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谷城县2020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
湖北省谷城县
2020
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
末试题
(
本试卷共
6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
间
120
分钟
))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
1.
答卷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
卡上
,
并将考试号
条型码粘贴在答题卡
上指定位置。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
答案后
,
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
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非
选择题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
答题卡上每
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
作图一律用
2B
铅笔或
0.5
毫米黑色签字
笔。
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
22
分)
1
.下面句子中
有两个
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
2
..
分)
汉水之滨五谷原
子胥古里双雄会
p>
2
.根据语境,给下面句中加点词注音。(
2
分)
汉江国家湿地公园地处谷城县
南、北二河与汉江交汇区域,三面环水,西偎县
城。公园植被茂盛,水草丰美,万鸟栖<
/p>
(
)息,渔歌唱晚;村庄阡陌纵横
,农舍
.
俨然,湖泊镶嵌
(
)其间,一派田园风光;“仙人古渡”、“粉水澄清”、“后
.
湖夜月”之美景,与城内三神殿、明清古建筑和谐相映,极具开发价
值和发展潜力。
3
.下列句中加点词
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
(2
分
)
..
A.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当下,唯
有保持风雨同舟
才可以实现共赢。
....
B.
新课程改革下,
大量阅读可以提升语文素养,
在考试中收到事倍功半
< br>的效果。
....
C.
p>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高瞻远瞩
做出的战略决策。
....
D.
襄阳市教
育出台
.
.
2020
< br>年中考方案,与往年相比,考试科目没有变化。
4
p>
.下列汉语知识判断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近几年,华为通讯业务更是在全球开疆拓土、攻城拔寨,
几乎攻陷了整个
欧洲。”“开疆拓土、攻城拔寨、整个欧洲”这三个短语类型分别是并列
短语、并
列短语、偏正短语。
B.<
/p>
《沁园春
.
雪》中写到“唐宗宋祖,稍逊
风骚”,其中的“风骚”,原指《诗经》
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C.
《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
作《红楼梦》,作者吴承恩,这部
小说成功塑造了林黛玉、贾宝玉为代表的一众人物形象
。
D.
“探月工程是中国深空探测分
步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探
月工程是里程碑”。
< br>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p>
)
(2
分
)
①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有
100
多项
相关工作进校园。
②在有些地方,
各
类部门甚至采取下任务、
定指标、
搞检查等形式推动工作
“进
校园”。
③应当看到,也存在一些“进校园”项目,只重形式不看效果。
④长此以往,不仅让老师和学生疲于应对,也违背了关爱孩子的初衷。
< br>
A.
①④②③
B.
③①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
6
.名著阅读。(
4
分)
【甲】
A
连忙叫
道:“师兄,不可下手
!
我有话说。
智深听得,枚住禅杖,
两个公人呆了半响,动掸不得。
_A
道:
“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
陆虞钱分
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么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乙】
A
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
!
且吃
我一刀。”……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p>
(选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97
年版)
(
1
)选文中
A
是
< br> _________
(填人名)
(1
分
)
(
2
)甲文中的“两个公人”和乙文中的“三个人”都是受人指使要来谋害
A
性
命
的
人
,
请
分
析
A
对
这
两<
/p>
拨
人
的
不
同
态
度
及
原
因。
。(
3
分)
7
.默写。
(
每空
1
分,该句出现任一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
8
分
)
①欲说还休,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②《
醉翁亭记》中表达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句是:□□□□□□□。
③诗中自有情感在。那是一种盼,李白《行路难》中“□□□□□□□,□□
□□□□
□。”两句借用吕尚、伊尹的故事,暗示人生际遇变化无常、但过一段时
间终会得到重用
。那是一种希冀,苏轼在《水调歌头》下片以“□□□□□□,□
□□□□□。”两句用
对偶句式来宽慰,表现了他达观的处事态度,同时寄托对未
来的希望。
< br>
那是一种自聊,李商隐的《无题》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
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8
分)
8
.
2020
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四十年来,中国人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
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那些为改革开放付出汗与血的人,无疑是当代中国出彩人。
为此九年级某班准备举办一次“出彩中国人,我为你骄傲”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
完成――
(
1
)【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幅未完成的对联,请选择其中的一副,围绕活动主
题,续写对联。(
2
分)
①上联:赤心报国英雄志;下联:
_______________
p>
②上联:舞台洒下青春梦;下联:
_______________
(
2
)【项目设计】结合改革开放四十
周年,班级准备开展一次纪念活动,请根
据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
2
分)
示例:演唱纪念改革开放的歌曲
我的设计: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
)【观点陈述】《出彩中国人的》舞台上,发生了下面这样一个故事,请阅
读下面的
材料:(
2
分)
材料:作为评委之一的李连杰,他的铁汉柔情不仅表现在对选手心灵的理解与
体贴上
,更体现在他积极无私做公益的慈善情怀上。尽管录制已十分辛苦,他仍在
录制结束后积
极召开发布会,号召更多的人从做小事开始行大善。“希望我们地球
上的每一个人,都可
以用自己生命中一点点、一部分,来做一些对他人有益的事。
每一个人都来参与,我们的
世界将大不一样。”
李连杰虽然是评委,你觉得他称得上
“出彩中国人”吗?请你说说理由。
(
4
)
p>
【人物对话】
改革开放四十年杰出人物,
右
图这个人物与出彩有关,
如果与这个人物对话,
你会向他表达怎
样的敬意?(
60
字以内)。
(
2
分)
p>
三、阅读与欣赏(
40
分)
(一)阅读古代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后面的题目。
(4
分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
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9
p>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
A
.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
年了。
B
.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
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物是
人非难免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
.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
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
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
无奈、惆怅与叹息。
D
.
