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1

别妄想泡我
789次浏览
2021年02月18日 20: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我的前半生剧情分集介绍)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



5


古诗两首



一、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


< /p>


“苔”


“篱”


“蝶”

三个生字,


理解


“值”


“怜”


和“走”的意思。了解什么是吟诵,尝试吟诵两首古诗。



2



想象诗中画,


读懂 诗中意,


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


抓住关键词语


“印、


久、关、出”


“追”等词,推想诗句中“不值 ”


“无处寻”的含义,体会词语的表


达效果,感受春天的生机勃 勃。



3


.结合古诗中的画面并联系上 下文,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古诗


中的“想象美”


。< /p>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想象诗中画,读懂诗中意,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抓住关键词语


“印、久、关、出”


“追”等词,推想诗句中“不值”

< br>“无处寻”的含义,体会词


语的表达效果,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难点:


结合古诗中的画面并联系上下文,

< p>
学习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写作方


法,体会古诗中的“想象美”

< p>



三、教学评价设计



1


.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看预习单、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 种方式了解


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


.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移情体验 、感情朗读


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诗句,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


通过两首诗对照学习、对比朗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 ,利用工具书,结


合插图,读懂诗的意思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


关注 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

< br>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通过反复吟诵古诗,激发学生热爱中国诗词的情感,感


受 祖国经典文化的魅力,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准备: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教师准备:


1


.制作教学课件。


2


.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


更具针 对性。



五、教学课时



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感知春色



(一)畅说诗词,春天导入



1.


说说诗人眼中的春天。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背诵出《春晓》


《咏柳》


《春夜喜雨》


《清明》


《鸟鸣


涧》等 诗句)



2.


说说文人笔下写春天的词语。


< /p>


(学情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到


“阳春三月 、


春光明媚、


春回大地、


万象更新、< /p>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风拂面、桃红柳绿、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春意正浓、

< p>
满园春色、万木竞秀、风和日丽、春风习习、春雨绵绵、春雷滚滚、春花烂漫、

春色迷人”等词语)



3.


春天是 万紫千红的,


春天是千姿百态的,


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 的


诗句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

< br>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


花,


在不同的诗人眼 里也是不相同的。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


诗。 看老师板书两首诗的题目。


(教师板书:游园不值



宿新市徐公店





(二)初读古诗,感知春色



2


.自由读诗,做到读正确。



3


.检查能否读得正确流利。



重点指导:



A



“应怜屐齿印苍苔”一句中的平翘舌。


B

< br>、纠正“宿新市徐公店”一句的


读音。



4


.引导读出诗的节奏。


(如下标示)采取指读、教师 范读、男女生对读等方


式读好两首古诗。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


苍苔,


< p>


小扣/柴扉//久


不开。




春色/满园//关


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宿新市徐公店



[



]


杨万里



篱落


/


疏疏


/ /


一径


/





..



树头


/


花落


//



/


成阴



< /p>


..




儿童< /p>


/


急走


//


追< /p>


/


黄蝶,



..



飞入


/


菜花


//


无处


/


寻 。







5


.出示生字“蝶”


,同学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忆它呢?



(学情预设:


字的右边好像是在枝干上生盛开的一朵鲜花,


左边是一只小虫


正停在上面采蜜,这只虫子就是蝴蝶。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学生描红。




逐句默读古诗,


思考古诗大意:


每句诗描写了什么景物,


整首诗给我们描绘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不理解的词句用问号标出。


(学生自学,教师帮扶学困)



6



小组合作学习 。


每首诗由一位同学说说每句诗的大意,


描写了哪些景物,


对于疑难的地方全组同学交流。不能解决的疑难由小组长记录下来。


(大致理解


诗的大意,初步感知诗中描写的景物。


< p>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古诗,品味春意


< /p>


这两首都是写春天景色的诗,


诗人都是通过描写一处处景物,


在读者眼前展


现一幅春景图,这两首是各具特色在叶绍翁和杨万里的 眼中这又是怎样的春景


图?分别寄托着他们的什么情感?让我们再读古诗,品味诗中的春 意。



(二)诵读《游园不值》


,感受 “满园春色”



1


.诗句的实和虚




1


)理解题目:游园不值



(去园子游玩,却因为主人不在,没有机会进到园子里。



< /p>


叶绍翁在杭州西湖一带长期隐居,


雨过天晴之时,


他去拜访友人,


可是却不


遇,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什么呢 ?(投影朗读,引入情景)




2


)生自由读全诗。



师指导:古人吟诵讲究 平仄,我们就试着把一声、二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


可以读得拉长平缓;三声、四声的字 呢当仄声,读得短促一些。


(要求读准字音,


注意停顿)




3


)俗话说:< /p>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吧!细细地


读一读,诗句中哪些景物是诗人看到的?(苍苔、柴扉、一枝红杏)




4


)结合生活,你对这些事物的理解 汇报。



A


.教师适时引导:苍苔


---


一种绿色的植物,空气潮湿的时候,春雨过后就


会贴地皮长出来,沿着街门的小路不断的生长,苍就是绿,苔就是沿街而上的。











幅,延路石子中隐


隐约约的一点绿,从石缝里钻了出来;再看这幅, 延阶而上,因了春雨,绿了一


地。


“低看苍苔色,欲上人眼来”


。苍苔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说出给人


一种春天的欣欣 向荣之感,我们就会情不自禁的发出由衷的赞美:春天真美呀!



