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电视剧初步发展阶段(
p>
1985-1989
)
一、电视剧发展的内外部原因:
1
、四级办
2
、影视关系
3
、社会需求与广告业发展
4
、境外电视剧的促动
二、主要作品:
< br>1
、
《四世同堂》
(
1985,
北京电视台,编剧:林汝为、李翔、牛星丽,导演:梁世龙)<
/p>
A
、爱国主义
B
、人性论
C
、生活化与通俗性
D
、艺术创新
2
、
《新星
》
(
1985
、李新编导,王子庆摄像
)
A
、改革题材的重要作品
B
、李向南的争议
3
、
《红楼
梦》
(
1986,
36
集、中央电视台,导演:王扶林)
A
、长篇巨制
B
、古典文学复苏
C
、忠实原著问题的讨论
4
、
《努尔
哈赤》
(
1986
年,
16
集,中央台、沈阳市文联、中新社,编剧:俞智先、高
援、刘恩铭,导演:陈家林)
3
5
、
《雪野》
(
1986,7
集,辽宁电视台,编剧:王宗汉,总导演:齐兴家,
< br>)
A
、婚姻主题(一个女人与
五个男人的故事)
B
、人性、社会、时代的冲突
C
、地方特色
6
、
《凯旋
在子夜》
(
1986
,
11
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导演:尤小刚,编剧与原著:
韩静霆,
)与《高山下的花环》
(
1983
、
3
集、山东电视台,原著:
李存葆,编剧:李德顺、
于景,导演:滕敬德、席与明)
A
战争
与知青题材
——
人性与社会的抗争
B
民间与精英的反思
C
青春何去何从
改革题材
:
新星、师魂
农村题材
:
雪野、篱笆女人与狗
通俗剧
:
甄三、便衣警察、
啼笑因缘、乌龙山剿匪记
纪实电视剧
:
神圣忧思录、百年忧患、长江第一漂
末代皇帝、
站在新的起点上——九十年代的电视剧
一、新的背景与面貌
二、电视业的新发展与媒介性质的回归
三、建立在历史的废墟之上
世纪之交的中国电视剧和社会思潮
绪
论
一、内蕴丰厚的中国电视风景线
二、中国电视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电视剧与拟态环境
第一章
喧闹的中国电视航船和电视剧坐标
第一节
喧闹之中的中国电视文艺
一、当今中国社会与电视镜像
二、电视剧的基本特性
三、世纪之交时间断线的提出与意义
第二节
世纪之交的电视剧的特点和简单历程
1
、从宏观视角到微观视角
2
、从单一化到多元化
特点
3
、从教化功能向娱乐功能转变
4
、传媒本体功能的凸显
一、九十年代以来影视文化的基本历程
简单历程
二、九十年代以来的电视剧的总体特征
第三节
主题与变奏
一、站在八十年代的起点上
二、九十年代以来电视剧与社会思潮间关系的总体特点
第二章
回
归与重建(
1989-1993
)
第一节
没有灯塔的夜航船:社会转型的开始与电视剧的新开端
第二节
主导话语的困惑与主旋律作品的新探索
第三节
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大众文化的兴起
第一节
没有灯塔的夜航船:社会转型的开始与电视剧的新开端
一、思想的困惑与电视的狂欢
二、
大众文化走向前台与电视神话的诞生
第二节
主导话语的困惑与主旋律作品的新探索
一、远离革命与躲避崇高
二、改革话语的彷徨
三、从阶级伦理转向传统伦理
第三节
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大众文化的兴起
一、从《渴望》等剧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作品的特征
二、
《编辑部的故事》与市民社会中
的复杂心态
三、飞速行进的欲望号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