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玛丽莲梦兔
892次浏览
2021年02月19日 01: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天气热的图片)


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父亲缺失


(father


absen ce)


指由于分居、离婚、死亡等原因而导致的儿童缺少父亲的关怀,缺


少父爱的现象。


在家庭中,


父亲和母亲扮演着不同的角 色,


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发挥着不同的


作用。

Hetherington


等研究认为,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 自我认同具有重


要的作用:


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


教他们控制自己的冲动,


学习各种规范和规

则,


同时他还能帮助母亲避免过度情绪化地处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Wallerstein


指出,



于男孩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对父亲影响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因此,


父亲缺失使儿童


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完整,


儿 童缺少来自父亲的影响,


便有可能造成其心理发展的缺陷。


父亲


缺失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上,


西方学者的研究有过较长的历 史:


二战结束后关注于由于


战争原因而导致的父子分离、父亲缺 失对儿童的影响,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关注由于妇女解


放潮流导致大量单身母亲的产生以及当前女性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升的背景下的


研究。这些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当前,


父亲缺失现象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据美国



1996


年统计,


每年 大约


30%


的新生儿是未婚母亲所生,单亲母亲家庭的比率由< /p>



50


年代的



6%


上升到



1996


年的


24%



并且这一趋势还在迅速增长。而据《今日日本》


(J apan today)


报道,


2003


年日本的单亲母亲


家庭已经达到



122 5400


个,




1998


年增长


< br>28%



俄罗斯



2003


年人口普查显示有



1/3



孩子为单身母亲所生。


据我国民政部统计,


2003


年我国窗体 底端离婚率达到


2.1‰



而离婚


家庭的子女主要跟随母亲,


致使父亲缺失现象持续增多。

< p>
因此,


对父亲缺失现象的研究具有


紧迫性和现实意 义。






1


、父亲缺失与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






性别角 色指儿童形成与自己的生理性别相同的社会价值期望的性别认识和性别行为的


过程。研究 显示,单亲家庭中的母亲往往表现出更多的雌雄同体性


(


既当母 亲,又当父亲


)



比父母俱在的家庭母 亲显示出较少的传统性别角色行为,


拥有更少的传统观点。


并且 ,


父亲


在鼓励子女的性别角色行为发展上与母亲扮演着不同的角 色;


这些不同的强化模式和角色示


范可能导致父亲缺失的儿童拥 有更少的性别角色行为。






1.1


、父亲缺失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






几乎所有发展理论都认为父亲在儿 童的性别角色认同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弗洛伊德将父


亲描述为儿 童眼中的保护者、教育者和自己未来理想化的形象,儿童的认同作用


(

< br>指个体潜


意识地向别人模仿的过程


)

会使儿童将父亲作为榜样进行模仿,


使自己的行为越来越像父亲。

< br>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是通过同性别父母的榜样强化而形成的。


父 亲为男孩


提供了一种男性的基本行为模式,


使得男孩子往往把父 亲看作是自己未来发展的模型而去模


仿父亲。


可以说父亲的很多 行为品质和习惯都会在儿子的身上体现出来;


而对于女孩,


父亲


身上的男性品质使她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参照,青春期的女孩往往把父亲看作是异性伴侣 ,


甚至是未来丈夫的模式。


从女孩的情感发展来看,

< p>
她们对父亲的依赖性和爱戴心理往往更强,


从父爱中获得安全感和特有的保 护性心理。


认知观点则强调儿童在自身的社会化过程中会通


过处 理大量不同的与性别有关的信息而形成对性别角色的理解,父母只是信息的来源之一。


有 研究指出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将会发展出不同的,


也可能是更少的传统性别图式,


父亲存在


家庭中的男孩在很小的时候表现出拥有更多的性别类型活动的知 识。






Biller


将性别角色分为三部分:性别角色定位


(sex


role


orientation)


,对自身性别的认知


和评价;性别角色偏爱


(sex


role


preference)


, 个体对社会价值认可的典型性别行为的偏爱;


性别角色采择


(s ex role adoption)