B



“柴扉”


。就是柴门,是用木棍 和树枝编成的一个门。


(课件出示四扇门:


第一、二扇现代风格 的门,第三、四扇是柴门。生判断是后者。


)没有半点雕琢,


是 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多么简单、朴素。谁再来读这句,让我们感受


这是一扇特 别的门。



C



(一边放课件,一遍吟诵)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二 月,正是莘莘


学子要进京赶考,抬头望着那杏花,给他带来希望,杏花也叫及第花,于是 诗人


笔下就写出了许多赞颂杏花的诗。和叶绍翁是好朋友的陆游一生的名篇佳作好


多,其中,他也赞红杏,让我们也跟着夸夸吧。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 枝红杏出


墙头”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所以,叶绍翁也 禁不住的赞叹他


所见的这枝。那我们把刚才感受到的送给这一枝红杏吧!




5


)就这样,绿绿的苍苔 ,染着我们的眼睛;红红的杏花,沁着我们的心


脾。


正是


“风景这边独好”



让我们来美美地体会春天 的景物所带给我们的愉悦。


(古筝起。师生齐读,注重平仄的同时,学生在刚才的感受中 读得比较好。




< br>6



“春色满园关不住。


”作者 看到了吗?(想象的)




7



(引读)因为“小扣柴扉久不开”


,所以猜想 “应怜屐齿印苍苔”


;因为


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

< p>
,所以想象“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情景。


(指名读)



2


.诗人的见和想




1


)诗人见到的是“一枝红杏”


,却想象成“满园春色”



(指名读)



你就是那一枝红杏,你回头望望园子里,你看到了什么?



(学情预设:百花争艳、花团锦簇、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百花盛开、春意

< br>盎然、生机勃勃、万紫千红……有“一枝”就有“满园”


,就有千朵万朵压枝低,


真是满园春色。



< br>(


2


)你又想到了哪些诗句?





学情预设: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红杏枝头春意闹”






3


)指导朗读:成语



“红杏出墙”



就是从这一句诗中演化 而来,虽意思


已另有所指,


但也说明这句诗的影响力之久远。< /p>



练习读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采


用多种形式或轻声、或朗读诗句)



3


.读者的感和悟




1



语尽而意不尽,


意尽而情不尽。


整首诗中,


你能体会到诗人的 心情吗?



当诗人乘兴而来,


拜访友人 ,


却久扣不开,


他是怎样的心情?


(失 望、


扫兴、




憾、惆怅、失落等)


(读诗句)




2


)可巧,一枝出墙的红杏,引发了他无限的联想,他好像已 经看到了这


满园的春色,于是生发了“关不住”的妙想。此时,他又是怎样的心情?(惊 喜


等)


(读诗句)




3


)这一惆怅一惊喜,全因为这“关不住”的勃勃春 色。


(再次齐读诗句)



< p>
4


)改诗。试着改一改后两句诗。



(学情预设:春色满园档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满园锁不住,一枝红


杏 出墙来;春色满园遮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p>


5



“唐诗尚情,宋诗 尚理。


”我们来读一读这些熟悉的诗句,是否能体会


到其中的理 趣。


(课件出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6


)后人从这些诗句中悟出了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 这两句诗“杨柳不遮


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为什么会成


为千古传诵的佳句呢?你从中又悟出了什么?



(学情预设:旺 盛蓬勃的生命力是“关”不住的,新生事物是挡不住的等)



(三)课堂作业:小练笔



《游园不值 》


中叶绍翁寻访花园时并未得偿所愿,


只从伸出墙外的那一朵杏


花中感受到里面的春意盎然,


展开你的想象,

< br>给大家描绘一下花园里那生机勃勃


的情景。



(四)课后作业:练习吟诵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古诗,品味春意



(五)复习导入,走进另一首诗的“春天”


< br>1.


复习回顾:背诵《游园不值》


,领略杏花的美丽,体 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2.


《游园不值 》


用一只出墙的红杏写出了满园的春色,


那么

< br>《宿新市徐公店》


又是怎样写出春天的生机勃勃的?


< /p>


(六)诵读《宿新市徐公店》


,感知春的幽静安逸。



1


.抓住诗题,整体感知诗意。




1



“宿新市徐 公店”是什么意思?(结合学生理解,重点理解“宿”的意


思,说明“宿新市徐公店”其 实理解为为“投宿在新市一家姓徐的客栈”





2


)结合诗题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情预设:




2


.理解《宿新市徐公店》第一句,体会田园之美。

< p>



1


)谈话:老师觉得 杨万里这首诗就像一幅画一样,所以老师想把它给画


下来。


大家 帮我看一下画得如何?是否符合诗意?


(教师在学生的语言指导下画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