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热点猜题三:二十四节气
行政处罚法-
高考地理热点猜题三:二十四节气
【背景材料】
二十四节气(
The
24
Solar
Terms
)是指中国农
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
24
个特定节令,
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
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
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又
分为
12
个中气和
12
个节气,
一一相间。
二十四
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上半
年的节气在
6
日,中气在
21
日,下半年的节气在
8
日,中气在
23
日,二者前后不差
1-2
日。
p>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
展起了重要作用。
节气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到西汉二十四节气便已完备了。随着
中国历法的外传,
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各地。
2016
年
11
月
30
日,
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季
春
夏
秋
冬
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冬月
腊月
节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气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与地理知识的结合】
1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
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
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
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
享。
作
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
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p>
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海水稻试题一】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
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甲图)”与“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
点变化示意图(乙图)”,完成
1
~
< br>2
题。
1
.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p>
A
清明、雨水
B
立
冬、立秋
C
小雪、大寒
D
雨水、处暑
2
.图乙中四
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
A
①表
示大雪
B
②表示立春
C
③表示秋分
D
④表示芒种
【
海水稻
试
题二】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
(图<
/p>
1
)和“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
2
)
,读图完成
p>
1
—
2
题。
雨水
清明
春分
惊蛰
立春
○
立夏
谷雨
大寒
小满
小寒
芒种
太阳
夏至
○
○冬至
小暑
大雪
大暑
小雪
立秋
处暑
立冬
○
霜降
白露
寒
露
秋分
图
2
图
1
1.
如果图
1
中
A
为昏线,且
a
逐渐变小,则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可能是
A
.立夏
B
.大暑
C
.雨水
D
.霜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