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
青玉案·元夕练习卷
1.
“玉壶”
在词中比喻
。
全词描写了
的盛景,
表达了作者自甘寂寞、
、
的品质。
(1
分
)
2
.“元夕”指
的晚上,此夜又称
(
2
分)
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
/p>
A
.“花千树”“星如雨”运用比喻和夸张,写出了灯火之盛。<
/p>
B
.“风箫声动”“一夜鱼龙舞”表现
了人们彻夜歌舞的热闹场面。
C
.“
蛾儿雪柳”“笑语盈盈”描绘了“那人”的美丽和可爱。
D<
/p>
.词以“那人”所处地点之冷清,表达了自己甘于寂寞的品格。
4.
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
/p>
3
分)
A.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答案:
1.
明月
·
元夕之夜人们观赏灯火
·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高洁傲岸
2
.元宵节·元夜
3
.
C
4.C
(
1
)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2
分)
< br>(
2
)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
4
分)
答案:
(
1
p>
)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也
算对)
(
2
分)
(
2
)写出
“反衬”等手法即可给
2
分(或对比、衬托、烘托手
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
2
分);表达作者耐
得冷落寂寞、
不趋流俗、
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大意对即可)
(
2
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