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温柔似野鬼°
902次浏览
2021年02月17日 08: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清明节的诗句-

2021年2月17日发(作者:蓝色流星)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清平乐



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 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也


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


它通过对农村 清新秀丽、


朴素恬静的环境描


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 刻画,


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


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这是学 生第一次学习宋词,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首先,


让学生与已知的诗相比较,


来了解词的特点。


其次,


当学生面对文本,


不急于理解与分析,而是仍以读入手,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从而真正

意义上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构一种无声的对话,并真正做到读正确,


读通顺。再次,


词人创作背后的大的时代背景是学生比较陌生,同时


比较感兴趣 的,


老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读、

< br>交流、


讨论、


合作与作者建构对话的空间,而且要在这样 的基础上感受、体验、想


象词的意境,


引导学生走进词人的内心 ,


体会他的满腔忧国忧民之情,


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思想 启迪,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 的


意境


,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 p>
,


背诵课文。



2.


通过与高鼎的《村居》比较,感知词的文体特点。



3.


通过教师讲故事、拓展时代背景资料、情境对话等方式,理解


诗句的意思,想象词中所展现的生机勃勃、和平安宁、朴实安适的农


村生活图 景,走进诗人的内心。



1



4.


通过与辛弃疾的


《破阵子》比较阅读,更 一步体会诗人的忧国


忧民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感知词的文体特点。


< p>
2.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辛弃疾的内心,


想象辛弃疾 对生机勃勃、



平安宁、朴实安适的农村生活的喜爱,感知他的 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过程:



一、故事创境,感知词牌



1.


讲述辛弃疾背景故事


< p>
2.


(出示辛弃疾画像)看看这两张画像,什么感觉?


3.


对比诗词的不同。



4.


介绍词牌名。这首《村居》原配的曲名是《清平乐》


,就是这


首词的词牌名。



5.


指导读好题目。



二、读通词句,扫清障碍



1.


读准字音。把每个字字音读准了,读响亮了。学生自读



2.


指读,随机解决:翁媪





莲蓬



解决上下阙的韵脚



三、读懂意思,想象画面



1.


对于这首词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交流。



随机解决“吴音、无赖、相媚好”



2 .


再读这首词,这一遍请大家边听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画面。



2



四、读深意境,感悟词眼。



1.


用心读一读,找出表示词人心情的那个字。抓出“喜”




2.


品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 莲蓬”






1


)这句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小儿子顽皮的动作

< p>
?


“卧”






2


)看看 图,想象他当时顽皮的动作、神态吗


?(


课件出示课文


插图


)



3


)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他此时的状态


?


< /p>



4


)看着这个小“无赖”


,辛弃疾禁不住会想什么


?


体会词人向

< p>
往天下所有的人都能这么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么自在的生活才是作者


最喜的。再读



3.


品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喜欢大儿子什么


?




注意!


这 里的


“锄豆”


可不是指把豆子锄了,


古 人写词为了押韵,


常常会省略倒装。想想大儿子在地里干嘛


?




那喜欢二儿子什么


?


引导体会勤劳孝顺。



师:相机板书:两儿勤劳



感情朗读下阕。



< br>4.


品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


除了喜欢这几个儿子,


还有什么人令词人心 生喜欢的


?


入情


入境体会老两口亲热交谈



这里的“醉”仅仅是酒醉吗


?


相机板:夫妻恩爱



学生感情齐读





3



5.


品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什么样的风景


?


把词人看到的描述在我 们的眼前吗


?


师质疑:词人笔下的风景再普通不过,甚至有些 简陋,他为什么


开篇就写景呢?体会宁静的生活



教师小结,学生再次感情朗读



五、拓展比较,感悟情感





1.


出示《破阵子》


,听录音。根据注释理解词意,感情朗读。读


了这首词你感受到词人是一种什么 心情。跟读



2.


与《清平乐


< br>村居》比较阅读,体会一喜一悲都是在表达词人


的满腔爱国之情。学生比较着读出 不同的感受。



3.


古人写词原是为配 唱而作,


因为光读不能表达心中的感动,


可以唱,教师吟唱。学生跟唱


!




作业设计:



辛弃疾传世的佳作分为两类:


除了类似这一首描写乡村语,


还 有


英雄气,再去读读更多的词,全面了解词人


!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环境优美







夫妻恩爱








两儿勤劳





4


清明节的诗句-


清明节的诗句-


清明节的诗句-


清明节的诗句-


清明节的诗句-


清明节的诗句-


清明节的诗句-


清明节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