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类型练习及答案
可不可以-
病句类型练习及答案
定义
病句,
就是有毛病的句子。
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
前者叫语法
错误,
后者叫逻辑错误。
< br>常见的病句种类有
:(1)
词序有误
;(2)
前后矛盾
;(3)
成分残
缺
;(4)
表意不
明
< br>;(5)
标点错误
;(6)
搭配
不当
;(7)
语义重复
;(8)
归类有误
;(9)
成分赘余
< br>;(10)
不合逻辑
;
类型
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
:
1
语序不当
1
、定语位置不当。如
:
(1)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
:
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
(2)<
/p>
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社会主义热情。
< br>(
定语
无比
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
< br>无比的
放至
热情
之前。
)
2
、状语位置不当。如
:
(3)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
状语
充分
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
发挥
之前。
)
3
、虚词位置不当
<
/p>
4
、副词
不
p>
的位置不对。例如
:
(4)
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p>
(
不
句
字否定副词应该在
把
<
/p>
字之前
)
。
<
/p>
(5)
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p>
(
不
应移至
p>
趁
字前
)
5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
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
;
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
应在主
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
:
(6)
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
(
他
应移至
p>
不但
前
)
2
搭配不当
1
、搭配不当,如
:
(7)
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
同学们
不能用
驰骋
,可改为
跑
。
)
(8)
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
热血
只能
< br>
沸腾
,不能
呼啸
(9)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
品质
不能
浮现
,可改为
他那伟
大的革命形象
。
) <
/p>
(10)
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
观点
应该是
光芒
。
)
(11)
解放前,
爸爸和哥哥两
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
养活
< br>
的只能是人,
不能是
生活
。
)
(12)
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
专业化队伍。
(
聚集
< br>的应该是
专业化人才
。
)
(13)
这最后一
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
劳动<
/p>
是
一天
不当,删去
劳动
即可。
)
(14)
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
(
局面
是
条件
不妥,可删去
的局面
。
)
(15)
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p>
(
很大
应改为
p>
很多
。
)
(16)
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
来。
(
聪明能干
应改为
灵巧
。
)
(17)
这次大会上,员工们对
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
交换了广泛的
”
应改为
< br>广泛地交换了
。
)
(18)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
提高成绩
是一面性的,
是否努力
是两面性的。
可改为
: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
/p>
:
学习成绩能否提
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
否努力。
)
(19)
艺人们过去一贯
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
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
白眼
和
p>
青睐
指两面,但<
/p>
温暖
只对应一面
。
)
(20)
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
习
?
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
?<
/p>
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
前面的问题既有
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而后面回答没有很好地解释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
(21)
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意即<
/p>
谁
都想象不出
<
/p>
,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
(22)<
/p>
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
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
p>
(
培养
与
水平
搭配
不当
)
3
成分残缺
1
、成分残缺
<1>
缺主语。如
:
(23)
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
说明
的主语是什么
?
介宾短语不
能作主语,可删去
从
……
中
<
/p>
。
)
(24)
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
(
删掉
关于
,使句子主语出现
。
)
再如
:
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
此句中
从
.....
.
中
介词句式有错。可删去。
)
<2>
缺谓语。如
:
(25)
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
那是演不
好的。
(
这些角色不同类型<
/p>
缺谓语,应该补上
属于
就通顺了。
)
(26)
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
管理制度
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系列的工
作
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
?
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
建立
< br>
前补充上谓语
完成
才通顺。
)
<3>
缺宾语。如
:
(27)
近两年来,
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的
科学种田。
(
推广
什么
?
