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题)《秋声赋》练习和答案
-
《秋声赋》练习和答案
现代文阅读题
《秋声赋》练习
1.
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悚然
(
sǒnɡ
)
萧飒(
fēnɡ
)
淅沥(
xī
lì
)
B.
栗冽(
lì
n
liè
)
吹拂(
fú
)
肃杀(
sù
)
C.
杀戮(
lù
)
p>
戕贼(
qiānɡ
)
黟然(
mò
)
D.
飘泊(
bó
)
丘墟(
xū
)
渥然(
wò
)
2.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br>
A.
礼上往来
秋高气爽
皎洁
零落
B.
豁然开朗
秋毫无犯
惨淡
烟霏
C.
挺而走险
卓有成效
寂寥
葱茏
D.
丰富多彩
贻笑大方
凄切
针贬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
悚然而听之
②
乃其一气之余烈
?
B.①
此秋声也
②
故其为声也
?
C.①
其色惨淡
②
其气栗冽
?
D.①
常以肃杀而为心
②
夷则为七月之律
?
4.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欧阳子方夜读书
常以身翼蔽沛公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
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
又兵象也,于行用金
兵刃既接
,
弃甲曳兵而走
今
南方已定
,
兵甲已足
,
当奖率三军
,
北定中原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5.
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 <
/p>
(2)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3)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6.
有人认为童子是个蒙昧无知的孩子,他对于
主人要求
“
汝出视
之
< br>”
只是敷衍了事,亦不能应答主人的问话,只知
“
垂头而睡
”
,在文
中出现只是用于陪衬欧阳子的形象
;
也有人认为童子天真无邪,
既无
“<
/p>
百忧感其心
”
,亦无
“
万事劳其形
”
,更无忧思
“
动于中
”
,所以是
作者
倡导的人生境界。你怎么看?
7
.
对于《秋声赋》的主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是一
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所说的
“
这是一
篇以
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
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
的郁闷心
情
”
。另一种认为
“
同以往的许多
‘
悲秋<
/p>
’
之作相比,本文既无失意的惆
怅,又无
身世的感伤,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
”
。你认为哪一种
p>
观点能够成立?
8.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
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尽,
来往亭前
p>
踏落花。
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情感?
9.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
/p>
陶渊明的诗文辞赋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真率自然,
每一篇都是他<
/p>
的肺腑之情的自然流露,
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 br>他的田园诗风格平淡
朴素,
清新隽永。
< br>但他也写过一些歌颂神话传说中的牺牲者和历史上
反抗暴政的壮士的诗,风格悲壮
豪放,被鲁迅先生称誉为
“
金刚怒目
式
”
〔《题未定草(六)》〕的作品。陶渊明重在
“
写心
”“
写意
”
,并
不着意描摹物象。但他一旦对景白描写生,只
须
①
的几
笔,便
能捕捉住景物最突出的特征,
妙摄其意态、
神韵,
并自然融入自己的
主观情感。他的诗文语言生动精练,明白如话而情意深厚,犹
如
“
大
匠运斤,无斧凿痕
”
,于质朴中含有文采,貌似枯槁实则丰腴,这就
是
宋代文学家苏轼所指出的
“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
(《与苏辙书》)
境界。例如:
“
②
”
,诗人用一个
“
③
”
字表现
盛夏树木清荫
的浓郁,
使无形无状的凉意,
顿时可见可触,
成了贮积在浓郁中的一
汪清潭。又如
“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
十个字,不仅写出雪的
④
,
而且传出雪野在静穆中仿佛发出微妙的声音。
再如
“
有风自南,
翼彼新苗<
/p>
”“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
,把迎风拂动的禾苗写得生意
盎然,活泼可爱,仿佛有性灵,有生命。<
/p>
(1)
在
①④
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一项的是(
)
A.①
疏疏朗朗
④
轻虚洁白
B.①
疏疏朗朗
④
轻盈洁白
C.①
萧疏简淡
④
轻虚洁白
D.①
萧疏简淡
④
空灵洁白
(2)
在
②③
处填入的诗句、词语,最
恰当的一项是(
)
A.②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③
没
B.②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③
余
C.②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③
贮
D.②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③
绕
(3)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蔼
蔼堂前林
”
,蔼蔼是树木稀疏的样子。
B.“
孟夏草木长
”
< br>,孟夏是初夏时节。
C.“
有
风自南,翼彼新苗
”
,
“
风
”
是春风,
“
翼
”
是比拟手法。
p>
D.“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
的意思是:远风掠过平旷的田野,
秀美的禾苗饱含新的生机。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p>
陶潜的诗不是一味飘逸,也有
“
金刚怒目
式
”
。这说明评论作品
要
“
知人论世
”
。
B.“
大匠运斤,
无斧
凿痕
”
这一比喻说法既是赞美陶诗艺术造诣之
< br>高,又是对其真率自然诗风的肯定。
C.
陶诗的风格是表面质朴而实际华丽,表面单薄而实际丰满。
D.“
写心
”“
写意
”
,实质上就是鲁迅先生提倡的白描手法。
<
/p>
(5)
下列陶渊明的诗句,属
“
金刚怒目式
”
的两项是(
)
A.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B.
扬楫越平湖,泛
随清壑回。
C.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D.
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E.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F.
雄发指危冠,猛
气冲长缨。
《秋声赋》练习答案
1.
下列
各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悚然
(
sǒnɡ
)
萧飒(
fēnɡ
)
淅沥(
xī
lì
)
B.
栗冽(
lì
n
liè
)
吹拂(
fú
)
肃杀(
sù
)
C.
杀戮(
lù
)
p>
戕贼(
qiānɡ
)
黟然(
mò
)
D.
飘泊(
bó
)
丘墟(
xū
)
渥然(
wò
)
2.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A.
礼上往来
秋高气爽
皎洁
零落
B.
豁然开朗
秋毫无犯
惨淡
烟霏
C.
挺而走险
卓有成效
寂寥
葱茏
D.
丰富多彩
贻笑大方
凄切
针贬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
A.①
悚然而听之
②
乃其一气之余烈
?
B.①
此秋声也
②
故其为声也
?
C.①
其色惨淡
②
其气栗冽
?
D.①
常以肃杀而为心
②
夷则为七月之律
?
4.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欧阳子方夜读书
在夜里
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