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蹲踞式起跑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沈村中心小学
喻泽红
教学目标
;
1
、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正确读写“脊
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
、有感情
地朗诵课文,背诵第
3
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
义
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德国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生字词。
< br>2
、初步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
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
.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
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
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季羡林)
<
/p>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德国,去感受那里的异国风情。
< br>
2
、
(课前板书课题)齐读课
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初读感知
1
、
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要求:
(
1
)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
2)
想想课文哪句话概括出了季老对
德国的赞
叹?
2
、检查字词。
出示第一组词语:“
脊梁
莞尔一笑”指名读,正音,学习多音字“莞”。
出示第二组词语“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
指导写“嫣”,让学生
发现这两个词
都是形容花的。
出示第三组词语“应接不暇
家家户户
颇耐人寻味”指名读,正音
,
3
p>
、你发现作者几次来到德国?(两次)
4
、那么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概括地写出了季老二赴德国后对德国的赞叹。接
下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划出概括季羡林老先生二赴德国后赞叹的句子。
p>
(根
据交流出示句子)
5
、解读中心句
⑴齐声朗读,读出一个“奇”。
⑵引导质疑,追寻一个“奇”。
那么
德国的景色到底有何奇丽,
德国民族又有何奇特呢
?
不着急
,
咱们从课文
中慢
慢寻找,你就会发现。
三、紧抓双奇,深度探究,体会画面。
㈠体会“景色奇丽”
1
、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用自
己喜
欢的记号标出能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
2
、交流
师
:谁能说一说你从哪里体会出景色的奇丽了。指名读句,简单说体会。
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
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
上,应接不暇。
p>
(
1
)第一层面:自学交流,体会奇丽
p>
同学们,
你们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p>
你又是从哪写词语中体会到奇丽的呢?
抓时机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
朗读把花多花美表现出来吗?
(
2<
/p>
)第二层面:想象说话,体会奇丽。
同
学们用朗读把老师带进了这美丽的景色之中,真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老师也忍不住想
来读一读了。
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出示图片欣赏)你能带着这种美的感受读一读吗?
(
3
)第三层面:角色体验,体会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