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玛丽莲梦兔
602次浏览
2021年02月17日 17: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武昌鱼的做法-

2021年2月17日发(作者:谭某某)
































































中小学


1



1


课外辅导专家


武汉龙文教育学科辅导讲义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复习



授课教师



授课题目



使用教具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讲义







1


、理解 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目标



2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比例的性质。



教学难点:


求解比例尺。



教学流程及授课详案



小学数学总复习归类讲解及训练



(五)



主要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考点分析



1


、把一个图形按一定比放大或缩小,就是把它的每条边按一定 的比放大或缩小。



2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


做比例的内项。



4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5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意 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


一个未知项。求比例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典型例题




1



(把图形按某个比相应放大或缩小,形状 没有改变,只是大小变了)



A B


C






1


)长方形


A


的长是


1.5


厘米,宽是


1


厘米;长方形


B


的长是


3


厘米, 宽是


2


厘米。


这两个长方形的长有什么 关系?宽呢?




2

< br>)如果要把长方形


A



1:2


的比缩小,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















































































































龙文教育·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

























































中小学


1



1


课外辅导专家


分析与解:



1


)长方形


B


的长是长方形


A


的< /p>


2


倍,宽也是长方形


A

< br>的


2


倍。或者说长


方形


B


和长方形


A


长的比是


2:1


,宽的比也是


2:1

< p>



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


2


倍,


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


来长方形的比是


2:1



就是 把长方形


A


的长和宽按


2:1


的比进行放大。




2


)把长方形


A



1:2


的比缩小后为长方形


C


,长、 宽缩小为原来的


1



2



C


的长是


0.75


厘米,图


C


的宽是


0. 5


厘米。



由此可见,


放大或缩小前后图形形状没有改变,


还是长方形,


只是 大小变了。




2


(根据指定的比,将图形按要求放大或缩小)



先按


3:2


的比画出长方形

A


放大后的图形


B



再按


1:2


的比画出长方形


A


缩小后的图形


C


< br>(


1


)图


B

的长、宽各是几格?(


2


)图


C< /p>


呢?(


3


)观察这三幅图形,你有什么发 现?






































































































































































































A



B



C



分析与解:


1


)按


3:2

< br>的比将长方形


A


放大,即将长方形


A


的长与宽分别扩大


1.5


倍,那么 图


B


的长为


6


×


1.5 = 9


格,宽为


4


×


1.5 = 6


格。



2


)按


1:2



比将长方形


A


缩小,


即将长方形


A


的长与宽分别缩小到原来的

< p>
1



那么图


2

< p>
C


的长为


6


÷

< p>
2 = 3


格,宽为


4


÷


2 = 2


格。


3


)从这三幅大小不同的图形


上可以看出,放大或缩小后的 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大小虽变了,


但形


状不变,而且各条边 长度的变化都符合指定的比。



点评:


按比例放大图形或缩小图形,


关键是要先根据比确定是放大还是缩小,

< br>然后确


定好每条边的长度,画出图形就行了。




3



(将两个相等比 写成一个等式)




B


是由图


A


放大后得到的,


你能 分别写出这两幅图中各自的长与宽的比吗?比较写


出的两个比,你有什么发现?



B


A


3


厘米



6


厘米



4


厘米



8


厘米



分析 与解:



1


)图


A


中长与宽的比是


4:3


;图


B


中长与宽的原始比是


8:6


,而


8:6



简后就是


4:3





2


)这两个比化简后都是


4:3


,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可以写成一个等式。即



4:3 = 8:6



4


8


=


,都读作:


4


< br>3


等于


8



6




3


6



2
























































中小学


1



1


课外辅导专家



4



(认识比例)


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




1




5



6



15



18



2





0.2



0.1




3



1




3




1


1


3


1







1.2



0.8




4




6



2






2


3


8


8



分析与解:


分别求出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p>


如果相等就组成比例,


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

< br>



1




因为


5



6


=


5


5



15



18 =


,所以


5



6


= 15



18



< /p>


6


6



2




因为


0.2



0.1


= 2




3



1 = 3


,所以



0.2



0.1




3



1


不< /p>


能组成比例。




3




因为


0.8





4




6



2


= 3



1


1


3< /p>


3


1


1





=




1.2



0.8


=



,所以





= 1.2


2


3


2


2


2


3


3


1< /p>


3


1




= 3


,所以


6



2


=






8


8


8


8


点评:


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像题目中的方法一样,求出两个比的比值,


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否则就不行。这样解题的依据是比例的意义。




5



(比例的各部 分名称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台织布机


3


小时织布


3.6


米,


4


小时织布


4.8


米。你能 根据数量间的关系写出比例吗?



分析与解:

< br>(


1


)这台织布机织布米数和织布时间的比相等。


3.6



3


= 4.8



4

< br>(


2


)这台织布机织布米数的比和织布时间的比相等。< /p>


3.6



4.8


= 3



4



3



这台织布机织布时间和织布米 数的比相等。


3



3.6


=


4



4.8


介绍“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 /p>


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例如:



3.6



3



=



4.8



4


内项


























外项



观察题中的三个比例,你有什么发现?



3.6



3


= 4.8



4 3.6



4.8


= 3



4 3



3.6


= 4



4.8



1



3.6



4


可以同时做比例的外项,也可以同时做比例的内项。




2



3.6


×


4 = 3


×


4.8


,可见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


)如果把


3. 6



3


=


4.8



4


改写成分数形式


3


.


6


4


.


