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除法教材讲解

萌到你眼炸
577次浏览
2021年02月18日 00: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vba是什么-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变形金刚5)


一、教研内容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


《 小数除法》



二、教学目标:




小数乘法



1


.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


做出合理的解释。



2


.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


.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


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


.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小数除法



1

.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


和“去尾法”



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



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


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 br>4


.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 p>


三、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小数乘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 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上述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


小 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小数 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


所以小


数乘法的竖式 形式,


乘的顺序、


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 进


行,


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

< br>鉴于此,


本单元的编排十分注意加强


与整数乘法的联系, 以便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小数除法



< br>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


小数、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


的小数除 法,


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 通过商


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


所以小 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


除法计算的基础,


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 ,


切实掌握。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


除法的重点内容,


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


整数的除法。




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灵活地处理 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



< br>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


学生的 学习兴趣。



四、教材的编写特点





1.


小数乘法



(1)选择



进率是十的常见量


”< /p>


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



元 、角、分





米、分米、厘米



是他们再


熟悉不过 的计量单位了。


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


教材从丰富多彩 的校内


外活动中,选择



买风筝



(与元、角有关)




换玻璃



(与米、分米有关)的活


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


- 1 -


能促成学生利用元、


角之间、


米、


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

< br>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


)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 上是十进分数,


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应从分数乘法的 意义入


手。


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


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



材先教学小数乘 法,


再教学分数乘法。


与原义务教材比,


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


教学,


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 总结上,


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


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 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


)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 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 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所以,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


引导学生:

< br>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教材在 例


3


、例


4


中 ,均采用


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在例4的教学中,应


用合作研讨的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地、


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


思路: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


几位,


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


要在前面用


0


补足,


再点小数点。



2.


小数除法





1


)展示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首先在小数除以整数中,教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进

行探究,


呈现了把千米数改写成米数,


将小数除以整数转化 为整数除法来计算的


方法,


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 比,


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



次 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比如在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 p>
时,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商的整数部分不够商


“1”

< br>时,为什么要写


“0”


,通过


对 这些关键问题的探讨,


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 是小数除法的


计算方法都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2


)计算内容紧密结合现实情景。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计算内容更是如此,因此教材注意从现实情景


中引出计 算内容,


在计算练习中,


也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 ,


比如


购物、乘车、计算用水量等,让学生体会计算的现实意义 ,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3


)适时引入计算器。




小数除法计算的步骤比较多,适宜使用计 算器。教材把握时机,不仅在新授


内容和练习中让学生适时使用计算器,而且还专门安排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


容。


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和优势,


同时培养灵活选择计算


方法和工具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



1


.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

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例


2“0.72×5”

< p>
的教学中,可提


出转化性的问题:



你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经历将未


- 2 -


知转化为已知的 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2


.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 br>



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 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


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 、交流的机会,帮助


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如,教学

“1.2×0.8”


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


将因数


“1.2



0.8”


转 化为整数


12



8

的理由,


再说出积


“96”


扩大到 原来积的


“100”


倍,所以必须将


“ 96”


缩小到它的


1/100


的理由。 这个算理清楚了,能表达了,在


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 算的目的。



3


.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 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


生自主小 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


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

< br>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第


4


题、第


10


题的练习,还可增加一


些类似的练习内 容,


并以此为载体,


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

< p>
算式后面的


规律的习惯。



4


.本单元可用


8


课时进行教学。< /p>



小数除法



1


.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本单元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 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


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


0


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等知


识为基础来说明的。


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


不同


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因此,


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


为新


知识的学 习奠定好基础。



2.


联系数的含义进 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 /p>


小数除法的重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


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含义。如,


22.4÷


4



5.6



用< /p>


4



22


,商< /p>


5


以后,余数是


2


,化为


20


个十分之一,与十分位上的


4


合起来



24

个十分之一。


4



24

< p>
个十分之一,商是


6


个十分之一,所以商


“6”


应该写


在商的十分位上。


故此,


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生

< br>理解算理。



3


.本单元可安排


11


课时进行教学。



六、教学建议



1.


