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元日》教案
科比高清图片-
北师版第
五
册第
12
单元第
1
课
教案
课
题
设计者
元日
课
型
古诗教学
所在学校
1.
读准生字“爆、屠、曈、符”的
读音,认清字形,正确朗读、背诵此诗,
力求有感情。
2.
书写生词: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掌握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
。
3.
通过搜集阅读有关春节民俗的
资料,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
感情,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 br>
学习目标
1
、
2
学习目标
3
多媒体课件
1.
预习课文;
2.
搜集资料了解“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的意思及来历;
< br>
3.
向家长了解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修改
课前板书:
(宋)王安石
从古诗
《梅花》
,
我们认
识了宋朝诗人王
课前组织:
背古诗,
安
石。
(
指板书
)
在这个冬天的早晨,
让
做好上课准备。
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吧!
梅
花——
(生
齐背)
1
.
师:孩子们,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过春
1.
指名说:去年你
节了(
课件出示:春节
)
家里是怎样过春节
2.
师
出示课件
小结:放鞭炮、贴春联,
的?
吃团圆饭、领压岁钱,拜年,大人小孩<
/p>
2.
你还知道哪些过
都要穿上漂亮的新衣
服等等,这些都是
春节的风俗?(指
春节富有特色的习俗。我们
现代人这样
名说)
过春节,那么王安石生活的宋朝,人们
过春节又有哪些习俗呢?
3.
请孩子们以手指
3.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王安
石写的古诗
当笔,跟老师一起
《元日
》。师引导:提笔就是练字时,
认真地写下这首古
板书课题:元
日
,请学生书空跟写。师
诗的题目。
评:写字就要这样,横平竖直,端端正
正。
4.
师:齐读课题两遍,
课件出示
元日:
4.
指名生说:元日
师小结:古代把农历正月初一作为新的
是什么
日子?
一年的开始,
板书:
正月初一
叫做
“元
日”
,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年初一——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师
学前
准备
学生
流程及时间
课前交流
一、
畅谈春节
——解诗题
二、
层层
深入
——诵诗文
p>
(一)初读,
明诗意,
知习
俗。
“春节”
。
板书:春节
1.
师: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请
你打开书
11
7
页,再仔仔细细把古诗读
两遍。
2.
课件出示诗文
< br>师:
好,
谁来读这首
《元
日》
,
其他同学注意听,
这首诗中有好几
个生字,听他是不是读准了。
3.
重点指导:爆竹、屠苏、曈曈、
桃、
符。师评:你预习课文很认真。引导学
生齐读词语
(
课件出示词语
)
:<
/p>
让我们读
好这些词语。
说明:
“新桃旧符”
就是指
新桃符和旧桃符。来,我们一
起像他这
样读古诗。
师:谁想再来读
?其他孩子注意听,特
别注意他读诗时,中间是怎么停顿的,
是
不是读出了诗的节奏。
4.
指名生评
:你听出来了吗?他在哪里
停顿了?
师:我们也像这样,用心地读一读。
5.
这首诗中,有几个词语比较难懂,谁
有疑问?
师相机
出示课件:
爆竹
、
屠苏、
曈曈日、
桃符
6.
师提示写字姿势,点
评写得好的,同
桌互评,在好字下面作标记。
7.
指导: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
可以
怎样解决?
课件小结
:
根据字义推知,
联系上下文,查字、词典
)运用学
过的
方法,你理解了这几个词语中的哪一
些?
< br>
8.
交流:
(
1
)
师点评,
追问: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
解这个词语的?
(
2
)
来看看老师收集到的资料。
课件相
机出示文字或图片:屠苏<
/p>
曈曈日
桃
符
点拨:
①看课件理解:
屠苏
1.
学生
自读,读第
一遍时,注意读准
古诗中的生字,把
诗念得字正腔圆;
读第二遍时,要注
意把它念通顺,注
意诗的停顿。
2.
指名生朗读,
指
名学生评读,
3.
生齐读重点词、
古诗。
4.
再指读,
评读,
生自由试读
5.
指名质疑:
觉得
哪个词比较难懂?
6.
生齐读词语,
再
拿出写字单,把这
几个词语工工整整
地
抄
写
在
田
字
格
中。
7.
生汇报解词法。
8.
指名汇报交流
< br>(
1
)自由举手说
(
2
)观看
课件
带着你的感受读词
(二)诵读,
入诗境,
悟诗
情。
②理解
“曈曈日”时,问:看到这轮初
升的太阳,你有什么感受?
9.
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教师相机点
评、指导
10.
和同桌说说你理解的诗意。
11.<
/p>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向我们介绍了宋
朝人过年的哪些习俗?师相机<
/p>
板书
:
放
爆竹、
饮屠苏、迎朝阳、换桃符
)
1.
明白
了诗意,我们再来读,要读出你
自己的体会。
2.
反复读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
象?你仿佛听
到了哪些声音?
预设:
(
1
)指导理解,课件出示:
< br>
“爆竹声
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师:去年过年你家放鞭炮了吗?那是一
番什么样的景象?
(教师板书:
热闹
)
师:人们的心情怎样?
师:谁来读出这种心情?
师:从你
们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
正在放鞭炮,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四处响起了鞭炮声,一片热闹的景象。
同学们,从这句诗中你还仿佛看到了什
么?感受到了什么?
师:我们都记得过年时还很
冷,人们为
什么会感受到温暖呢?
(
板书:温暖
)
师:是啊!请你读出这种温暖。(指名
生读)
引读
1
:过年了,全家人终于可以在一
起吃团圆饭,喝下暖暖的屠苏酒,身体
感到温暖;读——
引读
2
:饭桌上,他一声问候,
你一句
祝福,家家户户庆团圆,他们洋溢着幸
福的心里也会感到
温暖。读——
让我们一起感受新年的热闹和幸福的温
暖。
语
9.
指名汇报。
10.
学生同桌交流
11.
生小结。
1.
生齐读古诗
2.
指名生说:你从
哪句诗感受到的?
用这样的句子说,
课件出示
:我从—
—这句诗中,仿佛
——
(
1
)指名生汇报
预设:
生
1
:我从“爆竹
声中一岁除”这句
诗中仿
佛看到了小
孩子们在放鞭炮;
听到了
“
噼噼啪啪”
的鞭炮声。
指名生读出开心,
然后齐读
生
2
:到处
都响起
了鞭炮声,呈现出
一片热闹的景象。
我从“春风送暖入
屠苏”中感受到了
春风的温暖。
生
3
:因为他们喝
了屠苏酒,所以感
到温暖。
指名读
引读
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