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贺龙元帅
-
关于贺龙元帅
——长征的故事
第一个: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
病的关系,所以指
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
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
他们做饭。不到
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
挖树根,
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
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
<
/p>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
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
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
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
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
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第二个: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
上行军,常常忍饥
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
瘦马,一步一
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
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
“
小鬼,你上马
骑一会儿吧。
”
小鬼摆
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
用一口四川话说
:
<
/p>
“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
< br>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
“
骑一段路再说!
”
小鬼倔强地说:
“
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
比吧。
”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
出个准备
跑的姿势。
“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
“
p>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
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
“
你把它吃了。
< br>”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
“
你看,鼓
鼓的嘛。我比你还多
呢。
”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
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
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
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
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
在他眼前。
“
不对,我受骗了!
”
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
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
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
装的什么东西呢
?他掏出来一看,
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
上面还有几个
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
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
“
陈赓啊,你怎么
对得起这
个小兄弟啊!
”
第三个:
红军长
征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而且还要经常与空中侦察、轰炸的敌机进
行斗争。尽管当
时红军的防空武器极其简陋,但仍发扬以劣胜优、敢打敢拼的精神,
积极地进行防空行动
,并在长征途中击落
6
架敌机。
第四个:
红军长征路上,
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
人的故事,
我读过一个故事叫
《一袋干粮》
。
它讲述了一个
13
岁的小红军小
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
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
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
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
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
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
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
中
“
干粮
”
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
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
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
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
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
的优秀品质
——
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
……
小兰,她只是一
个
13
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
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此
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
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
有后
悔。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有一位
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
战士们看到了饿
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
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
、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
来还这一只印着
“
谢
”
字的干粮袋时,
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
看了这个故
事,心中无比的沉重啊!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
救命的
“
宝贝
”
< br>,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
己的粮食给
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
最后一刻,他还
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
“
他们很好
< br>”
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
微笑,离开了人世
……
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
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
“
长征精神
”
。
长征,
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
困苦、这样的惊
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
“
长
征精神
”
,值得我们去揣摩,去
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
“
长征精
神
”
,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
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
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
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
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
者。
第五个
:
我们的贺主席
193
5
年
12
月
1
9
日中午时分,贺龙率领的第二军团部分主力,从管竹进入岩石
乡。三个穿灰布军衣、身背短枪的战士来到三房院子,见一妇女抱着小孩慌慌张张走
进自
己家里。战士跟着走进她家堂屋,见她房门紧闭,便轻轻地敲门说:
“
< br>嫂子,请
你不要害怕,我们红军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请你开开门,我们有事和你商
量。
”
青年
妇女叫欧阳香元,丈夫在外
做挑夫,她听到敲门的声音不是很急,喊话的声音也很平
和,就开了房门。战士见她屋内
还有一间空房,便提出:
“
嫂子,今天晚上借你这间
空房搭个铺住一晚上,你看行不行
?”
欧阳香元虽
没有完全听懂他们的话,但知道他们
是要借房子住,于是脸上露出了同意的笑容。
过了一会儿,有位战士领着一位身材高大魁梧、身穿兰布长衫、留有八字胡子的
人来到了欧阳香元的家门口,后面跟着二三十个穿灰布军衣、背短枪的战士,在禾坪
里整整齐齐地站成两排。那个八字胡子对大家讲:
“
我们红军是
穷人的队伍,是为人
民求解放的,我们有铁的纪律,大家千万要注意,不能进年轻妇女的
卧室内;
”
接着
又讲,
“
我们红军无论走到那里,都要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群众家里的东西未经主<
/p>
人同意不能搬动,借东西一定要还,损坏和丢失东西一定要照价赔偿,这样我们才能
取得群众的信任,才能团结群众去打倒蒋介石卖国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欧阳香元从战士们的表情上,看出八字胡子是个大官。听他讲话句句为老百姓着
想,认
定红军是好人。她怀着兴奋的心情走到院子里去,把那个八字胡子讲的话告诉
别人,直到
天快黑时才回家,她走到堂屋门口见地上搭起了铺,那个八字胡子和另外
两个人在煤油灯
下看地图,一边看一边比比划划。她想知道那个大官是个什么官,于
是走到门外悄悄地问
一个小战士:
“
那个穿兰布长衫、留着
胡子的
是你们的什么人
?”
小战士轻声地告诉她:
“
是我们的军团长,
苏维埃政府的
贺主席,我们都喊他贺老总。
”
她听后心里嘀咕,原来他是个大
官,难怪战士们都规
规矩矩听他讲话。
她走到
房内,一位女战士非常和气地请她坐下,像亲姐妹一样和她拉起了家常。
在交谈中她问女
战士:
“
你是哪个的老婆
?”
女战士很爽快地告诉她:
“
我是贺龙同志的
p>
爱人,今晚住在你家,真麻烦你了。
”
她知
道了住在她家里的是红军的大官贺龙主席
一家人,
不好意思地说
:
“
这房子不好,
没有好好收拾,
p>
真对不起你们,
”
女战士说:
“
等
打完仗以后,穷人就有好房子住了。
”
第二天清早,部队要走了,有些战士在收拾行装,有些在打扫
卫生,有个战士走
到欧阳香元嫂嫂雷青菊面前
(
住她对门
)
再三询问是否有损坏和丢失的东西,
雷青菊讲:
“
只有一个木脸盆没看到。
”
那个战士不一会拿了一个铜脸盆对她说:
“
如果找不到就用
这个脸盆,找到了就留做纪念,红军的纪律都是
贺主席规定的,你一定要收下。
”
贺
主
席和战士们走时,群众都含着热泪相送,战士们
也不时地回头,依依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