静态和动态。
(2
5
分
)
10
/
24
第四次月考
达标检测卷
(
第七、八单元
)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
.窗帘
远眺
笼罩
沉睡
纵横
吆喝
恢复
2
.
(1)D
(2)C
(3)C
[
点拨
]
要
注意区分生字的前后鼻音和多音字
不同意思的不同读法。“秽”要避免读成“岁”。
p>
3
.
D
[
点拨
]
“板凳”错写成“板登”,“纽扣”错写成“钮扣”,
“阻挡”
错写成“阻档”,这三个词都没有注意形声字的形旁与
意思的相关性,才会写错。
4
.
A
5.
B
6.
A
7.
A
8
.
C
[
点拨
]
这几个是常见病句,
A
选项是缺少“养
成”的搭配对
象“的习惯”;
B
选项是
“第一个”和“首先”重复啰唆,去掉
一个即可;
D
选项句子读起来很通顺,是比较隐蔽的缺少主语的
错误,去掉“通过”或“
使”即可。
9
.
A
10
.
C
[
点拨
]
A
选项“曰”后面的句子表示说的话,要用引号;
B
选项“汽车”“火车”词语之间要用顿号;
D
p>
选项中“金字塔”
三字既是指译名,
就不能
用书名号,
而应该用引号表示着重指出。
11
.
B
1
2
.
(1)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
夫子家禽。”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11
/
24
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
(
一
)
13
.
D
14.
A
15
.指如何科学环保地解决苍蝇蚊虫成灾的问题。
16
.生态治理,对牲畜、对环境都没有危害。
17
.指通过用屎壳郎清理牲畜的粪便达到解决苍蝇蚊虫成灾问题的目
< br>的。
(
二
)
18
.
C
19.
A
20.
D
21.
B
22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森林郁郁葱葱、无边
无际和翠色欲流的景
象。
23
.这里的人十分爱水护水,
生态环境保护得十分好。
24
.体会
到这里不是一处,而是处处木槽里的水和溪流的水都水质干
净,没有任何污染,可以放心
饮用,突出环境保护得好。
25
.指
阿尔卑斯优美的自然环境,还有那里人们对环境的保护,对水
源的爱护和滑雪的人们的勇
敢无畏的精神。
[
点拨
]
这
个问题必须整合文本以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要尽量
透过整篇
的文字,多角度地去考虑。
第三部分:表达与交流
26
.略。
[
点拨
]
重
点考查学生是否用了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把妈
妈的辛苦写具体。
27
.略。迁移运用第七单元的写法,写出事物的动态和静态。
12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