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含课注解和翻译)
张家界景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
赏
(
含课本注解和翻译
)
p>
————————————————————————————————
作者:
——————————
——————————————————————
日期:
2
第三部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加横线处为高频鉴赏考点和高频默写诗句
(
一
)
竹里馆
王
维
p>
独坐幽
篁
里,弹琴复长
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
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
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注解】
1.
【幽篁】
幽深的竹林。
篁,
竹林。
2.
【深林】
这里指
“幽篁”
。
3.
【相照】相互映照
【主题归纳】
全诗描绘出一幅
月夜竹林弹琴吟咏图<
/p>
,
表现出一种
悠然闲适的心境
和
自得其乐的情趣
。
<
/p>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
:篁
(
皇
)
啸
(
肃
萧
)
(<
/p>
二
)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
园
情。<
/p>
【译文】
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
响起了悠扬的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
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
,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
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注解】
1.
【玉笛】笛子的美
称。
2.
【故园】故乡,家乡
【主题归纳
】
本诗主要叙述诗人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
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
苦的
笛声
,
勾起了
思念家乡和亲人
的深情。
【容易
出现的错别字】
园
(
圆
)
(
三
)
< br>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
漫
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
路途遥远迷漫;
< br>满面龙钟两袖淋漓,
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
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注解】
1.
【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
2.
【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
3.
【凭】请求,烦劳
4.
【传语】捎口信
【主题归纳】<
/p>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
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
回望东边
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
思念之
情不免袭上心头,
乡愁难收。
诗人抓住一
闪而过的生活片段
,
以平实的语言,抒写
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
,以及
思念亲人又
3
不愿让亲人挂念
的复杂情感。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
漫
(
< br>曼
)
(
四
)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
解漫天
作
雪飞。
【译文】
春天
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
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
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注解
】
1.
【杨花】指柳絮
2.
【榆荚】指榆钱
3.
【才思】才气,才华
4.
【惟解】只知道
【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描绘
暮春
景色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草木”有“知”
、
惜春争艳的场
景描写,
反映的其实是自己
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
启示我们:
一个人
“
无才思”
并不可怕,
要紧的是珍惜光阴,
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面对晚春景象,
诗人一反常见
的惜春伤感之情,
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
情绪乐
观向上,很有新意。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
惟
(
唯
)
作
(
做
)
古代诗歌五首
(
一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
悠悠
,独
怆
然
而涕下!
【译文】
追忆历史,我无缘
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
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
就浩叹人生的
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呢!
【注解】
1.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
【怆然】悲伤的样子
3.
【涕】眼泪
【主题归纳】
本篇以
慷慨悲凉
的调
子,
表现了诗人
怀才不遇
的境遇和
p>
寂寞苦闷
的
情怀。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
悠悠
(
幽幽
)
怆
(
仓
)
(
二
)
p>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
/p>
曾
云,决
眦
入归
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