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和二十四节气有关
中国最帅的男明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
< br>/
双击可除
月令和二十四节气有关
篇一:干支与二十四节气
干支与二十四节气
(
1
p>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
,
< br>夏
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
降
,
冬雪雪冬小大寒
,
每月两节
不变更
,
最多相差一
两天
,
上半年来六廿一
,
下半年是八廿三。
<
/p>
古今的历法不外太阳历与太阴历两种
,
太
阳历如今世界
通用的公历
,
太阴历如穆
斯林国家通用的穆斯林教历。这两
种历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
个回
归年
,
并将其平均成十二个月份<
/p>
,
再分立大小平闰月。太阳历
的优点是四
季分明
,
准确无差;太阴历则严格以月亮朔望周
期纪月
,
因没有顾及到地球公转周期
< br>,
所以不能准确地划分
四季界限。中国传统的农历实际上
是一种阴阳合历
,
一方面
以月亮朔望周
期纪月
,
一方面又巧妙地设立闰月做到与回归
< br>年同步。所谓二十四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一周即一回归年的
360
度角划作
24
份
,
即太阳在黄经在向东每移动
15
度角为一
“气”
,移动一周
360
度共
24
气。
第
1
页
共
21
页
二十四节气太阳黄经度数及日期
立春黄经
315
°
2
月
3
—
5
日,雨水黄经
330
°
2
月
18
—
20
日,
惊蛰黄经
345
°
3
月
5
—
7
日,春分黄经
< br>0
°
3
月
20
—
21
日,
清明黄经
< br>15
°
4
月
4
—
6
日,谷雨黄经
30
°
4
月
19
—
21
日,
立夏黄经
45
°
5
月
5
—
7
日,小满黄经
60
°
5
月
20
—
22
日,
芒种黄经
p>
75
°
6
月
5
—
7
日,夏至黄经
90
°
6
月<
/p>
21
—
22
日,
小暑黄
经
105
°
7
月
6
—
8
日,
大暑黄经
120
°
7
< br>月
22
—
24
< br>日,
立秋黄经
135
°
8
月
7
—
9
< br>日,处暑黄经
150
°
8
月
22
—
24
日,
白露黄经
165
°
9<
/p>
月
7
—
9
日,秋分黄经
180
°
9
月
22
—
24
日,
寒露黄经
195
°
10
月
8
—
9
日,霜降黄经
210
°
10
月
23
—
24
日,
立冬黄经
225
°
11
月
7
—
8
日,小雪黄经
240
°
11
月
22
—
23
日,
大雪黄经
255
°
12
月
6
—
8
日,冬至黄经
270
°
12
月
21
第
2
页
共
21
页
—
23
日,
小寒黄经
285
°
1
月
5
—
7
日,大寒黄经
< br>300
°
1
月
< br>20
—
21
日。
农历将这二十四节气命
名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清明、
谷雨,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秋分、
寒露、
霜降,
立
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大寒。其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
立秋、白露、寒露
、立冬、大雪、小寒等十二个称为“节”
,
其余的称为“中气”
。
p>
节气通常被看作是阴历
,
实际上却是严格按
回归年计算
的
,
属于阳历的范筹。四柱
排列中所用的年月划分
,
也是严格
以节
气为标准的
,
而不是通常农历或公历的年月划分
,
这是
起四柱的基本原则
,<
/p>
使得四柱排列不受历法变更的影响而保
持其准确性
,
更重要的是以回归年为纪年标志
,
< br>符合四季寒
暑变化的节律
,
遵循
天道轮回的因果关系
,
而这些都是命理
学的理论基础。现将四柱年月支与节气之关系列表:
四柱年月支与节气之关系列表
节气黄经月令节气黄经月令节气黄
经月令节气黄经月
令
立春
315
度寅立夏
45
度巳立秋
135
度申立冬
225
度亥
雨
水
330
度小满
60
< br>度处暑
150
度小雪
240
p>
度惊垫
345
度卯
芒种
75
度午白露
165
度酉大雪
255
度子春分
0
度夏至
90
度
第
3
页
共
21
页
秋分
180
度冬至
270
度
清明
15
度辰小暑
105
度未寒露
195
度戌小寒
285
度丑
谷雨
30
度大暑
120
度霜降
210
度大寒
300
度
注:
1.
一
年的开始严格以立春时为准
,
如
199
4
年
2
月
4<
/p>
日
9
时
31
p>
分立春
,
则甲戌年从
1994
年
2
月
4
日
9
时
31
分算
起到
1995
年立春时止。
2.
每月的开始严格以交节时刻为准
p>
,
如
1994
年
2
月
p>
4
日
9
时
31
分立春
,
则甲戌年
寅月
(
一月
)
从立春
时算起
,
到
3
月
6
日
3
时
38
分惊蛰为止
< br>,
从
3
月
6
日
3
时
3
8
分后算作卯月
(
二月
)
,余此类推。具体时间查日历。
(
2
p>
)十二月支建:
正月月支寅:由立春
(
节
)
经雨水
(
气
)
到惊蛰时止。
二月月支卯:由惊蛰
(
节
)
经春分
(
气
)
到清明时止。
三月月支辰:
由清明
(
节
)
经谷雨
(
气
)
到立夏时止。
< br>四月月支巳:由立夏
(
节
)
p>
经小满
(
气
)
p>
到芒种时止。
五月月支午:由芒种
(
节
)
经夏至
(
气
)
到小暑时止。
六月月支未:由小暑
(
节
)
经大暑
(
气
)
到立秋时止。
七月月支申:由立秋
(
节
)
经处暑
(
气
)
到白露时止。
八月月支酉:
由白露
(
节
)
经秋分
(
气
)
到寒露时止。
< br>九月月支戌:由寒露
(
节
)
p>
经霜降
(
气
)
p>
到立冬时止。
十月月支亥:由立冬
(
节
)
经小雪
(
气
)
到大雪时止。
冬月月支子:由大雪
(
节
)
经冬至
(
气
)
到小寒时止。
第
4
页
共
21
页
腊月月支丑:由小寒
(
节
)
经大寒
(
气
)
到立春时止。
上列一节一气
,
各占每月的一半
,
< br>一年
12
月总共
24
个节
气。命学上的月支
,
是以“节”为准
,
例如月支是寅,寅是从
立春开始
,
至交惊蛰时为止。闰年闰月也是如此
,
月支仍是以
“节”为准。
篇二: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风俗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
春秋时代,就定出仲
春、
仲夏、
仲秋和
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
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
104
年,由邓
平等制定的《太初历》
,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
了
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
15
度所经
历的时日
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
360
度,共经历
24
个节气,每
p>
月
2
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
,即:立春、惊
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
露、立冬、
大雪和小寒等
12
个节气;
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
“中气”
,
即:
雨水、
春分、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冬至和大寒等
12
个节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
现,各历时
15
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
“中气”统
称为“节气”
。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
第
5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