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各回读书笔记
流鼻涕吃什么药-
三国演义各回读书笔记
【篇一:《三国演义》每回的读后感】
《三国演义》每回的读后感
1
、《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
关羽、
张飞三人都怀有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他们为此结为异
姓兄弟,留下了
“
桃园三结义
“
这一千古绝唱。因为他们有一心天下
的雄心壮志,所以任何
挫折和磨难都没有让他们退缩,始终团结在
一起,从来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后来的结拜
都夹杂着个人利益,
没有被后人认同。我们现在结交朋友也是一样,要志同道合,要志<
/p>
存高远,
才能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去努力,去拼搏。千万不要
结交那些为了吃喝玩乐而走进你的人,更要远离那些总是斤斤
计较,
只顾自己的自私的人!
2<
/p>
、《三国演义》第四回,讲的是董卓废汉帝自立陈留王为帝,曹操
为了除去董卓献宝刀的故事,读起来扣人心弦,为曹操捏一把汗。
在大家的印象中,曹操
是一个诡计多端,阴险狡诈这样的人,但是
曹操重视人才,唯才是举的胸怀是举世无双的
。曹操能为了国家,
为了正义向董卓献刀,他的勇气就让我非常地佩服,是一个正义之<
/p>
士,并非我们想象中的
“
坏
”
,他有正义的一面。这就告诉我们:每
个人身上都
有他光辉的一面,同样,也有阴暗的一面,我们不应该
因为别人做错了一件事就认定他是
一个毫无是处的人,应该有一个
宽容之心,理智地看待人和事物。
3
、《三国演义》第五回讲到,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兄
弟与吕布决
战,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主将作战故事。虽然三个人和一个人作战,
但吕布毫无怯意,而且越战越勇,勇气和胆识让人钦佩。我们学习
和
生活也要这样,要苦练能力,要踏实地学习,只要掌握了丰富的知<
/p>
识,有深厚的文化储备和扎实的基本功,就会艺高
人胆大,不怕任
何考验,不惧怕挫败,永远以昂扬的斗志去迎接各种挑战!<
/p>
4
、《三国演义》第八回讲到董卓身
为太师骄横自恃、妄自菲薄,常
常以
“
尚父
”
自居,以皇帝的礼仪出行,还把自己的所有亲属安排到<
/p>
朝廷。另外,还建设豪华的宫殿,贪污财宝不计其数。多行不义必
自毙,正因为董卓的骄奢淫逸使他被大臣们所唾弃,最后被自己的
义子吕布所杀。现在生
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自认为自己有了
权力与金钱就等于有了资本,目中无人,过着
奢侈不劳而获的生活,
最后都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我们要学习那些勤俭节约,有着高尚
情操的人,被人所尊重,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5
、《三国演义》第十回讲到曹操举贤纳士,真心诚意的广泛
招纳贤
能,是自己的实力不断壮大。这期间,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贤士
之间相互举荐,互相推举的感人局面。荀彧最先来到曹操门下,他
举荐了程昱,
程昱举荐了郭嘉,郭嘉举荐了刘晔,刘晔举荐了满庞、
吕虔,二人又共同举荐了毛玠。这
种连环举荐实际上为曹操确立三
分天下的形势打下了人才基础。可以看出,当时的贤能之
士都是比
较大度和宽容的,能够在封建社会下,做到不嫉妒他人的才能,还
敢于举荐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现在人,多事互
相猜忌,相
互妒忌,更难做到推荐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来领导自己,
所以在这点上我们要向古代贤能
之士学习
6
、《三国演义》第十二
回,讲的是曹操用计大败吕布,攻陷濮阳
城,吕布被迫弃城而
逃。这件事情我们就可以明白一个道理,武夫
始终只能当将军。吕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有勇无谋,空有一身武
艺和力气,在深谋远虑、诡计多端的曹操面前,就显得很笨拙,很
无能。其实,吕布的谋士陈宫几次很好的建议和计谋,但不被重视,
最可气的是吕布与曹操会面,竟然不知道是曹操,还放走了曹操,
看来真的是空有一
把子力气是不能成就大事啊!现今时代,我虽然
不需要用什么计谋,但是也要做到既要有
一身本领,更要有智慧和
思想,要懂得用恰当的方法去赢取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p>
7
、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讲到曹操挟
