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绝世美人儿
763次浏览
2021年02月18日 19: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小学英语培训心得)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 现代汉语不相同的较特殊的几种句式,作举例翻译与讲解。



一、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 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 汝之不惠(慧)




《愚公移山》


)译文:



你太不聪明了

< br>”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



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


呢?



(安:


<


疑问代 词


>


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



二、宾语前置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 式:主


+


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

< br>+


宾【余、吾、尔、自、之、是】


+



①时人莫之许(


《隆中对》< /p>


)译文:



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 看)




②秦人不暇自哀(

< p>
《过秦论》


)译文:



秦 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



我不欺骗你,你不欺 骗我





从 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


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



不、未、毋


(



)”


等或表示


否定的不定代词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


)宾语 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


+


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


动?



①良问曰:



大 王来何操?



《鸿门宴》译文:



张良问公道:



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p>


’”



②问女何所思?(


《木兰辞》


)译文:



问女儿 在思考什么?




③吾谁敢怨?(


《捕蛇者说》


)译文:


< br>我敢埋怨谁呢?




④且焉置土 石?(


《愚公移山》


)译文:



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



(焉:

< p>
<



>


表示疑问,相


当于





,可译作



怎么


”< /p>




哪里






2


)宾语在介词前面



格式:主

< br>+


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

< p>


+


动?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译文:



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②谁为哀者?(


《五人墓碑记》< /p>


)译文:



(你们在)替谁哀哭呢?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 :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苏武传》


)译文:

< p>


即使活着,


(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





3


】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格式:宾


+



+




①一言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②楚战士 无不一以当十



《勾践灭吴》



译文:


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

< br>作战的。




4


】用




< br>、





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


+< /p>



+


之(是)


+




①夫晋,何罪之有?(

< p>
《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晋国,有什么罪过呢?




②句读 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译文:



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




③唯利是图(译:



只图有利的

< p>


)唯贤是用(译:



只 任用有才的人




< br>【


5






字解释为


动作行为偏指一方



时,可译为



我,你,他(她)



,这时

< p>




是作宾语


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①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孔雀东南飞》


)译文:



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


< p>


②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 书》


)译文:



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 识我




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




6




见< /p>



字解释为



动 作行为偏指一方



时,


可解释为





< p>
这时





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


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 br>


①府吏见丁宁(


《孔雀东南飞》


)译文:



(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项脊轩 志》


)译文:



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 背弃了我(意思是父


亲就去逝了)




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


;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


的)


;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


;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





7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



①亚父南向坐


< br>(


《鸿门宴》译文:



亚父范增 面向南坐着




②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不见水端(


《秋水》


)译文:



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



”< /p>



三、状语后置



我们知道,


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


若置于谓语之后 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


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 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1


)格式:动


+



+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p>
《张衡传》


)译文:



用 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




②申之 以孝悌


[ti4]


之义




《齐桓晋文之事》



< /p>


译文:



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 反复


讲述




③覆之以掌




《促织》


)译文:



用手掌覆盖(蟋 蟀)





2


)格式:动


+


于(乎,相当

< p>





+




①能谤讥于市朝



< br>《邹


[zou1]


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




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五人墓碑记》


)译文:



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



③生乎吾前




《师说》


)译文:



生在我的 前面





3


)格式:形


+



+




①长于臣(

< br>《鸿门宴》


)译文:



(他,指 项伯)比我长(大)




②虽才高于世 ,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


)译文:



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




四、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


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 一致,在文言


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





煞尾,构成定 语后


置的形式。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1


】格式:中心 词


+


定语


+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




②楚人有涉江者。



《刻舟求剑》


)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③荆州之民附操者。



《赤壁之战》


)译文:



荆州依附曹 操的老百姓




④四方之士来者。



《勾践灭吴》


)译文:

< br>“


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





2


】格式:中心词

< br>+



+


定语

+




①马之千里者(

< p>
《马说》


)译文:



千里 马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

< p>
《为学》


)译文:



富有 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③国之孺子之游 者(


《勾践灭吴》


)译文:



吴国出游的年青人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



《石钟山记》译文:


铿然有声的石头



< p>


3


】格式:中心语


+< /p>



+


定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p>


)译文:



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 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译文:



在朝廷作官(或居在


高高的庙堂)


,就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


(或身处遥远的江湖)


就要为国


君担忧





4


】格式:中心语


+



+


定语


+




缙绅而能不易 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五人墓碑记》


)译文:



能够不改变自己志


向的官员,普天之下, 有几个人呢?




