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兴亡史
俨然-
《太平天国兴亡史》读书笔记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
p>
十九世纪中叶,清王朝和整个封建经济制度都已经十分腐朽。鸦片战争前,
< br>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
/p>
结合的结合体。
鸦片战争后,
太平天国革
命爆发前,
外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廉价商
品虽然向中国渗透,
p>
开始破坏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
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却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在这样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 br>农民阶级反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鸦片战争
后,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对中国进行疯狂的掠夺,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
化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者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转为社会主要矛盾。
因此太平天
国农民革命
肩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鸦片战争中,
两广、
湖南等地区受
骚扰和危害最深,
从这三省征调兵
力和粮饷最多,
战后又就地裁遣兵勇,
遂使这
< br>些地区的无业游民和散兵游勇急剧增多,
社会严重动荡不安,
这种情况恰好成为
洪秀全等人开展反清武装起义的有利条件。
金田起义前洪秀全的革命活动
洪秀全走上革命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
摸索前进;
洪秀全三次参
加科举考试皆名落孙山,<
/p>
他长期生活在农村,
对广大贫苦农民的疾苦有着较深的
了解,
其生活的两广地区又是天地会武装抗清的活跃地区,
这些情况对洪秀全的
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
p>
从
《劝世良言》
中找到思想武器;
洪秀全接受了
《劝
世良言》所宣传的基督教的“
独一真神唯上帝”的观点,作为向一切腐朽的封建
主义意识形态和强大的封建势力做斗争
的武器。
三、
与冯云山去广西宣传拜上帝,
发动群众,制造革命舆论。国家社会的动荡,人民生活的困苦,个人发展道路的
坎坷
,
使洪秀全的革命思想逐步形成和发展;
日益广泛的群众性的反
侵略反封建
斗争,
蓬勃发展的武装起义,
又把他推向革命领导者的地位。
洪秀全政治和经济
上平等的思
想,是中国农民在长期的反抗斗争中的继承和发展。
从金田起义到建都天京
清道光二十四
年
(1844
年
)
以后,冯云山、洪秀全先后来到桂平紫荆山区,
建立拜上帝会。
不久,
拜上帝会组织遍及浔州、
林州各县和广东信宜、
p>
高州等地。
武装起义条件逐渐成熟。道光三十年六月
(1850
年
7
月
)
,洪秀全发布团营令,
各地拜上帝会众一万多人
云集金田,
准备起义,
并于平南思旺和金田附近的彩村
江两次大败清军,
声势大振。
1851
年
1
月
11
日,
洪秀全在金田村庄严宣告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先锋队占领了起义以来的第一座城市——永
安,并在永安做了五项工
作:一、政权建设方面,洪秀全发布封王诏令,封杨秀
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
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永安
封王标志着太平天国的革命政权得到加强。
二、在革命队伍内部进行肃奸工作,
初步纯洁了队伍。
三、
p>
颁行天历,
其重大意义在于它在政治上宣告与反动统治彻
底决裂。四、在经济上沉重打击地主阶级。五、刻印书籍,加强对革命队伍的教
育。太平军在永安驻扎了六个月零六天后,因火药、粮草耗尽而弃城突围。在进
攻两
湖的过程中,
太平军进行了一场怎样进一步前进的争论,
这场争
论有两点重
要性:
1
、把革命引向大发
展的道路;
2
、确定了进军南京的路线。到达南京时,
南京城内革命群众积极展开斗争,配合太平军攻城。天王洪秀全于
185
3
年
3
月
29
日进入南京城,并改南京为天京,正式在此建都。
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实现推翻清政府的斗争目标,于
1853
年
5
月
8
日
派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和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率军
2<
/p>
万余人
,
挺进华北,
出师北伐。
北伐军由浦口出发,
经皖北入河南、
五月底从豫西汜水口渡过黄河,
八月底挺进
直隶境
内。九月底迫近天津城郊,攻城受挫,扎营于静海独流镇一带坚守待援。
清军四面围剿,
北伐军节节败退。
1855
年
3
月连镇失守,林凤祥被俘,后在北
京慷慨就义。
5
月,李开芳被杀,至此,太平军历时
2
年多的北伐失败。
太平天国在北伐的同时也开始了大规模
的西征,
战略目标是夺取武汉、
九江、
安庆等军事重镇,以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
1853
年
5
月
19
日,即北伐军
出发几
天之后,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又派出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和夏
官副丞相赖汉英,
率领
战船千余艘、步军二三万人,由天京溯长
江西征。西征军首先占领安徽和州,继
经太平、池州,于
6
p>
月
10
日占领长江北岸重镇安庆。
8
月西征军分为进攻皖北
和进攻湖北两路。之后
太平军与曾国藩建立的湘军进行多次战役,及至
1856
年
p>
占领江西
7
府
1<
/p>
州
50
余县,取得了辉煌成绩。
1856
年
4
月,太平
军击溃了清军
江北大营,
5
月攻破江南
大营,至此解除了两大阵营对天京的威胁,形成了太平
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
1
853
年冬,洪秀全颁布了太平天国革命的总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这是洪
秀全根据
《原道救世歌》
、
《原道醒世训》
等著作中所阐述的平等思想而提出来的,
p>
它不仅是一个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纲领,
而且牵涉到政治、
思想、
文化和生活等
各个方面。
在此之前,
在中国农民革命历史上,
还没有出现过这样
系统的纲领文
件,
它的诞生标志着太平天国把中国农民革命推向
一个新的高峰。
政治上,
全国
人民都按
照军事体系组织起来,
反对封建统治,
主张发展生产。
《天朝田亩制度》
把“杀敌”和“耕田”结合起来,体现了洪秀全思想的
高度,他始终没有忘记杀
敌,
没有忘记农业的生产发展,
农民革命的斗争目标在这个纲领里是十分明确的。
他们实行推举乡官的
选官制度,
军帅以下各级官员叫做乡官,
都是由下面保举的,<
/p>
被保举之人在前期多是出身贫困,忠诚于革命的积极分子,他们掌握基层政权,
对革命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经济上,<
/p>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重新平均分配土地
的具体办法,但是他们又宣传“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损害了平分土地
后的农民
所有制。
实际上
《天朝田亩制度》
通过
在分配制度上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否定了按人口平分土地和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制度,它主
张消灭一切私有。
文化教育方面做出了三项改革:
一、
废除了私塾和书院制度,
实行政教合一,
p>
由两司马兼任老师;二、教学内容废除了四书、五经等孔孟经书,改为太平天国
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三、二十五家的童子都去读书(包括女童在内)
,做
到
了幼童教育的普及。以孔孟为代表的封建旧思想、旧文化,是封建统治者奴役、
压迫农民的精神枷锁,
建都天京后,
太平天国
对以孔孟为主的,
包括诸子百家佛
教等思想文化进一步作了冲击
。
《天朝田亩制度》从内容上讲,就包含了对封建
“政权”
p>
、
“族权”
、
“神
权”的批判,也就是对以孔孟为代表的封建主义旧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