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我很重要》教案
漓江-
《我很重要》教案
一、
导入
(播放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视频)
看
完这个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通常,我们形容一个人异想天开,想得到自己能力以外的东西,都会用
一个短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形容。可如今,癞蛤蟆也敢追求天鹅了,这是因为癞蛤蟆认识到
p>
了自己的可爱之处,正如刚才的视频里所说的,
“虽然我外表不够潇
洒,但我感情专一,而且温柔”
(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它认
识到了自己在这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的这一举动,改变了几个世
纪以来人们的世俗观
念,它用它单薄的生命向世界宣告了:我很重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
篇哲理性散
文——《我很重要》
。
二、作者简介
那么在学习这篇散文之
前,我们先来看看究竟是怎样一位作家喊出了这样一句话。
著
名作家王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她的署名是阿咪、狂姐、原水爆或者荷兰豆,也许我早就读过
她的作品了。
然而她的名字是毕淑敏,
这名字普通得
如——对不起——任何一个街道妇女。
毕淑敏,
就是这样一个极
普通的名字,却成就了极不普通的一生。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毕淑敏
1952
年出生于新疆,
1969
年,年仅
17
岁的她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
11
年。
1980
年转业回北
京。
从事医学工作
20
年后,开始写作,共发表作品
200
余万字。从
1987
年
发表处女作《昆仑殇》
起,毕淑敏一方面以边疆高原生活为题材,创作了《补天石》
p>
、
《阿里》
、
《君
子于役》等
昆仑系列
< br>的作品;一方面毕淑敏十分关注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理,写出了《女人之约》
《
生生不已》
《预约
死亡》等作品。
<
/p>
《红处方》是毕淑敏第一部长篇小说,而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
表后,这篇
作品被誉为:
“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
临终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
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大家有机会可以找来看看。
毕淑敏曾说:
“每个人的历史如同嗜血的蚂蟥,紧紧地叮咬着我们的皮肤,随着我们转战天下。
”
11
年的
部队生活给她积累了宝贵的写
作素材。处女作《昆仑殇》就是讲述昆仑防区部队进行军事拉练过程
中发生的事。
毕淑敏在阿里高原当兵的时候,有一次部队拉练,穿越无人区,毕淑
敏身背重负,行进
60
公里,还要翻
越
6000
米的高山。下午
4
点,才走了一半路程,就再也走不动了。她决定自杀以结束痛苦。但出于
生
命的本能,毕淑敏最终没有跳下山崖。后来,遇到收容队,她被告之:如果不快点走,就会冻死
< br>在这个山上。最后,终于在朦胧的月光下,沉重而坚持的脚步把她带到了宿营地。
11
年高原艰苦的生活使毕淑敏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
“你一个人,你会觉得自己极其渺小,但是有时
候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特
别不容易的生灵。万物会围绕你旋转,因为它们都不能动。那山多伟大,但
它不可以走,
雪,它只能落在这儿。可是你是有能力的,你是有能量的,你可以去做你愿意做的事
情。
……我知道我一定会死,我一定会化成一个冰雪或者一个泥沙,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会觉得要
珍惜这个生命,我要为自己创立一个信念出来。
”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我很重要》这篇散文,也是从珍爱、重
视生命的角度发出的感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
三、课文解读
1
、自己快速阅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两个问题。
1
①作者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②全文可
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
1
—
6
p>
段)
;第二部分(
7
—
28
段)
;第三部分(
29
—
40
段)
;这三部
分各写了什么?
“我很重要”
第一部分(
1
—
6
段)
:从反面着笔,指出我们从小受过的教育是“我不重要”
< br>。
第二部分(
7
—
28
)
:多角度阐述“我
很重要”的原因与依据。
第三部分(
29
—
40
段)
:鼓起自信心,肯定自我很重要。
从这三部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理变化?
提出问题(迟疑)——分析问题(深思)——解决问题(坚定)
我重要吗?
我很重要
坚定地宣布我很重要
2
、合作探究
通过刚才的分析,对于这篇散文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赏析这篇文章。
⑴
课文的题目是“我很重要”
,可文章的开篇却为什么写一系列的排比句说“我不重要”
?