天子以令诸侯,吕布攻取了徐州
城。从中我们看出吕布是反复无常,重利轻义的人。以前
认丁原为
义父,因董卓以财宝相送,吕布便杀了丁原。后番又认董卓为义父,
因王允和貂蝉巧使连环计,又杀了董卓。今番投奔刘备,因刘备、
关羽不在
,张飞醉之,趁夜把徐州拿下。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今社会,
都要固守诚信,要有做人做事
的原则,不能因为有了利益就背信弃
义,最终会落得千古骂名。
8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讲到孙坚之子孙策,年
18
岁,为不能继
承父亲遗志,图霸一方而着急落
泪,旧部朱治、吕范献计,向袁术
借兵。孙策以父亲的传国玉玺为证,借兵攻取秣陵,击
败扬州刺史
刘繇,收降太史慈,并击败吴郡严白虎叛乱,至此在江东开创了基
业。
孙策
18
岁就有平天下的志向和抱负,他礼贤下士、严整军纪、
爱护百姓,被东吴
百姓称为
“
孙郎
”
。现今时代,
18
岁的人很难有这
样的远大志向。周总理留学的时候,立下了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
”
的鸿
志
,最后成为全国人民爱戴的总理。我们要学古人,学习革命先烈,
从小立志,为实现自己
的志向而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这样才能成
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9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讲到曹操在行军路上见麦田成熟,
下令将
士不许践踏麦田,违令者斩。但是,曹操的马因飞鸟得惊吓,冲入
麦田,破坏了大片麦子。曹操割发代首,将士悚然,无不畏惧军令。
曹操治军严
格,所以军令畅通,军纪严整。我们任何一个集体和团
队,也要严格各种纪律,用铁的纪
律来约束所有人得行为,让想违
纪的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够步调一致,形成合
力,这个
集体才会有无往而不胜得战斗力。
10
、《三国演义》第十九回讲到刘备得到谋士徐庶之后,就
很器重
他,便让徐庶当上了军师。曹操得知徐庶的才学,便想得到徐庶,
便把他的老母亲抓以此逼迫徐庶来到曹操手下,但是至此徐庶没有
为曹操出一条
好计策。这才有
“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
的典故。我们
不难看出,不论什么年代招贤纳士、人员调整做
好是遵从人的意愿
和想法,强扭的瓜不甜,只有让人欣然接受,才能够激发出个人的
p>
潜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否则,就会事与愿违,互相桎梏。
11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讲到曹操邀请刘备到小亭畅饮
,煮清
酒,论天下。席间,刘备问曹操,谁才是一统天下英雄?曹操说:
“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
。刘备听后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
不觉掉到地上。这时正值雨季,雷声大作,刘备忙
捡起,不慌不忙
地掩饰说:
“
雷声一阵
,吓得筷子掉了
”
。曹操因此没有多起疑心。
< br>后
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尔虞我诈的场景很少了,
但是人与人之
间的交流谈话还是很多的,这就要求谨言慎行,夸夸其谈,自吹自
擂,甚至过于张扬都会招来人的反感,要机智、巧妙地回答,要善
于保护
自己,这样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中赢得大家的欢迎和尊重。
12
、
《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讲到曹操让张绣写书招安刘表。贾诩
说:
“
刘表喜爱结交文人名士,要派个名士才可以
“
。孔
融推荐一人,名<
/p>
叫祢衡,字正平。曹操召见祢衡,祢衡口出狂言,把文臣武将贬得
一无是处,还自夸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曹
操见其狂妄,让其做一
名击鼓的乐官,后被曹操用去招降刘表,因
粗言不逊被黄祖所杀。可见,古往今来的英豪
,不论是有多大的才
学,有多大的本领,都要谦虚谨慎,要靠真本事说话,不能妄自菲<
/p>
薄,否则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大家所唾弃。这也告诉我们,在现
实生活中,即使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超群,也不要自卖自夸,要靠实
际的工作成绩来赢得大
家的尊重和好评。
13
、《三国演
义》第二十六回讲到关羽探知刘备在袁绍处时,写书
