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经济练习题

萌到你眼炸
556次浏览
2021年02月18日 06: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骆驼祥子读后感-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pessimistic)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中国古代的经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在我国古代,


“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


“社”指土地 之神,


“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


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王驾《社日诗》云:


“桑柘影斜 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


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



)


A


.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


.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


.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


.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2< /p>



《后汉书》记载:


< br>(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 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


内丰给。


”材料反映出当时庐江农业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技术的落后


B.


自然资源的贫乏


C.


灌溉技术的落后


D.


农民意识的落后



3

< p>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富国》


) 根据材


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


小农经济


B


.精耕细作


C


.铁犁牛耕


D


.自给自足



4

< br>、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



“凡农之道,厚(候)


之为宝”


< br>《农书·


粪田之宜》



“用粪犹 用药也”



《吕氏春秋·


上农》



“时至而作,


竭时而止”

< br>。


《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 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5< /p>



据统计宋代耕地面积为亿亩,


明代增加 到亿亩,


清代又增至


11


亿亩。


其中,


新增耕地中,


不少是“瘠卤沙岗”



“陡绝之地”


。明清时期,


“瘠卤沙岗”和“陡绝之地”能够成为耕地的


条件是


[




]


A


.筒车等新灌溉工具的推广应用


B


.犁耕技术的提高适应了不同土壤耕作需要



C


.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植制的推广


D


.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


6



在官方史籍中,


清代人口数字 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乾隆六年



1741


年)


突破了


1


亿大关

< br>(


1



4


亿)


,并相继在乾隆二十一年(


1766

年)突破


2


亿,乾隆五十五年(


1 790


年)突破


3


亿,道


光十四年(


1834


年)突破


4


亿。这种所谓的”人口爆炸”


(





)


A


.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B


.对农业社会形成较大压力



C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


.是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产物



7



《论贵粟疏》载:


“四时之间


,


亡日休息


,


又私自 送往迎来


,


吊死问疾


,


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


如此


,


尚复被水旱之灾


,


急政暴赋


,


赋敛不时


,


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 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该材料反映 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


脆弱性


B


.自足性


C


.顽强性


D


.封闭性



8

、白居易诗: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 业,头


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


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 取措


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初会痼疾。其原因是


(





)


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


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


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


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10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


1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的发展要求 。


”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B.


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 不景气状况



C.


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


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11


、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


< /p>


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


%


,江


浙行省占


%


,江


西行 省占


%



湖广行省占

< br>%


。结合图


4


分析,正确的是< /p>


(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


3/4


B.


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



C.


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D.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



12


、近代以来华南虎濒临灭绝,但学者研究指出:长江以南地区,宋代以后虎 患渐趋频繁,


至明清尤盛,且较集中发生在闽、赣、粤等省交界处的山区。明清时期,上 述地区虎患盛行


的可能原因是:


(




)


A.


气候变迁导致老虎出山觅食


B.


人口增加导致山区过度开发



C.


以虎骨等入药的风气渐盛


D.


国内旅游的风气逐渐形成



13< /p>


、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 /p>


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上述情况从 一个角度说明(









A


.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B


.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



C


.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


.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14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


,


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


,


各地 财产达


300


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15


、唐太宗说

“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


,


必不可超授官秩


,


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


,

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


防止官商勾结







B


维持社会等级





C


重义轻利






D


重农抑商




16


.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 活的时代最早是在


(



)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16


.被称为“中国民间故宫”


“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和被称为“清代北方民居建 筑


的一颗明珠”的乔家大院都是明清时期商人发家后所建的。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


A


.使农民的生活更加贫困


B


.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


.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D


.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2

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