文章一开始用排比句式连续地说“我不重要”
,强调一种普遍的观点,
容易被读者接受。一直以来,我们
的价值观念都是强调他人他物的重要,重视肯定自我是
一种需要批判的个人主义倾向。而这篇文章
从一连串“我不重要”开篇,为下文阐述“我
很重要”作铺垫,通过两者的对比来鲜明地突出“我
很重要”的观点。这是运用了欲扬先
抑的手法。我们来做一个比喻,一个山谷和山峰,抑是在山谷,
扬是在山峰,扬和抑有一
个高度对比,我们站在山峰就可以对山谷一览无遗,也就可以看到我们一
直以来推崇的“
我不重要”这种观点的缺点。在这里,
“扬”和“抑”两方不是平等的,是有所侧重
p>
的。先说“我不重要”
,就是为了突出“我很重要”
。那有,有欲扬先抑,当然就有与之相对的,欲
抑先扬,
就像老师有时想要批评一个学生上课说话,
他会先赞扬这个学生思想活跃,
然后再来个
“但
是……”
,
“但是”后面的内容才是重点。
⑵
刚才我们已经说了,作者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那作者发出“我重要吗”的
疑问之后,是从哪些角度来分析的?也就是说作者认为“我很重要”的依据是什么?(从文中找出
p>
关键句子)
①“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
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万物之灵。
(自然)
②“我”是人类精神文化之火的承传者,负有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
(历史)<
/p>
③“我”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是机遇的产物。
(诞生)
(从“自然人”角度)
④
“我”
是父母浓浓慈爱与亲情的不可失却的承载。
(
《游子吟》
: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
草心,报得三春晖。
)
⑤“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⑥“我”是子女唯一的至高至尊的血缘之爱。
⑦“我”是朋友不可代替的情感空间。
古诗有云:
“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难觅”
、
“士为知己者死”
,知音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候
有些心情其他人都不懂,而只有
知音能读懂。不知大家有没听过古代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链接:俞伯牙和钟子期两个人是知己,俞伯牙觉得他弹的一首曲子《高山流水》
,只有
钟子期能够听懂,
后来在钟子期过世之后,俞伯牙就把琴摔了,此生再不弹琴。
因此,
《警世通言》有云:
< br>“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
干今交道奸如鬼
,湖海空悬一片心。春
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
p>
2
由此可见,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我们的知音来说,都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我很重要。
(从“社会人”角度)
⑧“我”是我的事业和工作中无人可以替代的主宰。
(从“个人价值”角度)
3
、整体感知
提问:作者认为
“
< br>我很重要
”
,文章是从哪几方面进行具体阐述的?
请快速阅读课文,疏理文章,抓
住关键性句
子,划出文章写
“
我很重要
”
的句子。
①
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
——
父母
②
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
?
——
伴侣
③
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
——
孩子
④
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
——
朋友
⑤
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
或缺的主宰。
——
事业
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
?
——
生命诞生的偶然性
⑥
每个人都是
“
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的万物之灵
”——
人的进化历史
⑦
每个人都是人类不断进化的成果
2
、提问:人们断定自己是否重要的角度是什么?作
者是如何认为的?
明确:人们常常
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作者认为:
“
重要并不
是伟大的同义词,它
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
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
为光明在奋斗着,
我们就是无
比重要地生活着。
”
3
、提问:为什么
“
当我说出
‘
我很重要
’
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
”
?
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
都是
——“
我不重要
”
。开始用排比句式连续地说
“
我不重要
”
。
4
、提问:正是由于所受的教育和传统的价值观念使
然,作者从开始的担心别人的批判到后来响
亮地向世界宣布
“<
/p>
我很重要
”
,其中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思想
过程?这一过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①
对自己小声说
②
声音放大一点说
③
大声对世界宣布
④
昂头响亮地宣布
变化原因:作者和我们都认识到了
“
我很重要
p>
”
是心灵对生命的承诺。
四、结合实际讨论
⑴经过理性的深思、分析之后,作者发出了“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我很重要”的呼<
/p>
喊,从开始的小声说,还不习惯,到声音放大了一点,到最后大声地对世界宣布,作者坚决
地发出
了“我很重要”的宣言。那么在这里,作者说“我还习惯宣布这一主张,我们在不
重要中生活得太
久了。
”我们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想一想为
什么人们不习惯说“我很重要”?
孔子有一天周游列国时,在
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中
的一个是:鹅
的叫声为什么那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
短,
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小孩啊,他可以做我的
老师啊!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
的大思想家、教育家,而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比较谦虚的国度,自古以来,
我们教
育小孩子长大以后要做一个“谦谦君子”
,也就是要谦虚。例如,当别人赞扬或赞美我们
时,
我们通常会说“过奖过奖、哪里哪里”
,然而,同样的情况
,在西方,他们的回答却是“
thanks
”
< br>,
西方人很坦然地接受别人的赞扬。这是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我们的思维模式
习惯于将自我融入
于整个集体之中,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强调“我不重要”
,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渺小的形体必
然要从属于伟岸的自然和广阔的社
会,因此我们的个性远不如西方民族那样张扬。
⑵通过刚才的
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发出“我很重要的呼喊“,但是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
3
无书”
,作者认为“我很重要”
,你是否也这样认为呢?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讨论)
其
实无论是“我很重要”还是“我不重要”
,都有自己的道理。我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好好
的珍惜自己,
珍惜生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我不重要,可是平凡的我们可以像雷锋一
样,做好自己身边的小
事,为社会做贡献。前者主要是从珍爱生命,重视个人价值的角度
谈的;而后者则是从个人和集体
的辩证关系谈的。可见,选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
不同。
⑶同学们刚才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么认为“我很重
要”同学,是不是就意味着“我最重要”呢?
