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不见长安-
窦桂梅:
《村居》课堂实录
一、导入
一)播放“居”字的字形演变
flash
师:同学们,由这个“居”字的字形演变过程,你想到了什
么?
“一个人住在屋子里。”
“十口人住在屋子里。”
“居然之家。”
二)板书:吴音
师:吴音是哪个地方的口音?
生:……
师:
是的。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
一处乡音就是一段历史。
p>
这故事,
这历史,
这文化,
都化作了这一首首诗,
一篇篇文。
三)通过词牌名和两段音乐的比较,引出课文。
1
)
幻灯出示辛弃疾
《破阵
子
·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
师读全词,生读词牌名“破阵子”数遍。
(显然,学生对
这
首
《破阵子》
是生疏的。
加上这么大的场面,
学生有些发怵。
所以开场的气
氛略显沉默拘谨。
)
2
)师介绍关于词牌名的文化常识:解读词时,看词牌可以
了解这首词的节奏和
内容。
3
)播放音乐(曲名不详
)
,呈现金戈铁马的音乐意象。
(在
音乐中,她情不自禁地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总
第
1
页
让我感觉像个交响
乐团的指挥家。呵呵~)
。再让学生交流
感受。
生:雄壮。磅礴。
(答题的学生依然不多。她幽默地
说:瞧
战场的气氛把你吓的。那场面,让你此时无声胜有声!
)
4
)播放另一段音乐: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师:它和《破阵子》是一样意境吗?
生:不。它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愉快的。
师板书词牌名“清平乐”,让学生联系刚刚听到的音乐和词
牌名,读读这首词。
二、初读全词,读出平仄韵味。
1
)板书课题:村居。让学生联系村的偏旁和“居”字,说
说仿佛看到什么。
生……
师:
(接过学生的话)禁不住想起了高鼎的《村居》中,那
p>
般祥和、美丽的景象。
(同学生一起轻轻吟诵)
。
2
)指名读,读准生字“媪”
和多音字“剥”(
bao
)
;指导
p>
学生读好上、下阙之间的停顿。
师:你怎
不读剥(
bo
)呢?
生结合“剥”(
bao
)的字义说明理由。师肯定之。
3
)配合手、脚的动作正确、流利吟
诵全词,读出平仄韵味。
师:古人读词,讲究“手舞足蹈”。手舞就是击掌。
(指挥学生击掌吟诵一遍。果然,轻松欢快的味道出来了。
)
第
2
页
师:这足蹈呢,就是踏脚。
(指挥学
生起立,手脚并用吟一吟。一拍、一踏,学生就放
开了许多。而因了这整饬有韵的节奏,
学生的吟诵也越来越
有气氛。开场的拘谨气氛因此得到舒缓。
)
师:古人写词,是把感情、内容和节奏结合在一起,推敲出<
/p>
来的。所以,读词还要讲究平仄。平,就是第一、第二声,
读得舒
缓。仄就是第三、四声,读得短促。
学生在她的指导示范下,
踉踉跄跄、战战兢兢地读起来。开
始,孩子们显得很不习惯。后来就越读越有趣了。读熟
了以
后,我才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抑扬顿挫”,什么叫“气断声
不断”,什么是母语的音乐美。那韵味自然非现代文的读法
可比!再到后来,学生理解了
词的意蕴和词人的感情色彩,
和着平仄读这首词的时候,那味道~~~~~啧啧~~
p>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她的评价语言:由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
了咬清平仄上,读着读着急了,速度偏快。她就指导说:大
儿~~锄~
豆溪~~~~东~~。在那儿呢~(边吟边做翘
首张望的动作)
这样,
学生就能领会,
此词写的是作者所见,
< br>视线每及一处所见的景致要慢慢读出。可是读着读着速度又
偏快了,她又说:我都
还没看见,你们就看完了?大家笑。
三、有感情朗读,从文字层面领会词意
师:
俗话中,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不知不觉读了这么多遍。
你都看见什么了?
第
3
页
生一个接一个依据字面说出自己“
看”到的景色,边解词意
边练习有感情朗读,一点点呈现出词所表达的画面:低小的
p>
茅屋,葱茏可爱、绿意逼眼的青草,说着家乡话,乐滋滋夸
赞着对方
的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以及大儿锄豆溪东,中
儿正织鸡笼的劳动场面,还有小儿于溪
边卧剥莲蓬的姿态。
师:同学们了不起啊!看到了这么多幅画
面。不过你看,还
少了哪处景色?
“
词里说到“溪上”、“溪东”、“溪头”。所以我觉得画
面中还应该有小溪。”
“是啊。
因有了这溪,
把这一幅一幅的画面,
都连起来了。
”
绝!真绝!在解词意的时候,学生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的,
虽然字面意思都被解出来了,
却缺乏整体上的联系。
而现在,<
/p>
老师的一句“是啊。因有了这溪,把这一幅一幅的画面,都
连起来
了。
”即刻赋予了这词完整的生命,
和活生生的灵魂。
这时,教师利用音响播放溪水声。大家听得入神。这水声,
时而涓涓,时而潺潺,时而哗哗……由缓到急,慢慢又轻下
去,
轻下去,
直至消失不见。
老师让学生们交流了听觉
感受,
又伴随着这水声再次吟诵这首词。此时的课堂,怎一个美字
了得。
师评:这水声,平添了江南特有的灵性。
四、从文学层面领会词意
一)想象:此时,诗人会在哪里?他会是诗里的谁?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