小数乘法



小数乘法这个单元共有八个例题,


经过我们的教研,


觉得在教 学中应注意以下几


个例题:




1


小数乘整数







是小数 乘法的起始课,因此非常重要,教学过程注意以下


几点,




1



充分利用主 题图的数学信息


(风筝单价及要解决的问题)


引入小数乘整数。



- 3 -



本例的教学可分两步进行:①让学生了解主题图展示的数学信息。教学时,


可 将画面上的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用课件逐一动态显示。也可用吹塑纸


(背面沾上水 就能贴在黑板上)


剪下


4


种不同形状的 风筝,


逐一贴在黑板上,



标上价格。 ②根据了解的信息,设计用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来解决的实际问


题。


如,


教师可提问:



你喜欢哪 种风筝?你想买几个?你会算出要付的钱数吗?



由此引入小数 乘整数的学习。




2


)放手让学生利用先前知识经验独立解决




3


个鸟风筝要多少钱



的问题。




学生虽然不会计算


“3.5×3”


,但利用先前经验,有办法算出买


3


个鸟风筝需要


的钱数。


因 此,


应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独立求出


3


个鸟风筝的钱数。



生的解答思路除了教材上显示的三 种外,


可能还有其他方法。


如,


有学生 这样解


答:


“4


×


3



12


元,


5



×


3



15


角=


1.5


元,


12


元-

< br>1.5


元=


10.5


元。



这些解


答的方法都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是个性化的思考结果,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3


)引导学生对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




学生解答后,应将主要的几种解法有序地、整齐地显示 在黑板上,或用实物


投影仪显示出来。


然后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 法作出评价,


并从中选出一种较为简


单的方法(如


35



×


3


)进行重点分析、说理。先让用该法解答的学生说,然后


教师帮助学生用简洁的 话总结、


概括:


先把


3.5

< p>
元转化为


35




再计算


35



×3→


最后将结果


105


角换成


10.5


元。



这样的说理活动经常进行,就能培养学生有序的说算理的能力。




3


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1


)引导学生 有序地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时,可按先放后收的办法进行。




①让学生对照自己完成的


3< /p>


个乘法竖式(例


3


后面的



做一做




,自言自语地


或与同桌交流,


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②在学生个体的或小范围交流的基础上,



织全班交流,教师这时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有序地归纳:先干什么(按整数乘


法算出积 )


;再干什么(给积点上小数点)


;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根 据因数和


积的小数位数相等的关系)



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


(在前面用


0


补足)



这样,


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 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而且培养了学生有序进行思维和简明


地进行 表达的能力。




2

< br>)以上总结的计算方法,不要求学生记忆,学生只要按上述逻辑性的操作流


程进行 计算就行了。




3

< br>)关注小数乘法计算的难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


怎么点小数点?



是小数乘法中的难点,


本例结合上


< br>“


做一做



中的


0.56×


0.04


,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 ,应提醒学生注意:


①要数清楚两个因素中小数的位数,弄清楚应补上几个


0


。②确定积的小数点位


置时,应先点上小数点,然 后再把小数末尾的


0


划掉。




5


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乘法验算




1


)让学生自主阅 读、表述题意。




与例


3


的学习类似,先让学生自己读题,再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尽可能创


设让学生表述的空间。学生表述题中条件


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


1.3



时,应着重请学生说一说


“1.3




的含义。



2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验算。



当学生列出竖式算出


5 6×


1.3


的积后,可提问



你用什么方法说明你做对了


呢?



或者,利用教材提供的错例,请全体同学评判:



她 算对了吗?



然后让学


生用已掌握的验 算知识对


56×


1.3


的结果进行验算 。在学生自主验算的基础上,


- 4 -

vba是什么-


vba是什么-


vba是什么-


vba是什么-


vba是什么-


vba是什么-


vba是什么-


vba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