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词常用作者文化常识

巡山小妖精
978次浏览
2021年02月17日 06: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新手学电脑-

2021年2月17日发(作者:简报按语)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常用作者文化常识





-------------


魏晋南 北朝


-------------


曹操(

155


年-


220


年)

< p>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


末年杰 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


大乱 ,


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


统一了中国北方,

< p>
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


社会秩序,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 济出现转机。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


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 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


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 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


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史称


建安风骨,


鲁迅评价其为


“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


唐朝张怀瓘在


《书断》


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风格特点: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 种:


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


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


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形象


鲜明,反映现实,抒发情感。



< p>
曹丕(


187


年—


226


年)


,字子桓。豫州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 名的政治


家、


文学家,


曹魏开国皇帝。


魏武帝曹操长子



< br>曹丕文武双全,


八岁能提笔为文,


善骑射,


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


217


年)


,曹丕被立为魏王世


子。建安二十五年(< /p>


220


年)


,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 魏王。同年,曹丕受禅登基,以


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魏国。曹丕在 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


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建置。除 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


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 弟曹植,并称“三曹”




☆风格特点 :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 br>曹丕的抒怀之作,


写得清俊悲凉,


带有拟作性质,


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


情怀。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 品气势高昂。




曹植(


192


年-


232


年)


,字子建,东汉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


(今山东莘县)


,是曹操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

,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


早期才华横溢,


颇受宠爱,故诗歌 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也有感时伤乱、述写宴饮游


乐的作品,

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


后期备受猜忌,


故主要抒写自己遭 谴被弃的悲愤与不平,


或述写朋友和自己遭受迫害的愤懑,


或借 传统闺怨题材表明自己的心志,


或自抒胸臆,


或借


游仙以排遣内心的苦闷。大量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反抗迫害的精神。



☆风格特点:


早期诗歌充满了 昂扬奋发的精神,


后期诗歌慷慨悲凉。


诗风变化的原因是由于< /p>


其政治地位的变化



< br>陶渊明(


352



365


年—


427


年)


,字 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


桑(今江 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


参军、 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


隐田 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风格特点: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 生活的情景,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


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



“乐安天命”等消极思

< p>
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是我国第一位田园


诗人。





郦道元(约


470



5 27


年)


,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 之子,南北


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其曾任御史中尉,北 中郎将等职,


还做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执法严峻,后 被北魏朝廷任命


为为关右大使。北魏孝昌三年(


527


年)


,被萧宝夤部将郭子恢在阴盘驿所杀。年少时博览

< br>奇书,


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 地区,考


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



☆风格特点:且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

< br>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


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 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



------ -------



王勃(


650



-676


年)


, 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


学世家,与杨炯、卢照 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

学,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


,作《指


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 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


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 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


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 上元三年(


676


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

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风格特点:雄放刚健,苍凉沉郁




贺知章



659


年—


744


年)


< br>字季真,


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越州永兴

< br>(今浙江杭州萧山区)


人。


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少时 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


695


年)中乙未科状元,授


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 ,


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



“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


逝。属 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风格特点:风格独特


,

清新潇洒




王之涣(

< p>
688



742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性


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


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王之涣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

绛县)


,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 去官,


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风格特点: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


是浪漫主义诗人。写西北风 光的诗篇颇具


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颂。 其诗用词十分朴


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




孟浩然



689



740


< br>,


名浩,


字浩然,


号孟山人,< /p>


襄州襄阳


(现湖北襄阳)


人,

< p>
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


又称之为孟山人,< /p>


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生当盛唐,


早年有志用世,


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 鹿门山。


40


岁时,


游长安,应进士举 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


九龄招致幕府, 后隐居。



☆风格特点: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 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


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


题材,


风格冲淡自然。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禄唐应制咏物的狭 隘境界,


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


抱,自然浑成,意境清迥,韵致流 溢。




王维



701


年-


761

< br>年)



