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10个最新版
-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一):
红军长征感人故事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
13
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
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向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
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最后到了山顶,小董看
队员
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
100
多丈。最后成功的翻越了
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二):
长征感人故事:可敬的班长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
。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
炊事班长照顾他们。三个病号一天
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
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
,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
树根,可光吃这些怎样能
吃饱呢
?
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
天,
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
钩,让三
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
,班长从来不
吃东西。之后,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
流了下来。眼看就
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
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
牲了。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三):
老红军后代代表、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村民
我是土
生土长的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人,老家就在观寿公祠旁边,从小在那里长大,天天
听着老
人们说着红军的英雄事迹。我的叔公们也参加了红军,但没有回来。
193
4
年
9
月,在我们村东边的松毛岭,发
生了著名的松毛岭战役。为支援战事,当年红
屋区全民参战,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
仅南山镇的红屋区、大田区普通群众就牺牲了三四
百人。我们村此刻很多老房子里除了有
著名的抗日漫画群,还能看到很多的门和门板不配套,
这都是老乡们主动把门板给红军使
用所造成的,这些都是历史的印记。
在村里红军桥的红军征兵处,柱子
上有一道刻痕,约为一个长枪加刺刀的高度,那是扩红
时期留下的。解放后,人们给它起
了一个悲壮的名字,叫:生命等高线。
我们镇当年参加长征的有六七百人
,到达陕北后仅剩
9
个人。我的书桌上一向放着一本
《长汀县南山公社革命烈士英名录》,上面记录着我们镇
650
多位红军烈士。但是,
650
位
< br>多位烈士,发出去的烈士证却只有
200
多本,为什么?
因为很多烈士都没有了亲属,无人认
领了!
当年红
屋区塘背乡有个老农叫罗云然,他有六个儿子。
1929
年,老
人送两个儿子参加红
军牺牲了,
1930
年再送两个儿子参军也牺牲了,最后两个儿子呢,又送去参军,还是牺牲了,
都没了!
他为了什么啊?!
我们镇的长窠头村,当年是钟屋村的一个自然村,处于村里上
松毛岭战场最便捷的通道刘
坑口,百来户人家,
400
来人口,他们参加革命牺牲
117
人,红军家属
被杀
35
人,
60
多户
绝户。
这个村里有位退休干部钟宜龙,今
年
88
岁,老人还自办家庭红色展馆,天天在讲红军、
讲传统。老人他生在五杭村,本姓华。
1929
年,他的生父、生母因为他的大哥当红军被反动
民团杀害。母舅们不忍心
5
个月大的他饿死,把他抱回长窠头村的钟家。由于他的三个亲舅
舅没有老婆,就把他交给已经结婚的堂舅做养子。他的三个亲舅舅和养父当了红军,先后都牺
牲了。我想钟宜龙老人就是一个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的典范,虽然他的家族因为革命总共牺牲
p>
了
40
人,但他经常说:要想红旗飘万代,
重在教育后一代!
我以前访问过很多老红军、老战士,问得最多的就是五年苏维
埃里,牺牲那么多人,几乎
每家都有,明明明白可能会死,为什么你们还跟着红军走呢?
!他们都用十分朴实的话回答我:
共产党、红军来了,我们有了活路、有了活的期望!我
们跟着共产党有出路!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是红军长征的起始点,前年来访的游客
有
10
多万,去年有
15
万
多,今年到
10
月份就已
经超过
20
多万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来,就抱着一个目的:缅怀
革命
先烈,重走长征之路,传承长征精神!
我们村
里有四个红军烈士纪念碑:两个无名,两个有名的。因为很多乡亲的亲人牺牲在外
面,他
们不明白在哪里,就把烈士纪念碑当亲人们的坟墓,常常过去祭奠。
80
多年过去了,
他们还没有忘记这些先烈!
很多人
问我:为什么每次讲解你都充满激情?我想,就是时常呈此刻我脑海里的红军英烈
的精神
不断在激励我。我深深感到,发扬长征精神就是遵从习总书记教诲:不忘初心,做好本
职
工作,在新长征路上走好每一步!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四):
红军长
征的故事:长征故事
50
字左右
195
2
年
1
月
2<
/p>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侦察队文书罗盛教遇到
4
个正在滑冰的朝鲜少
年。忽然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压碎了冰面,跌入
8
尺多深的冰窟窿里。罗盛教立刻脱掉棉衣,
毫不
犹豫地跳进冰窟窿里进行抢救。他冒着零下
20
摄氏度的严寒,
探摸了
3
次才找到了崔莹。
他竭尽全力
用自我的头将崔莹顶出水面,这时战友赶来把崔莹救了上来。但罗盛教由于严寒,
体力消
耗殆尽,当他被人们救上来时,已经停止了呼吸。时年只有
21
岁。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五):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
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
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
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
走一
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p>
?
将军思索
着。
队伍忽
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齐,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
来,快
速前进
!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
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
着。他
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能够看出,他的神态
十
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早已被雪打灭
;
p>
左手微
微向前伸着,好象在为战友指明前景的道路。单薄破旧的衣服
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
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
处长和我叫来
!
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
人回答他,也没有
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貌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
?
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
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
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
举到
齐眉出,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
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红桃
2
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
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六):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
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
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
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
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
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但是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
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
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
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貌,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
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
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
小鬼倔
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
的姿势
。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
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
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最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
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立刻,情绪老平静不
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
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
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此
刻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
!
< br>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
奔跑起来。
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
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
东西呢
?
他掏出来一看,原先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
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我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样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七):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
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
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
、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
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
硝烟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说,
1995
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当
年参加过
长征的女红军。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费了他们超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他们
依旧
乐此不疲,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召唤着他们、
激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尽管,当年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红军女战士大多已经告别人
世,而女红军留在漫漫征途
上的那些美丽故事依然那样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1935
年
4
月初的一个晚上
,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
想不到的状况出现了:一群
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
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
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
高高低低的地势
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
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
炸弹投
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
,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
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