< br>5


】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格式:中心语


+< /p>


数量定语



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 余,卒数万人。译文:



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 /p>


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



< p>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译文:

< p>


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 br>




常见的

< br>“


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


或者 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


起, 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一、表示疑问:



1


、奈何,奈


......< /p>


何(可译为



怎么办

”“



......


怎么办


”“


怎么


”“


为什么



等)




①沛公曰: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 何


”?


(刘邦说:



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


别,这可怎么办?


”< /p>





②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为什么搜刮人民 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


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




③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啊虞姬,把你怎么办?)



3


、何如(可译为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等)

< br>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

百步,那怎么样呢


?







求,


尔何如?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


(孔子又问:



冉求,


你怎么样呢?< /p>





3.


何以


......


?(可译为



根据什么


......

< br>?凭什么


......


?为什么?怎么会?



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有朝一日太后 百年了,长安君


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




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 .


何所


......


?(可译为




......


的是 什么?



等)




①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 》


(问女儿所想的是什么,


问女儿所忆的是什么?)

< p>


5


、如


... ...


何(可译为




......


怎么办?



)< /p>




①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 山》


(


对太行山、王屋山怎么办?


)


6


、孰与


......


,与


......


孰。


(


可译为




......


比较,哪一个


......”

< br>或




......

< p>
相比,谁更


......”)




①我与城北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 徐公比谁漂亮?)




②公之视 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


害?)



7.


何故



(可译为

< br>“


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 放为?《屈原列传》


(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


使 自己被放逐呢?)




二、表示反问



1

< p>
、何


......


哉(也)?(可译为

< p>


怎么能


......


呢 ?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如果替人家耕种,怎么能富贵呢?)

< p>



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



2


、何


......


为?(可译为



为什么要


......


呢?


”“


还要


......


干什么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

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



3.



......


之有?(兼表宾语 前置,可译为



有什么


......< /p>



”“


怎么能


. .....


呢?



< br>



①勾践曰: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勾践灭吴 》(勾践回答说:



能听到大夫


您的这 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4.


如之何


......


?(可译为



怎么能


......


呢?






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 颛臾》(君臣之义怎么能废弃呢?)



5.


岂(其)


......


哉(乎,耶,邪)?(可 译为



哪里


......


呢?难道


......


吗?怎么

......







①呜呼


!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伶官传 序》(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


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




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鸿门宴》


(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


进关呢! )



6.


< br>......


哉(乎)?(可译为


哪里


......


呢?


”“


怎么


......


呢?





①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 能抵


挡这个危难呢?)



7.


不亦


......


乎(可译为



不是


......







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像这样寻找剑,不是也太糊涂了么?)



8. ......


< br>......


欤?(可译为


“......


不是


......


吗?


”< /p>





①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您不是三闾大夫吗?)



9.



......


哉?(可译为



难道


. .....


吗?



< br>



①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难道不如蜀地的僧人吗?)



10.



......


耶(乎、哉)?(可译为



难道


......


吗?






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 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


《伶官传序》(难道仅是溺爱


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




三、表示感叹





.


何其


< /p>


(可译为



为什么那么

< br>”“


怎么这样


”“


多么


”“


怎么那么


......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


泪沾湿了衣裳,怎么这样衰败啊!)< /p>



2.



......


耳!(可译为



只不过


......


罢了


< br>)




①曰:

< p>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梁惠王说:



不行。只不过没


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 /p>




②王变乎色曰: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

< br>


3


.惟


......


耳!(可译为



只是

< br>......


罢了






①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 同》(我已无事可做,只等待死期罢了!)




四、表示揣度



1.


无乃


......



?


(可译为



恐怕


......


吧?、只怕


......


吧?



等)






无乃尔是过与


?


《季氏将伐颛臾》< /p>


(


孔子说:



冉 求,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


”)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


《勾践灭吴》


(

< p>
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


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

< br>恐怕太晚了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