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庄子二则》课文全解
-
26.
《庄子》二则
课文全解
《浑沌之死》
这篇寓言故事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
性,往往
会好心办成坏事,结果与愿望相悖。
《呆若木鸡》
这则寓言故事通过训练斗鸡,比喻只有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
家,方
为竞争中
“
上之上者
”
,方能在竞争中战无不胜的道理。
一、
基础知识积累
1
、给下列红字注音
浑沌(
hú
n
dù
n
)
凿(
zá
o
)
渻(
sh
ěng
)
倏
(shū)
恃(
shì
)
2
、形近字
┏沌(
dù
n
)浑沌
< br>
┏恃(
s
hì
)有恃无恐
┗炖(
dù
n
)炖熟
┗峙(
zhì
)对峙
3
、多音字
┏(
yì
ng
)答应
┏(<
/p>
shè
ng
)旺盛
应┫
盛┫
<
/p>
┗(
yīng
)应该
┗(
ch
é
ng
)盛饭
4
、词语解释
【浑
沌】
神话传说中管理中央的大帝,面孔浑圆,无耳目口鼻。古人把天地未
开辟前的状态也称之
为浑沌。
【
时
】常常,时常。
【
谋
】谋划,商量。
【
德
】恩情。
【七
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
【以
视、
听、食、息】用来看(外界),听(声音),吃(食物),呼吸(空
气)。
【斗
鸡】使公鸡相斗的一种游戏。
【
已
】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
【方虚骄
而恃气】正在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方,正;恃,凭着,依靠。
【犹应向影】
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犹,仍然;应,作出反应;影,<
/p>
影子,指的鸡走近来。
【疾视而盛气】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疾视,怒目而视。
【无
变】没有反应。
【
德
】精神。
【
异
】别的。
【
应
】应战。
【反
走】转身逃跑。
5
、文学常识真空
< br>(
1
)《浑沌之死》选自____,古人把____状态
也称作
“
浑沌
”
,文中用_
___和____作为神的名字,意在讽刺_______。
(
2
)《呆若木鸡》选自
_____,现已成为成语,意思是______。
(
3
)人皆有七窍,______,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
4
)望之,____,
_____,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参考答案】
(
1
)
《庄子
·
应帝王》
天地未开辟前
倏
忽
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索。
(
2
)《庄子
·
达生》<
/p>
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
/p>
(
3
)以视、听、食、息
(
4
)似木鸡矣
其德全矣
二、课文学习
1
、作者简介
【明确】庄子与《庄子》
庄子
(
约公元的
369
~公元前
286)
,名周,战国时宋国
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
想家
(
哲学家
)
、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
盾极其尖锐
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
邀为相,
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
33
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
7
篇为庄子所作,外篇
15
篇和杂篇
11
篇一般认为
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
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
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
迅先生称赞
“
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
子之作,莫能先也
”(
《汉文学史纲》
)
。郭沫若也评价说:
“
以
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
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
《庄子与鲁迅》
)
因而他的作品被
人称之为
“
文
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p>
”
。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
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
文化的代表,所
谓
“
庄狂屈狷
”
,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
,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
“
参之庄老以<
/p>
肆其端
”
,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
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
篇的精神。
2
、题目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