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
表示要振作起来,
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p>
10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p>
分)
(二)阅读文言文《西湖七月半》选段,完成
11--15
p>
题。(
10
分)
西湖七月半①
张岱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
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
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
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
,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
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
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
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
渐稀渐薄,顷刻散
尽矣。
吾辈始舣②
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
山复整妆,湖复颒面。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
同坐。……吾辈纵舟,酣睡于
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
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
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
②舣(
y
ǐ)
:通
移
,移动
船使船停靠岸边。
11
.解释下面句
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
分)
p>
(
1
)止
见篙击篙
(
)
(
2
)席
其上(
)
.
.
12
.用“
/
p>
”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2
分)
p>
一
入
舟
速
舟
子
急
放
断
桥
赶
入
胜
会
13
.用
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
分)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下列对上文与《湖心亭看雪》内容比较理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2
分)
:
A
.两篇文章都在描写西湖,从体裁上来看两篇小品文,都属
于游记,有许多相
似的地方,比如在写景上都运用了白描手法,粗线条地写景。
B
.《湖心亭看雪》重在描写一处湖心亭;同
时,两文的季节也大不相同,《西
湖七月半》是讲夏天,《湖心亭看雪》是讲冬天,故浏
览人一多一少,对比鲜明。
C
.两篇
文章都在写浏览西湖的经过,两文都只写夜游西湖,但《西湖七月半》
重点描写西湖七月
半晚上热闹的情景,而《湖心亭看雪》重点描写西湖看雪景的经
历和见闻。
D
.《西湖七月半》着重表现形形色色的人物享受
西湖美好生活的乐趣,而《湖
心亭看雪》则用独往表现作者孤高的情趣。
15
.上文写文人雅士在众人散尽后享受西湖月夜的
清雅情趣,意在表现作者怎
样的心境?(
2
分)
(三)阅读散文《我的邻居吴冠中》,完成
16--20
题。(
14
分)
我的邻居吴冠中
阎钢
(
1<
/p>
)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古园一区,塔楼南北毗邻,老人
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
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
2
)
他和她又从公园的林间小道缓缓走来,
不认识的人都把他们当做退休多年
的老职工。她三次脑血栓,他伴着她,寸步不离。
他肩并肩搀扶着她,平和而亲昵。
(
3
)
邻居都知道这个很不起眼的小老头是个大画家,
却不知道他的作品被拍卖
过成百上千次。有万贯家产吧?却“穷”得布衣素
食。老头倔,价值几百万、几千
万的传世名画一捐就是百多幅,消费却极端平民化。当理
发店的老板娘得知这个老
头的画卖到十多亿人民币的时候,
她惊
呆了,
知道老人来小店理发绝非省钱图便宜。
我问过吴老:“有
消息称,你的一幅画又拍了四千多万元,创下新的纪录……”他
不动声色,然后说了句:
“这都与我无关。”
(
4
)
吴老脑勤而心静,
不大愿意接待访客,
大家知趣,
尽量不去打扰他。
一次,
约好去他家说事,踏进家门后我大吃一惊。他的住房同我家的一样大小,都是一百
< br>零八平米,没有装修,依旧是洋灰地、木制的窗框窗格子,一应的原生态,书房之
小,堪称斗室。
(
5
)吴老经常在我们的楼下买天津煎饼,卖煎饼的说,
“老头人好,没有一点
p>
架子。有一年,他送我一本挂历,说上面有他的画,他是个大画家。”她还看见他
去捐画时亲自抱着字画从身边走过,问他怎么自己抱着,他说抱得动的,没关系,
< br>马路边等车去。
(
6
)
更令人吃惊的是吴老大清早买煎饼吃过后,
同
夫人坐在楼下草坪边的洋灰
台上,打开包儿,取出精致的印章,有好几枚,磨呀磨,老两
口一起磨。卖煎饼的
妇女走过去问他:“你这是做什么?”他说:“把我的名字磨掉。”
“这么好的东
西你磨它……”他说:“不画了,用不着了,谁也别想拿去乱盖。”多么珍
贵的文
物啊!为了防范赝品,吴冠中破釜沉舟。
(
7
)一天,又邂逅他和她,便提到《他和她》。她
飘着白发,扶着手杖,我的
孙儿大声地喊:“奶奶好!”她无言地笑。《他和她》里正好
写道:“她走在公园
里,不相识的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奶奶,一声奶奶,呈现出一个灿烂
人生。”我说:
“目下散文,写暮年亲情,无能出其右者。”他摇头。我又重复地说,吴
老呀,你
写的散文特别是《他和她》,空谷足音,人间哪得几回闻!开篇普普通通的五个
字
就打动人心:“她成了婴儿。”最后几句话:“他偶尔拉她的手,似乎问她什么时
p>
候该结束我们病痛的残年,她缩回手,没有反应。年年的花,年年谢去,小孙子买
来野鸟鸣叫的玩具,想让爷爷奶奶常听听四野的生命之音,但奶奶爷爷仍无兴趣,
< br>他们只愿孙辈们自己快活,看到他们自己种植的果木。”
(
8
)《病妻》的结尾更震撼:“人必老,没有追求和思考者
,更易老,老了更
是无边的苦恼,上帝撒下拯救苦恼的种子吧,比方艺术!”不尽的叹惋
和眷恋,淡
淡的垂暮之忧,却无一丝的沮丧与悲凉,大胸襟,大手笔,我辈怎能学得!又
是微
微一笑。
(
9
)三个月后,吴冠中走了,默默地走了。
(
10
)他丰满而瘦小,富有而简陋,平易而固执,
谦逊而倔强,誉满全球却像
个苦行僧。人们觉得怪异,其实,不难理解。
(
11
)吴老逝世,我和学
生去他家吊唁,向遗像深深鞠躬,献上“我崇敬的艺