不是,
“我最重要”
是以我为中心,
一切从我发,
p>
是极端的个人主义,
事事处处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而“我很重要”强调的是个体意识的觉醒,强调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体< /p>
现生命的意义。
⑷也许我们以前都忽视
了自己的重要,这篇散文提醒了我们要重视自己,那么,意识到“我很重要”之
后,我们
应该怎么做呢?
要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因为“我很重要”
。而这也正是毕淑敏写这篇散文的最终
主旨
。
五、拓展提高
< br>既然生命是如此重要,
我也很重要,
但是,
实际生活中却总有那么多的人选择舍弃生命:
如写那一首
“黑
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顾城,对沙漠奢爱如命的三
毛,忠君爱国的屈
原,甚至为国献身的黄继光、董存瑞等等,那么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这
些行为的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些人为了
追求比生命更高价值的东西而选择离去,比如屈原,他
是以死来怒斥小人的奸诈、皇帝的
昏庸,以死来明正他的忠君爱国之心,那么他觉得这些比生命更
加重要,
所以他选择舍弃生命。
但是,
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
说毕竟还是非常重要和来之不易的,
我们知道,母亲生我们的时候,要经过十月怀胎,这
个过程是非常辛苦的,而我们也是经历了很多
才成长到今天,所以不管是为了社会,为了
自己,还是为了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我们都不能轻易
放弃生命,都要学会珍爱生命。<
/p>
六、总结
莎
士比亚的著名戏剧
《哈姆雷特》
,
我们
这里应该有很多同学都有读过,
那么大家记不记得里面有这样一
句话: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
表,多么文
雅的举动!……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
/p>
莎翁的话告诉我们,人是很重要的,而作为每一个个体的我,不
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忘的小草,即使我是
一滴水,我也能滋润一寸土地;我是一缕阳光,我
能照亮一分黑暗;如果我是一粒粮食,我也能哺
育生命;即使我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只
要我坚守自己的岗位,我也会做出巨大的贡献。所以,我
们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段文字,作为我们的生命宣言:
p>
我,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的过程也往往令我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
无限的价
值,却在于我自己掌握。我郑重许诺:绝不辜负生命。
我们要记住,我不是被遗忘的小草,我是一方独特的风景,因为我真的很重要。
八、作业
1
、课外收集一些关于“重视自我”的名人名言。
2
、对比阅读:李炳青的《你真有那么重要吗?》可以把自己读完之后的一些感受记
下来,可以是一两句
话也可以,只要是自己的思考即可。
4
十八岁和其他
一、教学目标:
< br>1
、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
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
自己的见解;
3
、能用自己的
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4
、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二、学习重、难点:
1
、认识理解两代人的矛盾。
2
、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体会父母
对儿女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
/p>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走近“大师”
(一)
走进作者
杨子,
本名杨选堂,
1921
年生,<
/p>
广东省梅县人。
暨南大学商学院毕业。
历
任
《前线日报》
《中国时报》
《新
p>
生报》
《民族晚报》主笔,并任教职,兼涉政界。曾任台湾大学讲师
、中兴大学副教授、台湾省政府编译
室主任、中央银行行务委员等职。后任《联合报》<
/p>
副社长、
社长、中国论坛发行人、
《联合
晚报》
发行人。
现任联合报系副董事长。
研究经济兼长文学,以笔名杨子在报刊开设“杨子专栏”
“杨子漫谈经济”
“杨子论衡”等专栏,颇受欢
迎。著有散文《精神的裸体》
《回首拥抱那人》
《被宠
爱的感觉》
《男人的诞生》
《春孕》
《
水柳的诱惑》
《感
情的花季》
《昼夜记
》
《香囊》
《相亲》
《杂花生树》
p>
《惊喜》
《描梦记》
;小说《变色的太阳》
(曾拍成电影)
《欲神》
《魔象》
p>
《浸酒的花朵》
;经济论文集《经济理论活用》
《经济理论的落实》
《经济小品》
。
(二)文题背景及解析
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 样
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
幻想,喜欢冲动,
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
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心智?台湾
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和
他们的父母提供了一种操作交流的平台。
二、走进文本
(一)文面把握
1
、重点词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