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才子卢冀野

温柔似野鬼°
623次浏览
2021年02月18日 09: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月牙-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爱得剩我一个人)


江南才子卢冀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一个月黑风高的冬夜,


南京城南一小


巷深处,一文学青年用双手卷做喇叭状,大喊‚卢冀野——


卢冀野——卢冀野


!


‛一声更比一声高,一声更比一 声长。声


如泣,野无语。



卢冀野是谁


?


说来惭愧,连我这个向文字讨饭吃者知之也晚,


直至


90


年代末我编《南京情调》读《冶城话旧》时 ,方知卢


冀野是一位曾被誉为‚江南才子‛的南京乡贤。


10< /p>


年后的一


个偶然,我见到卢冀野的三公子卢佶,承他美意,陆续赠 我


《冀野选集》


(


洛杉矶版

< p>
)



《冀野文钞》


四卷< /p>


(


中华书局版


)



读罢感慨良多。



‚若问江南卢冀野‛



为卢冀野招魂, 权借先贤们的遗文描摹其‚形‛




“ 有一位江南才子而面团团如富家翁,近且蓄小胡俨若卓别麟,


其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 有幽默的味儿,此人不至则满座不欢,而


诗才词调曲韵谈锋,为当代曲乐大师吴梅第一高 足,曾任各大学教授


多年,一年胖似一年者日卢前。



(


易君左


)


“他体胖 ,臃肿膨脖,走不了几步就气咻咻然,年纪轻轻就蓄了几根


短须……他的衣履从来是不整 齐的,平时是一袭皱褶的长袍,项下纽


扣忘记扣乃是常事,破鞋破袜上面蒙着一层灰土。 看他那样子,恰像


是江湖上卖卜看相一流的人士。


< p>
“他性诙谐,


一肚皮笑话,


荤素皆备。

< p>


(


梁实秋


)


‚按他的社会关系来讲,做官的机会很多,但是他却说‘能


为狂士终豪侠 ,岂必才人尽达’




(


谢冰莹


)


文字还嫌苍白


无 力,且看丰子恺为他作的一幅肖像。而卢冀野自己则名士


气十足地说:

< br>‚若问江南卢冀野,而今消瘦似梅花。




卢冀野


(1905



195 1)


原名正绅,后易名前,上世纪三四十年


代有广泛影响的词客 、


诗人、


文学和戏剧史论家。


祖籍丹徒 ,


曾祖卢鲞进士出身,曾任翰林院编修、云南学政,后应曾国


藩 之邀,


主持南京钟山尊经惜阴书院。


之后,

家族文脉渐衰,


多以教读为生。及至卢冀野出生,家境巳是‚挥毫泪上桃花


纸‛了。



卢冀野


16


岁报考东南大学,因数学太蹩脚,名落孙山。次年


再度冲刺东南 大学,


终被以


‚特别生‛


资格录取,< /p>


与任中敏、


唐圭璋一起入吴梅


(


瞿安


)


门墙。


吴梅尤为 赏识卢冀野的才华,


除教习其写诗、填词外,还授散曲创作。唐圭璋说:



‚冀


野有才华,活动能力也强,文人、武人他都认识 。东南大学


的学生刊物最早就是由他一手搞起来的。



吴梅晚年常向人语:


‚余及门中,


唐生圭璋之词 ,


卢生冀野之曲,


王生驾吾之文,


颉可 以传世行后。


得此亦足自豪矣。



< /p>


卢冀野东大尚未毕业,


父丧,全家十余人的生活重担全摞在他的肩 上,不得不四处


兼课,奔波于京沪线上,自叹过着‚汗颜执鞭做人师,出入


经营量升斗‛的日子。易君左说卢冀野课务重,每周两天在


真如


(


暨南大学


)


,两天在上海


(


中国公学


)


,两天在南京,一


天在火车上。


卢冀野说,

这种捉襟见肘的生活,


直至入川,


‚才

将旧日子未了的手续


(


债务


)


