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1
-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
5
古诗两首
一、
教学目标
1
.
能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
<
/p>
“苔”
“篱”
“蝶”
三个生字,
理解
“值”
“怜”
p>
和“走”的意思。了解什么是吟诵,尝试吟诵两首古诗。
2
.
想象诗中画,
读懂
诗中意,
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
抓住关键词语
“印、
久、关、出”
“追”等词,推想诗句中“不值
”
“无处寻”的含义,体会词语的表
达效果,感受春天的生机勃
勃。
3
.结合古诗中的画面并联系上
下文,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古诗
中的“想象美”
。<
/p>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想象诗中画,读懂诗中意,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抓住关键词语
“印、久、关、出”
“追”等词,推想诗句中“不值”
< br>“无处寻”的含义,体会词
语的表达效果,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难点:
结合古诗中的画面并联系上下文,
学习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写作方
法,体会古诗中的“想象美”
。
三、教学评价设计
1
.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看预习单、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
种方式了解
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
.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移情体验
、感情朗读
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诗句,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
通过两首诗对照学习、对比朗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
,利用工具书,结
合插图,读懂诗的意思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
关注
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
< br>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通过反复吟诵古诗,激发学生热爱中国诗词的情感,感
受
祖国经典文化的魅力,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准备: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教师准备:
1
.制作教学课件。
2
.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
更具针
对性。
五、教学课时
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感知春色
(一)畅说诗词,春天导入
1.
说说诗人眼中的春天。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背诵出《春晓》
《咏柳》
《春夜喜雨》
《清明》
《鸟鸣
涧》等
诗句)
2.
说说文人笔下写春天的词语。
<
/p>
(学情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到
“阳春三月
、
春光明媚、
春回大地、
万象更新、<
/p>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风拂面、桃红柳绿、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春意正浓、
满园春色、万木竞秀、风和日丽、春风习习、春雨绵绵、春雷滚滚、春花烂漫、
春色迷人”等词语)
3.
春天是
万紫千红的,
春天是千姿百态的,
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
的
诗句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
< br>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
花,
在不同的诗人眼
里也是不相同的。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
诗。
看老师板书两首诗的题目。
(教师板书:游园不值
宿新市徐公店
)
(二)初读古诗,感知春色
2
.自由读诗,做到读正确。
3
.检查能否读得正确流利。
重点指导:
A
、
“应怜屐齿印苍苔”一句中的平翘舌。
B
< br>、纠正“宿新市徐公店”一句的
读音。
4
.引导读出诗的节奏。
(如下标示)采取指读、教师
范读、男女生对读等方
式读好两首古诗。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
苍苔,
.
小扣/柴扉//久
不开。
.
春色/满园//关
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宿新市徐公店
[
宋
]
杨万里
篱落
/
疏疏
/
/
一径
/
深
,
..
.
树头
/
花落
//
未
/
成阴
。
<
/p>
..
.
.
儿童<
/p>
/
急走
//
追<
/p>
/
黄蝶,
..
.
飞入
/
菜花
//
无处
/
寻
。
5
.出示生字“蝶”
,同学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忆它呢?
(学情预设:
p>
字的右边好像是在枝干上生盛开的一朵鲜花,
左边是一只小虫
正停在上面采蜜,这只虫子就是蝴蝶。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学生描红。
)
逐句默读古诗,
思考古诗大意:
每句诗描写了什么景物,
整首诗给我们描绘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不理解的词句用问号标出。
(学生自学,教师帮扶学困)
6
.
小组合作学习
。
每首诗由一位同学说说每句诗的大意,
描写了哪些景物,
p>
对于疑难的地方全组同学交流。不能解决的疑难由小组长记录下来。
(大致理解
诗的大意,初步感知诗中描写的景物。
)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古诗,品味春意
<
/p>
这两首都是写春天景色的诗,
诗人都是通过描写一处处景物,
p>
在读者眼前展
现一幅春景图,这两首是各具特色在叶绍翁和杨万里的
眼中这又是怎样的春景
图?分别寄托着他们的什么情感?让我们再读古诗,品味诗中的春
意。
(二)诵读《游园不值》
,感受
“满园春色”
1
.诗句的实和虚
(
1
)理解题目:游园不值
(去园子游玩,却因为主人不在,没有机会进到园子里。
)
<
/p>
叶绍翁在杭州西湖一带长期隐居,
雨过天晴之时,
他去拜访友人,
可是却不
遇,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什么呢
?(投影朗读,引入情景)
(
2
p>
)生自由读全诗。
师指导:古人吟诵讲究
平仄,我们就试着把一声、二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
可以读得拉长平缓;三声、四声的字
呢当仄声,读得短促一些。
(要求读准字音,
注意停顿)
(
3
)俗话说:<
/p>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吧!细细地
p>
读一读,诗句中哪些景物是诗人看到的?(苍苔、柴扉、一枝红杏)
(
4
)结合生活,你对这些事物的理解
汇报。
A
.教师适时引导:苍苔
p>
---
一种绿色的植物,空气潮湿的时候,春雨过后就
会贴地皮长出来,沿着街门的小路不断的生长,苍就是绿,苔就是沿街而上的。
看
这
p>
幅,延路石子中隐
隐约约的一点绿,从石缝里钻了出来;再看这幅,
延阶而上,因了春雨,绿了一
地。
“低看苍苔色,欲上人眼来”
。苍苔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说出给人
一种春天的欣欣
向荣之感,我们就会情不自禁的发出由衷的赞美:春天真美呀!