缺宾语
的经验
。
)
(28)
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
走上
……
的道路
< br>
才合适。
)
(4)
缺关联词语
< br>例
1:
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
安静时完全像一枝树枝。
(
在
体形
前加上
而且
。
)
例
2:
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
(
加上
虽然
……
但是
……
。
)
例
3:
即使你讲
得再好,我们
(
也
)
< br>不听。
例
4:(
即使
)
家大业大,也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p>
2
、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29)
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
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
律。
(
主语多
余。
)
(30)
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
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
谓语多余
p>
)
(31)
纪念
三
·
八
节的到来。
(
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
(32)
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
/p>
无声
的潜台词啊
。
(
定语多余
)
(33)
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
(<
/p>
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
(34)
p>
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
(
补语
多余。
)
4
结构混乱
1
、
句式杂糅。
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
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
使语意不明确。
例如
:
(35)
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
(
或说
深受
群众喜爱
,或说
深为群众
所喜爱
(36)
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
曾被
……
束缚
与
在
……
束缚
下
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
2
、句中暗换主语。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
谓语搭配,也
会造成结构的混乱。例如
:
(37)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
前一分句的主语是
话
p>
,后一分句的主语是
小邱的心
,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
< br>
触动了小邱,使
他的心久久
……
)
3
、层次不清。例如
:
(38)
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
后,广大读
者非常重视,
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
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
引起强烈的反应
是一句抽象的
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
;
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
科学界人士
的反应,再说
广大读者
的反应
)
4
、标点不当造成混乱。例如
:
p>
(39)
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
的领导,舞台剧原作
者的协助,
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
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体验。
(
集体的
力量
后边
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
/p>
领导
协助
等等都当作
归功于<
/p>
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
边的用作<
/p>
都是
的主语,<
/p>
力量
之后必须用
句号
)
5
含糊不清
含糊不清包括两种情况
:
一是
费解
,一是
歧义
。
< br>费解
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
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
;
歧义
p>
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
费解
还是
歧义
都是表达不明
白、不清楚的表现。下面举例说明
:
1
、费解。例如
:
< br>(40)
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
参观
怎么会是
归途
作者意思是说
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
、歧义。例如
:
(
41)
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p>
(
两个工人
还是
两个建议
理解
产生歧义。
)
(42)
县里通知说,
让赵乡长九月
15
日前去汇报。
(
p>
可以理解为
日
/<
/p>
前去汇报
也可理
解为
日前
/
去
汇报
(43)
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
孩子都不要。
(
可以理解为
小个儿的苹果
和
小个儿的孩
子
两种意思
。
)
3
、指代不明。例如
:
(44)
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
她陪她一同
回家。
(
谁陪谁
?
大概是
二婶陪她
。
)
(45)
p>
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
……(
谁给谁点烟
?
无法猜
出。
)
6
逻辑错误
这里的
逻辑错误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常见的类
型有
:
1
、自相矛盾。例如
:
(46)
他是全部死难者中的幸免的一个。
(
死难者
与
幸免
矛盾。
)
(47)
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
分艰难的情况下,
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
(
凡是
与
不少
矛盾
)
2
、概念并列不当。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
乱,就会
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例如
:
(48)
农场决心提高粮食、
棉花和经
济作物的产量。
(
棉花
属
经济作物
< br>,
二者不能并列。
)
(49)
游泳券分为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
参观券
不属
< br>游泳券
,不能与
普通票
等并列。
)
3
、强加因果。例如
:
(50)
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
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
不是结果。
)
(51)
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
一套。
(
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
4
、主客颠倒。例如
:
(52)
爱迪生这个名字,
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
的。
(
应该是
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
)
(53)
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
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
者为主体,所以应该
说成
:
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
/p>
5
、否定不当。例如
:
(54)
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
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
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
好相反。
)
(55)
当然,这出戏也
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
响呢
?(
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
6
、不合事理。例如
:
(56)
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p>
(
彩虹出现的方向
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
只能出现在东边。
)
(57)
只要好
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
(
好好学习
不是
考上好大学
的充分条件。
)
辨析
步骤
1
、读。调动语感查语病。
2
、提。提出主干查枝叶。
3
、析。语法无误析事理。
例题
【例题
1
】选择词序正确的一项
( )
A.
狼和小山羊的争辩,狼没有什么话再可说了。
B.
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
/p>
C.
我们坚决执行《教育法》,认真学习《教育法》。
D.
对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大家广泛地交换了意
见。
【解析】
D
正确,
A
、
B
、
C
词序不当。
【点拨】
A
项,再,应放
没有
之前。
B
项,
两千多年前
应放文物之前。
C
项,应是
先学习,再执行,才符合逻辑。
【例题
2
】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
王刚和李明在路上遇见了
,他告诉他昨天他买了一套《初三总复习》。
B.
聪明和才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实践获得的。
C.
两个人协商了半天,还是没有结果。
D.
听了张海迪的报告,对我的启发教育很大。
【解析】没有语病的是
B
项。
< br>
【点拨】
A
项,
指代不明,
三个他是谁
?
不明确。
C
项
协商
词义范围应针对组织之间,
个人用
商量
好。该题属于用词不当。
D
项,句式杂糅,将<
/p>
我听报告
与
p>
报告对我启发教育
很大
两句话混杂在一起,造成结构混乱。
【例题
3
】修改下列病句。
(
p>
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在原文上改
)
A.
p>
吴雄的壮举,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在极度的激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