8


=


,等号两边的分子、


3


4


分母 分别交叉相乘,结果也相等。




4< /p>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


a : b = c : d




那么这个规律可表示成


ad = bc



bc = ad





5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6


(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


根据


2


×


7 = 1.4


×


10


这个等式写出几个比例。



分析与 解: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可以得出


2



7



1.4



10


这两组数要么同时是比


例的外项,要么同时是比例的内项。



1.4 : 2 = 7 : 10 1.4 : 7 = 2 : 10



3
























































中小学


1



1


课外辅导专家



10 : 2 = 7 : 1.4 10 : 7 = 2 : 1.4


2 : 1.4 = 10 : 7 2 : 10 = 1.4 : 7


7 : 1.4 = 10 : 2 7 : 10 = 1.4 : 2


点评:


像这样的比例一共可以写< /p>


8


个。


但它们不变的是

< br>2



7


要么同时为内项,


要么


同时为外项,而


1.4

< br>和


10


这一组数也一样。写的时候可以一组一组地写了。




7



(按比例放大的含义)



王叔叔在电脑上将 下图按比例放大,放大后的图片的长是


12.5


厘米,你有什么 发现?




4


厘米




5


厘米



分析 与解:


按比例放大就是把原图形中的各部分线段都按相同的比放大,

放大前后的


相关线段的厘米数是可以组成比例的。


两张图片 长的比与宽的比可以组成


比例,两张图片中各自长、宽的比也可以组成比例。

< p>


12.5 : 5 =



: 4



12.5 :



= 5 : 4



8



(解比例)


上图中宽是 多少厘米?



分析与解:


在解比例时,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积相等的式子,


然后再根


据等式的性质来解答。



解:设宽是ⅹ厘米。



12.5 : 5 =



: 4



5



= 12.5


×


4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5



= 50




= 10



答:


放大后图片的宽是


10


厘米。



点评:< /p>


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同学们,你会解答





5


12


.< /p>


5


=



这个比例吗?试试看吧!



4



模拟试题



1



一张长方形图片,



12


厘米,



9


厘米。



1


:


3


的比缩小后,

< br>新图片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这张图片(






)不变,大小(






)。


< /p>


2


、一块正方形的花手帕,边长


10


厘米,将其按(






)的比放大后,边长变为


30


厘米。



3


、按


2


:


1


的比画出平行四边形放大后的图形,按


1


:


3


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4
























































中小学


1



1


课外辅导专家









































4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p>



6



10



9



15







20



5< /p>



4



1








5



1



6



2


5



< p>
2



5



12



0.2



310



15


三个比中,



5.6



1 4


能组成比例的一个比是


( )




6


、在比例里,两个(






)的积和两个(







)积相等。



7


、如果


A


×


3=B

< br>×


5


,那么


A

< br>∶


B= (







)




(










)




8


、从


6



24



20



18



5


这五个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






)




(





) = (






)




(






)





9



根据


3


×


8 = 4


×


6< /p>


写成的比例是











































10


、甲数的


25%


等于乙数的


75%


,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13


、解比例



7


1


9


4.5


1


2


1


ⅹ∶


3 =





=






=




x


8< /p>


4


x


0.8


6< /p>


5


2




3


3


1.3


x






x = 3



12





x = 5


%∶


0.6


=



4


8


18


3.6




1 4



在一个比例里,


两个外项的积是< /p>


30



已知一个内项是

< br>10



另一个内项是












(六)



主要内容



比例尺、面积变化、确定位置




5
























































中小学


1



1


课外辅 导专家



考点分析


< br>1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


、比例尺



=


图上距离


,比例尺有两种形式:数 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实际距离


1


)后,


n


3


、 把一个平面图形按照一定的倍数(


n


)放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 之一(


放大(或缩小)后与放大(或缩小)前图形的面积比是


n


²


:1


(或


1 :n


²





4


、知道



了物体的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5


、根据物体的位置,结合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可以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位置 。画


的时候先按方向画一条射线,在根据图上距离找出点所在的位置。

< br>


6


、描述行走路线要依次逐段地说,每一段都应说出行 走的方向与路程。



典型例题:




1



(认识比例 尺)



王伯伯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


40


米,宽


30


米。把这块菜地按一 定的比例缩小,


画在平面图上长


4


厘米 ,



3


厘米。


你能分别写出菜地长、


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的比吗?



分析与解: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 ,先要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40



= 4000


厘米


3


厘米


= 0.03




4


1


0


.


03


3


1


=



=


=



4000


1000


30


3000


1000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


比例尺或


图上距离


=


比例尺



实际距离

1



1000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的比是


1:1000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1000


,也可写成


仍读作


1< /p>



1000




点评:


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题目。

< p>
做的时候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末尾


0


的问题:一是米 、千米化成厘米的时候要在米、千米那个数的末尾加上


2



5



0


;二是在求 比例尺的结果时要注意


0


的个数。多数一数、想一想,是不会< /p>


有错的。




2



(对比例尺的理解及比例尺的两种表示方法)



比例尺


1:1000


表示图 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


倍?图上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



分 析与解:


比例尺


1:1000


表示图上 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1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

1000



1000


倍,图上


1


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


1000


厘米,即


10


米。



像形如


1:1000


这样的比例尺叫做 数值比例尺。比例尺


1:1000


还可以这样

< br>表示



0 10 20 30





,这是线段比例尺,它表示图上


1


厘米 的距离代


表实际距离


10


米。




3


、一个手表零件 长


2


毫米,画在一幅图上长


4


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6

武昌鱼的做法-


武昌鱼的做法-


武昌鱼的做法-


武昌鱼的做法-


武昌鱼的做法-


武昌鱼的做法-


武昌鱼的做法-


武昌鱼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