B
.
“柴扉”
。就是柴门,是用木棍
和树枝编成的一个门。
(课件出示四扇门:
第一、二扇现代风格
的门,第三、四扇是柴门。生判断是后者。
)没有半点雕琢,
是
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多么简单、朴素。谁再来读这句,让我们感受
这是一扇特
别的门。
C
.
(一边放课件,一遍吟诵)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二
月,正是莘莘
学子要进京赶考,抬头望着那杏花,给他带来希望,杏花也叫及第花,于是
诗人
笔下就写出了许多赞颂杏花的诗。和叶绍翁是好朋友的陆游一生的名篇佳作好
多,其中,他也赞红杏,让我们也跟着夸夸吧。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
枝红杏出
墙头”
。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
所以,叶绍翁也
禁不住的赞叹他
所见的这枝。那我们把刚才感受到的送给这一枝红杏吧!
(
5
)就这样,绿绿的苍苔
,染着我们的眼睛;红红的杏花,沁着我们的心
脾。
正是
“风景这边独好”
。
让我们来美美地体会春天
的景物所带给我们的愉悦。
(古筝起。师生齐读,注重平仄的同时,学生在刚才的感受中
读得比较好。
)
(
< br>6
)
“春色满园关不住。
”作者
看到了吗?(想象的)
(
7
)
(引读)因为“小扣柴扉久不开”
,所以猜想
“应怜屐齿印苍苔”
;因为
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
,所以想象“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情景。
(指名读)
2
.诗人的见和想
(
1
)诗人见到的是“一枝红杏”
,却想象成“满园春色”
。
(指名读)
你就是那一枝红杏,你回头望望园子里,你看到了什么?
p>
(学情预设:百花争艳、花团锦簇、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百花盛开、春意
< br>盎然、生机勃勃、万紫千红……有“一枝”就有“满园”
,就有千朵万朵压枝低,
真是满园春色。
)
< br>(
2
)你又想到了哪些诗句?
(
学情预设: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
“红杏枝头春意闹”
。
)
(
p>
3
)指导朗读:成语
“红杏出墙”
就是从这一句诗中演化
而来,虽意思
已另有所指,
但也说明这句诗的影响力之久远。<
/p>
练习读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采
用多种形式或轻声、或朗读诗句)
3
.读者的感和悟
(
1
)
语尽而意不尽,
意尽而情不尽。
整首诗中,
你能体会到诗人的
心情吗?
当诗人乘兴而来,
拜访友人
,
却久扣不开,
他是怎样的心情?
(失
望、
扫兴、
遗
憾、惆怅、失落等)
(读诗句)
(
2
)可巧,一枝出墙的红杏,引发了他无限的联想,他好像已
经看到了这
满园的春色,于是生发了“关不住”的妙想。此时,他又是怎样的心情?(惊
喜
等)
(读诗句)
(
3
)这一惆怅一惊喜,全因为这“关不住”的勃勃春
色。
(再次齐读诗句)
(
4
)改诗。试着改一改后两句诗。
(学情预设:春色满园档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满园锁不住,一枝红
杏
出墙来;春色满园遮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
5
)
“唐诗尚情,宋诗
尚理。
”我们来读一读这些熟悉的诗句,是否能体会
到其中的理
趣。
(课件出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
6
)后人从这些诗句中悟出了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
这两句诗“杨柳不遮
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为什么会成
为千古传诵的佳句呢?你从中又悟出了什么?
(学情预设:旺
盛蓬勃的生命力是“关”不住的,新生事物是挡不住的等)
(三)课堂作业:小练笔
《游园不值
》
中叶绍翁寻访花园时并未得偿所愿,
只从伸出墙外的那一朵杏
花中感受到里面的春意盎然,
展开你的想象,
< br>给大家描绘一下花园里那生机勃勃
的情景。
(四)课后作业:练习吟诵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古诗,品味春意
(五)复习导入,走进另一首诗的“春天”
< br>1.
复习回顾:背诵《游园不值》
,领略杏花的美丽,体
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2.
《游园不值
》
用一只出墙的红杏写出了满园的春色,
那么
< br>《宿新市徐公店》
又是怎样写出春天的生机勃勃的?
<
/p>
(六)诵读《宿新市徐公店》
,感知春的幽静安逸。
1
.抓住诗题,整体感知诗意。
p>
(
1
)
“宿新市徐
公店”是什么意思?(结合学生理解,重点理解“宿”的意
思,说明“宿新市徐公店”其
实理解为为“投宿在新市一家姓徐的客栈”
)
(
2
)结合诗题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情预设:
)
2
.理解《宿新市徐公店》第一句,体会田园之美。
(
1
)谈话:老师觉得
杨万里这首诗就像一幅画一样,所以老师想把它给画
下来。
大家
帮我看一下画得如何?是否符合诗意?
(教师在学生的语言指导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