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小测试 复习13《王顾左右而言他》《如梦令》
村支书-
1
初三古诗文复习(
13
)
---
《王顾左右而言他》<
/p>
《如梦令》
作答时间:
20
分钟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
/p>
“王之臣
,
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
“弃之。
”
曰:
“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
“已之。
”
曰: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一)解释词语。
①
托其
妻子
于其友
(
)
②
比
其
反
也(
< br>
)
(
)
③
则冻<
/p>
馁
其妻子
(
)
④
已
之
(
)
(二)句子翻译。
1
、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2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3
、王顾左右而言他。
(三)常识和
内容理解。
1.
(
1
)孟子的三个问
句的共同点,是都用了
___
____
句式。
(
< br>2
)孟子的三个问句不能换序,其理由是
2.
顾左右而言他”原因是
,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齐宣王
的样子,齐宣王这么做是想要
。
3.
孟子
巧问诘难齐宣王,其根本目的是
。
4.
与本
文不是出自同一本书的篇目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A.
《天时不如地利》
B
.《公输》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为学》
5.
下列内容与《孟子》无关的一项是(
)
A.
儒家经典
B.
记录孟子言行
C.
编年体
D.
“民为贵
p>
,
社稷次之
,
君为
轻”的出处
6.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孟
子对齐宣王的问题中,可看出他敢于批评时政,关心民生。
B
、孟子采用层层推进的类比说理方法,最终使齐宣王心服口服。
C
、从齐宣王态度的前后变化中可看出他认识到了
错误
D
、文章启示我们在进行批
评教育时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直接批评。
2
7.
下列本文作者和作品的介绍与
简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文
的作者孟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B
.孟子史称“圣人”
,
《孟子》一书
正是记录其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C
.孟子的三问语气都十分平淡,且前两问都是闲笔,实际意义不大。
D
.孟子是一个机智勇敢、关心民生、敢于批评时政又善于设
问的人。
8.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文
中可看出孟子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B.
文中传神地写出了齐宣王的尴尬和可爱。
C.
孟子从国君生活中的事情入手层层诘问。
D.
孟子最终目的是劝说齐宜王治理好国家。
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如梦令
【
】
号:
昨夜雨
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p>
1
、词语解释
。
①
雨疏风骤:
②
浓睡:
③
绿肥红瘦:
④
卷帘人:
2
、
本词作者以与侍女
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
的细腻感情。
惜花实际上是惜
,
惜
3.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浓
睡”的意思是睡得很久,睡得很香。
B.
“卷帘人”的回答让作者感到非常意外。
C.
“知否”三句是作者对“卷帘人”的嗔怪、启发。
D.
作者在词中以花自喻,赞叹自己青春如花。
4.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p>
“雨疏风骤”是这首词叙事、抒情的背景。
B
、
“试”刻画出词人心系花事不忍见花落的心理。
C
、
“知否,知否”
是词人对卷帘人说“海棠依旧”嗔怪。
D
、词中的“却道”与“却道天凉好个秋”中的“却道”语境义相同。
5.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短小精悍,意境层进,表达了作者伤春惜花之情。
p>
B.
“试问”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矛盾心理。
p>
C.
“却道”写出了“卷帘人”回答主人
时的漫不经心。
D.
昨夜雨疏风骤”
意思是昨夜雨点稀疏,晚风径拂。
6.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