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温柔似野鬼°
996次浏览
2021年02月18日 06: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清炒山药-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晚安我的爱)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轼《晁错论》



一、故事引入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 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


的样貌﹕“脚不大 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 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


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什么是断句呢?







中国古 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 断开,叫







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二、


考点解读



请用斜线(


/


)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


6


处)



3


分)



魏舒身长八尺二寸,


不修常人近事∕



少工射∕



入山泽∕



每猎大获∕



为后将军钟毓长史∕




与参佐射戏∕


舒常为坐画筹。


后值朋人少,


以舒充数,

< br>于是发无不中,


加举措闲雅,


殆尽其妙。



(选


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

< p>


【译文】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善于和常人交往,年轻的时候擅长射箭, 如山林或野外打猎,


常常收获很多,后来担任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常和部将参佐们 玩射箭游戏,魏舒在旁边给他


们计分。后来有一次参加的人不够,就让魏舒充数,结果魏 舒百发百中,加上他对于射箭的言辞恰


如其分,极尽射箭的精妙。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重庆卷


已经把断句作为必考专题,所选语段不长,有故事性或分析评论,可能涉及文史 哲知识;断句三分,


一般六处,对选文的整体或者部分进行断句,只用斜线(

< p>
/


)断开,不加标点。



三、


方法指津



(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


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


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二)具体方法:寻找标志,辅助断句



1


、名词(代词)断句法


< p>


1


)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 此多可喜亦多可




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



三五 之夜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 p>
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


此< /p>



多可喜



亦多 可悲




2


) 小结: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


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


名不提姓了。注意下列代词:



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



谦称:寡人、臣、妾、朕、孤



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

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或代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1



3


)练一练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 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


也则事寡败矣


< br>刻削之道



鼻莫如大



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



小不可大也



目小可大



大不可小也



举事亦然



为其后可复者也



则事寡败矣。



译文——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 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


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 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情都是 这


个道理,为了以后可以再有挽回的余地,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 p>


②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 二百里∕欲因公弟献


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 里



译文——吕蒙正做宰相时总以宽厚待人,太宗非常赏识。有 一位朝士,家里收藏古镜,他说此


镜能照二百里地,


(朝士)想 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吕蒙正的)赏识。吕蒙正


的弟弟告知,吕蒙 正笑着说:



我的面子只不过碟子般大小,怎么能照到二百里?




2


、虚词断句法



1


)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于是余有叹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







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人之所罕至




非有志者不能至




< p>
我们看加黑的虚词,可臵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


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


12


处标点,有


10


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

< p>
‚游者


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

< br>‚鸟兽‛


‚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 /p>



2


)小结: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 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


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 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①句尾词:


也、矣、焉、耳、耶、与(欤)


、邪(耶)


、哉、夫等后可断句。



②句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且夫、嗟夫、嗟乎、呜呼、


窃、请、 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③句首 时间词:


如“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前可< /p>


断句。



④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


或 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 br>⑤复句中的关联词: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 、或、况、


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 断开。



⑥其它的如:


以、于、为、则 、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而”表转


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注意: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 也,固先乎


吾,吾从而师之”一句,


“乎”用在句中同“于”< /p>


,是介词,词性变了。如“师道之传也久矣!欲人


之无惑也难矣!


”一句,


“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3


)练一练: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 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


学》



明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

有所益。




【译文】我难 道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


多,谁能 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2


②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 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 难易乎



为之




难者亦易矣



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




③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不然


∕古之桀骜者岂少哉∕



【注释】



君子



两句:出


~


《尚书


·


牧誓< /p>


·


大传》



“< /p>


爱人者,兼及屋上之鸟



。比喻爱一个人 ,也会


爱与这个人有关的东西或人



【 译文】


君子爱这个人,便推广到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对于圣人的弟弟呢!既然这样 ,


那么祭祀的是舜,而不是象啊!否则,古代桀骜不驯的人难道还少吗?



3


、对话断句法




1


)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p>



《鸿门宴》




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 br>∕


良曰



长于臣



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



吾得兄事之



(< /p>


2


)小结:


文言文中,有一些对话的标志 ,如:


“曰”



“云”



“言”等,在它们后面一般都要


断开。注意两点:一 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3


)练一练



①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 乎?”王曰:


“否。



“二人言市


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寡人信之矣。




②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


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 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上 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各有差



上问曰



如我


∕< /p>


能将几何



信曰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于君何如


< p>



臣多多而益善耳


∕< /p>


上笑曰



多多益善



何为为我禽



信曰



陛下不能将兵




善将将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译文——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 韩信:



像我的才能


能统率多少兵马?< /p>



韩信说:



陛下不 过能统率十万。



皇上说:



你怎么样?



回答说:



我是越多越


好。



皇上 笑着说:



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

< br>


韩信说:



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 驾驭将


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4


、修辞断句法



1


)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②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④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 p>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 p>



⑤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2

< p>
)小结:排比、对偶、对称、顶真、对比、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


句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另:相同词语 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


的重叠形 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愚公移山》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p>



3


)练一练:




3


①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 之菽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


者小也(罗隐《辨害》)< /p>



明确: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农民)之菽(豆类) 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


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损失)者小也。< /p>



【译文】虎豹为害伤人就要焚毁山林,不能顾及平民在山林中种 的豆麦;蛟龙为害伤人就要堵


绝河流,不能顾及渔人在河流中下的钓钩鱼网。这是因为所 保全的重大而所丢失的微小呀。




中 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


餐得士二人。”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



与不期众少



其于当厄



怨不期深浅



其 于伤心



吾以一杯羊羹亡国



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译文——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 予帮助)


;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


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 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补充:中 山国君宴请国都里的士人,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其中。由于羊羹没有分给自己,


司马子期一 生气便跑到楚国去了,还劝楚王攻打中山。楚攻中山时中山君逃亡,有两个人提


着武器跟 在他身后。中山君回头对这两个人说:



你们是干什么的


?”


两人回答说:



我们的父


亲有一次饿得快要死了,您赏给一壶熟食给他吃。他临死时说:



中山君有了危难,你们一定


要为他而死。

< p>


所以特来为您效命。



中山君仰天长叹,说:



施与不在多少,在于正当人家困


难的时候;仇怨不在深浅,在于是否伤了人家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国,因为一壶熟食得


到的两个勇士。




5


、特殊句式断句法




1


)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br>(


2



小结:

< br>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句式和固定结构已成为断句的显性标志,


我们可以据此来断句 。



常用典型句式有:




◆判断句式:“„者„也”,



„„者也等。



◆反问句式:不亦„乎 、何„之有、安„哉(也)、孰与„„乎、岂„哉、奈何„„乎等。



◆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

< p>
孰若„„。



◆固定词组:如“有所”“无所”“ 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


以”“得无”“无乃”“何以” “于是”“然则”等。



◆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 为独立成分,中间不能断开。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名,


由于古今习惯的不同,很容易混淆 。如:何易于、中期等。




3


)练一练: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昔有人 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


投于 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


“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 —《买


鸭捉兔》



明确: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



【译文】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 出来,


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 野鸭子投放出去,


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 像人那样对猎人说:


‚我是一


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 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



6


、总分断句法




4

清炒山药-


清炒山药-


清炒山药-


清炒山药-


清炒山药-


清炒山药-


清炒山药-


清炒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