河东蒲州


(今山西运城)


人,


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 /p>


画家,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


731


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


察御 史、


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


王维拜吏部郎中、


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


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

< p>
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 开元、天宝间,


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


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风格特点:


多为山水田园之作,

< br>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


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


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


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王昌龄



(698




756



,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 诗人,后人誉为


“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 ,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


宏辞,


授汜水尉,< /p>


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


高适、

< p>
王维、


王之涣、


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


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 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


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诗家夫子王江宁”


之誉


(亦有


“诗家天子王江宁”


的说法)




☆风格特点:气势雄浑


,


格调高昂 ,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 /p>


高适



700


年 —


765



)


唐代边塞诗人。


字达夫、


仲武,


景县


(


今河北省衡水


)


,


居住在宋中


(



河南商丘一带


)


。少孤贫, 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20


岁西游长安,功 名


未就而返。开元


20


年去蓟北,体验 了边塞生活。后漫游梁、宋。天宝三载,与李、杜同游


梁园,结下亲密友谊,成为文坛佳 话。天宝八载


(749



)

< p>
,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


50


岁应


举中第


,


授封丘尉。


十一载


,


因不忍


“鞭挞黎庶”


和不甘


“拜迎官长”


而辞官,


又一次到长安。


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这是他生活的转折点,以 后仕途遂顺,创作


渐稀。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 使等职,官至渤海县


侯终散常侍,世称“高常侍”


< p>


永泰元年(


765


年) 卒,终年


65


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风格特点:笔力雄健,


气势奔放,


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


神。




岑参(


715



770


)唐朝南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


。曾祖岑文本、伯祖


岑长倩、


伯父岑 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


父岑植


,


仕至晋 州刺史。岑参


10


岁左右


,

< p>
父亲去世,家


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 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


础。


20


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


744


,登进士第,授


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 》


,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


四镇节度使高 仙芝幕府掌书记,


初次出塞,


满怀报国壮志

,


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


但未得意。


天宝十载


,


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 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


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 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


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


由于< /p>



频上封章,


指述权佞



杜确


《岑嘉州诗集序》




乾元二年



759



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 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



,


因此人称“岑嘉州





☆风格特点:雄奇瑰丽,慷慨豪迈




李白(


701


年-


762


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 /p>


(


待考


)


,出生 于西域碎叶城,


4


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


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


年病 逝,享年


61


岁。


< br>☆风格特点: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


白的绝句自然明快,


飘逸潇洒,


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 达出无尽的情思。风格雄奇奔放,俊


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杜甫(


712

< br>-


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世称“杜工部”



“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


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


,其诗被


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


歌中备受推崇, 影响深远。


759-766


年间曾居成都。


☆风格特点: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韩愈



76 8



824



字退之,


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


思想家 ,


河阳


(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人,< /p>


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

< p>
,又称韩文


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 br>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


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


宗元并称 “韩柳”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


物。



☆风格特点:雄奇奔放,汪洋恣肆。韩 愈诗歌的主导风格是“奇崛险怪”


,主要表现为想象


奇特,夸张 大胆,意境奇幻。




白居易(


772



846


)< /p>


,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

< p>
语言平易通俗,



“诗魔”



“诗王”


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 赞善大夫。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



☆风格特点: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刘禹锡



772



842




字梦得,


汉族,

中国唐朝彭城


(今徐州)


人,


祖籍 洛阳,


唐朝文学家,


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 御史,


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


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


新,


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 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今湖南


常德)

< br>。



☆风格特点: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昂扬高举,格调激越




杜牧(公元


803

< br>-约


852


年)


,字牧之,号樊 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


,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


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


。唐 文宗大和二年


26


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


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


(xi


ū



zhu


à


n)


,膳部、


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 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新手学电脑-


新手学电脑-


新手学电脑-


新手学电脑-


新手学电脑-


新手学电脑-


新手学电脑-


新手学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