,怎样使自己的行为类似于同性别的其他人。通过 对父亲缺


失家庭和完整家庭对比发现,


完整家庭的男孩比父亲缺 失的男孩在性别角色定位上表现出较


多男子气,


在游戏的性别角 色偏爱上表现出差异但是差异不显著。


如果父亲缺失发生在儿童



4


岁以前,其对儿童性别定位发展的延缓作用要大大强于



4


岁以后,但在性别角色偏爱和


性别 角色采择上要取决于父亲离开的时间长度和时机。




Biller


对白人和黑人的比较发现,

在父亲存在的家庭中,


白人男孩和黑人男孩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

< br>但是在父亲缺失的环境中,


白人男孩比黑人男孩显得更男性化,

< br>并且这种差异在性别角色定位上表现得尤其显著,


因为


在 学前阶段,当一个男孩缺少父亲,他与男性交流和模仿男性行为的能力通常严重受限。


B iller


的观点得到了


Beaty


等大量研究的支持。






1.2


、儿童性别角色形成受多种因素制约






并不是所有的研究者都支持父亲缺 失影响孩子特别是男孩性别角色发展的观点。


Stevens



Golombok


等人通过对



6420


个核心家庭和对


14000


个母亲及他们孩子的追踪研究


发现,


在 父母报告的性别角色行为中,


父亲缺失家庭和父亲存在的家庭中不论男孩女孩都没


有表现出差异,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在没有真实


(live-in )


父亲形象存在的环境下也能够


得到典型的发展。原因之一可能 是在儿童生活中的其他男性,


像朋友、


亲戚,

< br>甚至电视或书


中的男性形象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榜样。


另外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父母在儿童的性别发展中发挥


着有限的作用,


儿童同伴的影响要大于父母的影响。


近年来,


儿童同伴对其性别 角色发展的


作用受到极大关注,


结果证明性别分离


(gender segregation



儿童愿 意和同性别同伴玩的倾向


)


能够产生并维持其性别类型


(sex- typed)


的行为。


Maccoby


认为儿童更愿意和他们具有相同特


征并相互作用的同伴玩,


女 孩避开男孩因为男孩行为具有更多的肢体活动和攻击性,


男孩避


开女孩因为他们发现女孩是固定和安静的。






现实生活是复杂而动态的,


儿童可以接收的信息来源十分丰富,


研究中无关变量的控制

< p>
非常困难,


研究结果的差异也正是对这种现状的反映。

Stevensen




Black


通过元分析检查


了在


1988


年以前的



67

个对父亲缺失和父亲存在家庭的儿童性别化行为的研究,


结果发现

< br>在女孩性别角色方面并没有发现差异,


在学前男孩上,


父 亲缺失家庭的孩子表现出更少的性


别角色行为,


但是这种影响由 于很微弱并且结果可能被其他因素特别是最近父母离婚的经历


所搅乱。因此,其结果仍有 待进一步探讨。






2


、父亲缺失影响儿童道德发展和犯罪行为发生






2.1


、父亲缺失与儿童道德发展和犯罪行为发生






传统社 会学习理论强调父亲作为儿子的道德传输者的重要性,


Hoffman


研究发现:父


亲缺失家庭的男孩比父亲存在家庭的男孩在内部道德判断、


愧疚、


接受批评、


道德价值和规


则一致性上得分要低。


Santrock


研究了< /p>


120


个处于低下阶层且父母在很早就离婚


(6


岁前


)



后来离婚的


(6~10



)


和父母都存在家庭的儿童,并且考虑了母亲的管教和情感,具体是通


过 问母亲如何处理孩子的越轨行为


(


专断、放纵和爱的收回


)


;儿童的道德行为通过抵制诱惑


任务、自我 批评、利他性和补偿等测量。研究发现当相关变量


(


比如智商< /p>


(IQ)


、社会经济地



(Social Economic Status, SES)


、年龄、兄妹 状况等


)


被控制后,父亲缺失和父亲存在的儿童


之间很少有差异,


但父亲缺失儿童在教师报告中比父亲存在儿童道德上得分要低 ;


离婚女性


带的儿子具有更多的



社会背离


(social deviation)”



并且比从小就失去父亲的孩子在道德判断


上有更高的 得分。






Priffner


等人研究了父亲缺失和儿童的反社会行为之 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父亲存在家庭


的儿童比父亲离开的儿童表现出更少的反社会症状,在 多种



SES


状况下都如此。反社会行


为在



SES


最低、父亲缺失的家庭中表现最高,表明家庭中父亲的 参与可以降低儿童的反社


会行为;


同时父亲缺失儿童的较高的反 社会行为并没有因为继父的出现而有所减弱,


并且它


也不能被较 低的



SES


所解释。


Cynthia


等对少年犯 的研究发现,在父亲缺失家庭中儿童面


临高犯罪的风险,


在存在 继父继母的家庭中,


特别是母亲


-


继父 的家庭中儿童的犯罪率最高,


并且父亲的作用不能被继父代替。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父亲 在儿童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2.2




对父亲缺失与儿童犯罪行为增多原因的探索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