信封,辞谢曹操。信中说:关羽早年
追随刘皇叔,誓同生死。如今
辞别,不是不感激丞相的大恩,只是当初的承诺不能违背。
曹操挂
回避牌,遵守许诺,放关羽离开。可以说曹操对关羽的爱护是罕见
的,倾其所有,但是关羽仍不忘故交,不弃故盟,这就是一种诚信,
是大义,因
此备受后人推崇,被尊为武圣人、武财神。曹操在这件
事情上
【篇二:《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我读《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
集而
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家们为背
< br>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
作者对蜀汉中的
主要角色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大加赞赏,
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
多。然而
,
将东吴的主要角色周
瑜、鲁
肃和孙权等只是作为配角作了轻描淡写。
< br>《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属章回小说,所以在我国文
学史上占有很重
要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
事都让人拍案叫好。本人较喜欢的故事
有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等
……
< br>
2013.9.14
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描写的过五关斩六将,乃是书中流传最广
的故事
之一。
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
/p>
已只好暂时屈服于曹操军营之下。用今天的话说,当时关羽虽然接
受了汉寿亭侯一职,而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挂念他的大哥
刘备
,时
时打听刘备的下落,当他得知刘备在河北时,便挂印封金离开曹营,
护送两位嫂嫂及少数随行星夜赶路,投奔刘备。途中先后经过五个
关口;因未向
曹操讨取领牌,沿途受到阻挠,不得已连创东岭关、
洛阳等五道关口,相继斩杀孔秀、韩
福等六员战将,史称过五关,
斩六将。史书用大量的篇幅,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
写给广
大的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历史上实际没有过五关斩六将这段故事,这是作者的艺术虚构,其
目的是为了表达关羽不辞艰辛千里寻兄的忠贞之节和义勇之慨。尽
管过五关、斩六将在
逻辑上经不起推敲,但它却符合听三国故事而
无暇辨别地理方位的广大民众的审美心理,
天长日久,过五关、斩
六将不仅已被人们接受,而且已经成为典故,化作成语,成为今天
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
2013.10.18
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描写刘备经谋士徐庶指点(推荐),说隆中卧龙岗诸
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
能,胜过自己百倍有余(当时传说:卧龙凤
雏得一人皆可安天下,诸葛亮号称卧龙)。当
时刘备正处在穷困潦
倒、急需用人之际,就带着关羽、张飞三次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
/p>
亮出山,因为前两次恰逢诸葛亮出游(或有意躲避刘备,试探其是
否诚心厢请)。然而,刘备为了表达一片赤诚之心,连续三天斋戒,
并且在关羽和张飞极
其不情愿的情况下,三请诸葛亮,诸葛亮被刘
备的诚心所感动,愿出山辅佐刘备成就一番
事业。诸葛亮初出茅庐,
就帮助刘备连续打了多少次胜仗,迅速扩充了领地,为刘备后来
建
立蜀国奠定了有利的基础。《三国演义》把这段故事称为三顾茅庐。
< br>
历史上虽然对三顾茅庐众说纷纭,但作者用本故事启发后人,人才
是做好一切事物动力和根本。
2013.12.19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火烧赤壁,讲的是刘备与东吴联合抵御曹操的故事。
因东吴大都督周瑜嫉妒
诸葛亮的才能,怕以后成为东吴的后患,多
少番设计陷害诸葛亮,提出让诸葛亮在
10
日之内赶制
10
万支凋零
箭,以备攻打曹操使用。然而,诸葛亮明知是周瑜想借此机会杀害
自己,但诸葛亮为了不破坏孙、刘两家的联合破曹的大事,凭借着
聪明的才智
和丰富的地理知识,利用大雾天气,巧妙的从曹操那里
借来(巧取)了
< br>10
万余支凋零箭,史称草船借箭。
该段故事虚构成分极多,据正史记载,草船借箭确有其事,但
