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子的故事

萌到你眼炸
841次浏览
2021年02月18日 23: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全日制是什么意思)



关于孟子的故事



1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


、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 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


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 “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


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


“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 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


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 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


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


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


首先开始用俑< /p>


(古时陪同


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 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


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p>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 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


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 人。





3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 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


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 /p>


“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


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 呢?”




孟子回答说:


“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

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


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


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


又以


“五十步笑百步”


来比喻程度不同,


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

< br>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








告子



上篇中 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 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



王也太不明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