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练习题
-
中国近代史练习题
1.
对中国人而言,
19
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
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五四运动
2.
< br>罗瑞卿大将参观虎门时说
“中国近代史就从这里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
------
”
这句
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在虎门爆发
C
虎门最早遭到列强侵略
D
关天培在虎门壮烈牺牲
3.
右图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A.
《
南京条约》
B.
《
瑷珲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4.
右图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下列与其相关的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右图是发生在
< br>2009
年法国佳士得公司拍卖会上的一个场景,图中
正在拍卖的是中国圆明园铜兽首(鼠首和兔首)
,它们的流失是
近代史上哪些列强造成的
A
.英法联军
B
.俄日联军
C
.美俄联军
D
.八国联军
6.
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乎
等条约
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 br>
A
.开埠通商
B
.索取赔款
C
.割占土地
D
.开办工厂
7
.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
无能……”它评论的是
A
.鸦片战争的背景
B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C
.甲午战争的结果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8 <
/p>
.“各使馆境界,
……并独由使馆管理,
中国民人,
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亦可自行防守。
”
这一条款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9.
说明“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民众尊严
,
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
落政府”的事件是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辛丑条约》的签订
10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的侵略史,
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以下搭配不恰当的是
A
.中英鸦片战争——林则徐
B
.阿古柏侵占新疆——左宗棠
C
.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康有为
1
1.
奕䜣在
1861
年的一个奏折中说
,
要抵抗外国的侵略,
“探源之策,
在
于自强”
。
下列各项,
洋务派在“自强
”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
轮船招商局
B
.汉阳铁厂
C
.江南制造总局
D
.湖北织布局
12.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提出“自强”与“求富”口号的运动是
A.
禁烟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爱国运动
13.
李鸿章说:
“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利器之器。
”
为此,他创办了
A.
近代军事工业
B.
近代民用工业
C.
近代海军
D.
新式学堂
14.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是
A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
.提高了行政效率
C
.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D
.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15.
p>
下列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符合的是
A.
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B
.建立中国同盟会
C
.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
.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16.
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
“它使传统中
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
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
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17.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
< br>
A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8<
/p>
.
(
2011
福
州)表格中的“运动名称”一栏应该填写
A
.洋务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
19
、很多同学都看过《汉武大帝》
、
《雍正王朝》等历史剧,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
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p>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20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br>21
、
1961
年,董必武在怀
念战友的诗中写道: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
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A
、中共一大
B
、国民党一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22
< br>、
1927
年,毛泽东写道:
“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
声暴动。
< br>”他称赞的是: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红军长征
D.
井冈山会师
23
、
大革命失败后,
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
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与此相
关
的事件有:
(
1
)南昌起义
(
2
)秋收起义(
p>
3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
)井冈山会师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4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 br>。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
A.
打
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
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D.
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始发地
25<
/p>
、在某红色旅游景点,导游介绍说:
“这里召开的一次会议,挽救
了党,挽救了红军,挽
救了革命。
”该景点应该在
A
、南昌
B
、广州
C
、遵义
D
、嘉兴
26
、
1927
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彻底破裂
,
1937
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
/p>
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因素主要有:①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②西
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④
中共七大的召开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7
、
20
世纪
30
< br>年代,中国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A
、歌颂祖国
B
、追求理想
C
、抗日救亡
D
、抨击时弊
28
< br>、有一首歌唱道:
“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
你我分
享着一口干粮,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p>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局部抗战时期
C.
全民族抗战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29
、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
A
、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B
、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
、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D
、七大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3
0
、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战役时间
1940
< br>年
8-12
月
指挥者
彭德怀
组织兵力
破坏交通线
摧毁日伪军据点
近
3000
个
100
多个团
2000
多公里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淞沪会战
31
< br>、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康……”
这首诗
是毛泽东在下列哪次战役后写的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32
< br>、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
< br>探索这条道路的起点是
A
.南昌起义
B
.遵义会议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
.中共七大
33
、电视连续剧《松花江上》的热播,引起国人对“抗日战争”历史
的关注。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的事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