那是
发生在孙权与曹操之间的战争故事。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
< br>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只,因船的一侧带箭过
多,因而船发生
倾歪险些翻船沉没,孙权急中生智,便让士兵掉转
船头,继续让曹操的士兵射箭,使船得
到了平衡方才脱险。孙权的
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外
,史
书记载周瑜的心胸非常宽广,根本不可能会嫉妒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作者用
了大
量的篇幅,极其夸张描绘了这段故事,故事中既反映了诸葛亮的智
< br>慧、才能,又巧借了凋零箭,促进了孙刘的进一步联合;既反映了
周瑜心胸狭窄,
同时周瑜心中也暗暗佩服诸葛亮,有为后来周瑜的
死埋下了伏笔;既反映了当时曹操在军
事上势力的强大,又衬托出
骄兵
必败
得哲理。该故事给我们后来的读者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无
限的遐想。
2014.3.22
【篇三:三国演义
读书笔记】
●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汉末十常侍为奸<
/p>
,
朝
政日非
,<
/p>
人心思乱
.
张角兄弟起事
.
百姓拥护
,
官军望风而靡
,
刘备不甚读
书
,
性宽和
,
寡言事
,
喜怒不形于色
;
其父早丧<
/p>
,
玄德幼孤
,
事
母至孝
;
家贫
,
贩屦织席为业
,
为汉室宗亲
.
p>
桃园三结义
,
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
,
二败黄
巾于青州
.
曹操幼时
,
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
言
.
何曰
:
安
天下者必
此人也
,
汝南许劭说操为治世
之奸雄
.
操除洛阳北部尉时
,
不辟豪贵
,
威
名颇震<
/p>
,
因黄巾起拜骑都尉
,
< br>引兵征剿
.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
的董卓
.
卓见玄德为白身
,
不为礼
,
张飞欲斩之
< br>.
●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刘关张与朱
[]
孙坚打败黄
巾
,<
/p>
朱
[]
诏封车骑将军
,
河南尹
;
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
/p>
,
唯刘备听候日久
,
不得除授
,
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
< br>.
署县事一月
,
与民无犯
,
民皆
感化
;
与关张情同手足
.
督邮至县索贿
,
张飞鞭督邮后三兄弟离去
.
< br>玄德
助刘虞平黄巾
,
刘虞
,
公孙瓒奏备功
,
荐
为别郡司马
,
守平原县令
.
宫中何
进与十常侍周旋
.
●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何进不听曹操之劝
,
从袁绍计
,
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
.
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
< br>,
何进中十常侍
之计入宫被斩
,
袁绍
,
曹操入宫杀宦官
,
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
,
去北
邙山
,
闵贡找回
,
半路遇董卓
.
卓引兵横行就都
,<
/p>
欲废少帝立陈留王
,
遭荆州刺
史丁原等反对
,
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
,
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
.
●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卓孟德献刀
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
为献
帝
(
九岁
),
强迫蔡邕为侍中
.
少帝作怨诗<
/p>
,
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
.
董
卓摄君害民
.
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
,
不成
,<
/p>
骑卓所赐之马而逃
.
被中牟
县令陈宫抓住
,
弃官同逃
.
操因多疑而杀吕后奢全家
.
并说
:
宁教我负天
下人
,
休教天下人负我
.
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