偿给清楚‛



稍有积余,

< br>他便买书、


刻书,乐此不疲。



卢冀野毕生勤奋,


除教学、


学术研究外,


创作了大量的诗词、


散曲、


杂剧及随笔。

其代表作有


《明清戏曲史》



《读 曲小识》



《饮虹乐府》


< p>
《冶城话旧》等,还有无人触及的《八股文小


史》


,足见其文人的才情与学者的广博。



若论卢冀野的词曲功夫, 纸上谈来终觉浅,且让我们欣赏他


的若干佳构。春日南京太平门外钟山山麓,桃花盛开, 游人


如织。一日他侍老师吴梅赏桃花,作【小桃红】词:



莫道青衫薄,


莫负春花约。


江南三月,


绿杨成廓。


况青山灼灼遍桃花,


且尽花前酌 。



空里莺声落,枝上红绒托。斗草光阴,禁烟时节,金粉楼阁 。羡十里


斗红妆,唱彻迎春乐。



此词 婉约,如行云流水,颇得前贤遗韵。亦有豪放篇章,他


的抗日名篇【满江红】

< p>
《宝山之役》


,金戈铁马,直逼岳飞【满


江红】< /p>


‚怒发冲冠凭栏处‛之壮烈气概。词下阕云:


< br>弹已尽,枪虽折。头未断,心还热。况此城与我,存亡关切。有我不


能寸土失,要 知吾士坚如铁。载姚营,他日史书存,歌先发。



作小令也是卢 氏的拿手好戏。卢冀野在金陵大学执教,因是


教会学校,学生们交谈都用英文,不屑汉语 。卢冀野针对这


种弊端,即席作小令【一半儿】


,在课堂上读给 学生听:



拜伦、戈德果如何


?


诗国新开碧眼科。李杜苏黄未必多,你知



?


一半儿‚焉斯‛


(YES)


一半儿‚努 ‛


(NO)




小令第三句系指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他在幽默中隐


含讽喻,对一些学生的一知 半解或对洋人的盲目崇拜提出了


批评。



时人对卢冀野的诗词有不俗的评论。


‚以新材料人旧格律……


多可诵之作‛


(


吴宓


)




‚冀野曲学专家,驰名海内外,词


不多作,


恰是出色行当。



(


叶恭绰


)



而 张友鸾则干脆称其


‚今


允为国中治曲第一人‛

< br>。



卢冀野不仅工词,擅诗,长曲,新诗也写得相当漂亮 。他的


《春雨集》和《绿帘集》谅今日的诗人们也须刮目,甚而仰


目。且看他


18


岁的少作《本事》




记得当时年纪小,



我爱谈天你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花下



风在树梢鸟在叫。



我们不知怎么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


这首写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的初恋小诗,字句清丽,朗朗上


口。黄自教授将其谱成曲,被选人解放前中学生 音乐课本,


传唱全国。琼瑶小说中也有女主人公唱这首歌的描写。浦江

< br>清评论卢氏的新诗说:


‚其新诗脱胎中国旧诗曲的句法,不学

西洋的格律,甚有可取之处。


‛卢冀野的大部分新诗都被人谱


曲传唱,有的甚至被改为南曲。他还与作曲家陈田鹤合作,


以苏武牧羊为题材,创作了 大型清唱剧《活梁话别》


,名噪一


时。



卢冀野不属于


‚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 须‛


之类的苦吟诗人,


多即兴之作。



抗战前,张佛千在上海办《十日》杂志。一日,他刚由京返


沪, 老友卢冀野与郁达夫先后不期而访。张佛千自然尽地主


之谊。郁达夫提议弄堂里有家小酒 馆,有陈年绍酒,可以尽


兴。坐定,老板娘问郁达夫允诺写的字带来否

< br>?


郁达夫笑了笑


说,今天由他们三个人联句‚打油‛


,写好即交卷。卢冀野好


胜,抢头功开句:


‚主人方归客即至,喜遇风流郁达夫。


‛张


佛干接下句:


‚莫嫌弄里馆子小,



卢冀野说古人诗中没有


‚弄


里‛呀,郁达夫一边叫老板娘加酒,一边接上:

< p>
‚好酒一壶又


一壶。


‛三个人自娱自乐。



卢冀野生性幽默,抗战时张道藩请他吃饭,当侍者端上一条

< p>
大鱼的时候,


卢冀野用筷子敲着鱼盘说:


‚老兄,


许久不见了。



逗得同桌喷饭。那真叫 一代名士,诗酒风流。卢冀野口无遮


拦。在重庆时,一画作平平的画家,硬拉卢冀野为他 的青山


绿水题字。卢冀野又信手‚打油‛


‚远看似西瓜,近看是蛤


蟆;原来是山水,哎呀我的妈


!< /p>




1940


年 ,


卢冀野随国民参政会慰宣队到西北劳军,


经西安时,


去看谢冰莹,谢正在办《黄河》杂志,强行‚绑架‛


,要卢冀

< p>
野留下买路钱


(


稿子


)< /p>


。卢冀野说‚好,好‛


。于是提笔挥毫在


宣纸上题诗:



‚长安倦旅雪中行,香米园西遇女兵。号角


诗筒同一吼,


黄河从此怒涛生。



谢冰莹惊叹卢冀野把时间


(


< br>日雪


)


地点


(

< br>香米园


)


和她的名字


(


女兵


)


及杂志


(


黄河


)



一齐融


在诗中,称诗是‚才子之作‛


,夸他才情横溢,是倚马可待的


人物。



——若问江南卢冀野,而今消瘦似梅花。



(


卢冀野口占诗


)


“新词鼓吹中兴乐”



1938


年,国民党制定并通过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


,旨在


‚团结全国力量,集思广益‛


,共同抗日。当时的参政员由社


会各界人士组成。卢冀野一介书生,因历史的拨弄竟也成为


参政员。

< p>


33


岁的卢冀野当上参政员后很兴奋,曾作《受 参》明志:


‚愿


共苍生忧社稷,诸君莫负雨霖望‛


,表现了一个传统知识分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的责任感与远大的 抱负。


‚四


参国政,两度天山‛


,卢冀 野引以为豪。


‚四参国政‛


,是指他


曾 四次当选参政员,期间他独立提交了


15


宗提案,大多关于


教育、文化、经济、人才,尤其是从速推进边疆教育以利抗


日广有影 响。所谓‚两度天山‛是指他


1946


年间两度随于右


任巡视新疆。



在抗战岁月,卢冀野的作品当数 诗词集《中兴鼓吹》影响最


大、最深远、最有现实意义。书名取自卢冀野词句:


‚且濡亳


鼓吹我中华,中兴业。


‛他在序言中开 宗明义:



‚新词鼓吹


中兴乐,雄风托 ,莫嫌才弱,将我手,写余心。


‛该书由陈立


夫作序,称:


‚觉其爱国情绪横溢纸上……‛据张佛千回忆:


七七抗战开始,


他奉命在苏州办


《阵中日报》


< p>
日印


10


万份。


蒋介石下 手令,限报纸必须当日送到上海金山抗战第一线。


卢冀野Ⅸ中兴鼓吹》中大部分作品发于 此。他每隔一日发表


一篇,均是‚头未断,心还热‛之类,字字血,声声泪,旨


在‚招国魂,振民心,鼓士气‛



< p>
《中兴鼓吹》究竟鼓吹了些什么


?


且看【满江红】


《送往口北


者》



如此乾坤,当慷慨悲歌以死。君不见,胡尘满目,残山剩水。万里投


荒关塞黑,八千子弟挥戈起。问江淮若个是男儿


?


无 余子。



时不利,骓何逝;流不尽,虞兮泪。纵天亡项羽,死而 已矣。叱咤风


云惊四海,凭君一洗弥天耻。细思量三十九年前,伤心事。



词尾特别注明‚甲午去今四十年矣‛


,那是吁请同胞 勿忘甲午


之战的惨痛教训。卢氏在鼓吹全国热血青年,为国家和民族

要勇于上前线杀敌。



1937



8



19


日,


卢冀野由沪阅完卷返南京,


途经宜兴,


见~


日机被我军击落,他欢欣鼓舞填了一首【卜算子】




纵目太湖边,断翼东畴里,陌上行人绕着围,拍手皆欢喜。


旗色尚分明,界影斜阳际。黩武从来此下场,一蹶难重起。


< p>
面对日本强盗的狂轰滥炸,他在日记本上给自己取了个‚听


78

< p>
次警报斋主人‛


,对日本侵略者的切齿之恨显诸笔端。


9


月平型关大捷捷报传来,他填了一首【满江红】


《平型关大


捷》




看捷报,书盈幅,欢笑里,从头读。喜右锋宁武,雄威相续。指日朔

州收拾尽,雁门关外燔倭骨。会王师三路察绥边,安然出。


(


下阕


)


