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样例
索赔-
百度文库
第五章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康建国
一、教学目标
(
一
)
知识方面
1.
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
/p>
2.
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
二
)
能力方面
1.
通过检测
植物周围气体成分及热量是否改变,探究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氧、
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等内在变化,增进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
以实验为依托,以生活与环境事件为载体,创设多重问题情境,初步形成
科学思辨与表达能力,初步学会推理与归纳的方法。
(
三
)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1.
以碳-氧平衡为出发点,关
注和反思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生的重大影响。
2.
基于实验与问题的探究,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
一
)
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实质。
(
二
)
教学难点:对呼吸作用三组实验现象的准确分析;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
提供能量
。
三、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
结合人类已有的科学认识,
< br>推测出植物呼吸
作用的原料、
产物以及分解有机物和释放
能量的实质。
在教学设计中,
采用探究
式教学思想,
紧紧围绕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揭示呼吸作用
的实质与普适性。
其普适性是指两个方面,
一是发生于所有的活
细胞中,
二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然
后结
合此前所学的光合作用,从生物圈的角度探讨碳—氧平衡。
总
之,
本课以实验为依托,
以生活与环境事件为载体,
创设问题情境与探讨
契机,力促学生加强对“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实质”与“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重要
影响”
这两个核心概念的理解。
总体教学进程设计为:
从探讨绿色植物存在呼吸
作用到认识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再上升到生物圈的高度认识碳—氧平
衡,最后
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反思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1
百度文库
四、教学准备
(
一
)
教学器材:实验所需仪器和材料,并按要求设置完毕。
如果用豆苗或玉
米苗做生物材料,宜提前
2
~
3
周萌发相应的种子。
(
二
)
教学课件:用
PowerPoint
制作和呈现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表
格、
数据以及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学导入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将教材中的
[
引言
]
王先生酷爱花卉,
因此在他
联系
刚刚学过的光
的居室内,无论是客厅还是卧室
内都布置了各色花
卉,有平台摆
放的,还有空中垂吊的,一眼望
去,一片绿意中花
色纷繁,真是
好不惬意。王先生认为,这些植
物可以吸附灰尘,
释放氧气,既
合作用的知识,
结合
篇首
内容具
实际生活,
思考新的
体化,更有
利
问题。
于创设问题
情境。如果有
条件,可向学
生展示居室
布满花卉情
景的幻灯片。
通过进一步
更新了空气,又美化了室内环境,
可谓两全其美。同学们,你们认
为王先生的想法和做法对不对<
/p>
呢?
[
提问
]<
/p>
要想正确解决这个问题,
需
学生的观点可
能不
要再学习一些知识才可以。其实,
一致,
< br>也有的同学可
的提问,激发
植物除了能进行光合作用,还
存
在另外一种作用,即呼吸作用。
那么,呼吸作用在植物体上是
怎
2
能未置可否,
感到疑
学生探究问
惑。
题的欲
望,并
由此引出实
百度文库
么表现的呢?呼吸作用与我们平
常所
说的呼吸是相同的吗?植物
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不
同呢
?
验。
探究绿色
植物呼吸
作用的过
程。
[
解释
]
说明实验一的对照装置。
实
验材料分别于上课前一、两天放
到两个暖水瓶中(先在暖瓶的下
半部装入泡沫碎块,既节约生物
材料
,
又可延缓发酵),记录初始
每组实验所
用的生物材
料均为“活
的”
与
“死的”
进行对照。引
导学生辨析
实验过程。
实验一:
有
温度值。经过了一昼夜以上时间<
/p>
机物分解
时释放能
量。
< br>
3
的放置,请同学们观察温度计目
前所显示的温度。
[
演示
]
由学生代表配合,
以巡
视方
观察并记录两支温
式向学生们展示。
[
提问
]
两种温度的对比说明了什
么?
度计的读数。
分析实
验结果,思考后讨
论。
实验二在教
[
概括
]
科学实验证明,
这些热量来<
/p>
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材的基础上
自有机物
,更具体地说,萌发种
子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
出能量,
一部分能量用于萌发,
另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向外
说明萌发
的种子释
设置成对照
放了热量,
而死的
种
实验,使之逻
子不能释放出热量。
辑严谨,易于
学生理解。
百度文库
散发,由于这些热量聚集在暖水<
/p>
瓶中,被我们用温度计给测量出
来了。
[
提问<
/p>
]
伴随着这种能量的产生,
细
带着新问题,
进一步
胞中的有机物发生怎样的变化
呢?
探究。
实验二
:
有
[
解释
]
说明实验二的对照装置。
实
机物分解
产生二氧
化碳。
4 <
/p>
验材料(准备新鲜的菜叶两份,
其中一份烘干或沸水处理后用作<
/p>
对照)于一昼夜前放到广口瓶中,
塞
上双孔胶塞,放置于遮光处,
石灰水也一并配制好。上课时用
澄
清的石灰水检验瓶中的气体。
[
演示
]<
/p>
检验实验结果,
将实验后的
观察教师的操
作和
两支含石灰水的试管并排,以巡
视方式向学生们展示。
p>
[
讲述
]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是
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因此,可
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是否有足
量的二氧化碳存在。
实验现象。
p>
[
提问
]
通过这组
实验,
我们发现两
分析实验结果,
百度文库
5
个试管中的石灰水状态有明显的
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
概括
]
二氧化碳在种子中怎么产
< br>生的呢?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
碳来自种子中的有机物,有机物
< br>先思考后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实验
结论:
种子萌发产生
了二氧化碳。
在分解时,不仅产生了二氧化碳,
而且还产生了水。
[
提问
]
为什么这套实验装置在上
课前要一直放在遮光处呢?
联系光
合作用的知
识,
结合本次实验的
p>
目的,
达成共识:
是
为了排除光合作用
对本实验结果的干
扰。
[
提问
]
既然
植物在这种情况下,
能
针对新问题,
继
续探
产生二氧化碳,那么,它们是否
也存在着类似动物呼吸那样要吸
收氧气呢?
究。
p>
[
解释
]
实验材料
(用新鲜的菜叶两
份,其中一份烘干
或用沸点处理
用作对照)在上课的前一天放到
甲、乙广口瓶中,
然后放置于遮
光处。上课时分别把点燃的蜡烛
百度文库
伸入每组的广口瓶中,观察实验
现象
并进行分析。
实验三:
有
[
演示
]
由学生代表配合,
托住瓶底
观察实验现象。
机物分解
需要氧的
参与。
归纳植
物
呼吸作用
的过程及
其实质。
列举人类
利用植物
呼吸作用
的活动。
举至适宜高度,教师作演示实验。
[
提问
]
为什
么蜡烛在两个瓶中的
燃烧情况不一样?这种对比说明
了什么?<
/p>
分析实验结果,
先思
考,后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
提问<
/p>
]
根据三组实验的分析结果,
大家能不能归纳出呼吸作用的过
程?
[
概括
]
细胞
通过呼吸作用获得了
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是呼
吸作用的重
要意义,因此呼吸作
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
能量。生命
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
能量,因此,呼吸作用停止,就
意味着生命
的终结。此外,在特
用语言描述和“公
式”
两种形式表达呼
吸作用的过程。
介绍有
机物
另一种分解
形式,使学生
了解相对
完
整的生物学
知识,但最好
点到为止,
不
宜提出“无氧
呼吸”的概
念。
殊情况下,比如说短时间的缺氧,
细胞中的有机物也能分解并释放
能量,但是分解得不彻底,释放
的能量也比较少,因此这种有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