他与全国人民一道雀跃不已,


对抗战的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


当时卢冀野把《中兴鼓吹》交好友杨宪益译成英文出版 。杨


宪益颂扬卢冀野是‚这个大时代的吹鼓手‛



‚在日本即将战


败,中国即将复兴的年月,他写了《中兴鼓吹》


。自知作为一


个知识分子,只能给这个大时代做一个吹鼓手,但对中国的


未来,还抱着无穷的希望,渴望着文化复兴必将到来。


‛参政


会慰宣途中,卢冀野拜谒河南朱仙镇岳飞祠,作了散曲【折


桂令】




《朱仙镇谒岳王祠》




问神州今日何时


?


对一树槐花,吾欲无辞。斜日荒祠 ,万方多难,且


读遗诗,算只有英灵不死


!

是谁教少保班师


?


任十万胡儿、百万胡几,


谈笑于斯,歌舞于斯


!



其词 作充满对岳飞捍卫国土的崇敬,


对听任国土沦丧的赵构、


秦桧之 流的愤慨;再追思刻下,备受帝国主义欺凌的历史的


剧痛流淌在字里行间。他的拳拳爱国 之心跃然纸上。吴梅对


此曲十分欣赏,云可与辛弃疾之词媲美,称‚曲中的稼轩‛


!


抗战诗词集《中兴鼓吹》当时极为畅销,一时洛阳纸贵。它


除了作为抗战读物被官方发送抗战一线将士手中,


鼓舞士气、


振奋民心、为民族招魂外,在坊间亦流传甚广。据版本收藏


家姜德明说: 他熟知的版本有


1939


年独立出版社初版,

< br>1942


年的增订版,


1942


年贵阳文通书局版,


1943


年福建建国出版

< br>社版,成都茹古书局刻本,桂林的印奉,南京版的四卷本。


此外还有陆华柏配曲的 音乐专版,


书法家沈子善手写的字帖,


上海的英译本以及袖珍线 装三卷本,累计印数以几十万计。



《中兴鼓吹》


或许是中国新文学时段旧体诗词集版本最丰富


的一种。


‛姜德明直言评论说:


‚由卢冀野这种气质、这副体


魄的文人 以旧词形式书写神圣的中国抗日正义战争,套用汪


辟疆、唐圭璋们写过的‘评点’


,果真该说‘神似稼轩东坡’



‘直逼陆放翁 ’也


!




其 实,卢冀野的爱国情怀、民族情绪还体现在他的《炮火流


亡记》



《烽火集》以及《笔记杂钞》中,诸如《日寇罪行纪


实》



《牛鸡野话》和《我的抗日胡须》等随笔。



卢冀野是个十分率真、传统文人气息浓厚的人。他参加国民


参政会组织的慰宣团本欲访延安。未果。他还拿了一本《中


兴鼓吹》托西安办事处主任伍 云甫转交毛泽东。令人惋惜的


是,


在半个多世纪漫长岁月中,< /p>


史家们论抗战,


谈抗战文学,


只字不提《 中兴鼓吹》对抗战的贡献。



——雄风托,奠嫌才弱,将我手, 写余心。


(


卢冀野【中兴乐】


《代序》


)


‚十年尝遍江湖味‛易君左称卢冀野为‚胖哥‛

< p>
,在夸他的人


缘时极生动:


‚其人蔼然可亲,即之如春风暖日,可以忘


忧。


‛甚而说, 如你心境不佳有两种方法可解忧:一是到明孝


陵高台上长啸,一是抱一酒坛子找卢冀野谈 天。



易氏说酒坛子而非酒瓶子,说明卢冀野的酒量。卢冀野诗 酒


风流,有诗为证:


‚迢遥何处望南楼


?


小饮三杯未散愁。记得


浣花诗句好,醉乡前路莫回头。



1933


年秋,陈散原老人作客

月牙-


月牙-


月牙-


月牙-


月牙-


月牙-


月牙-


月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